中國自古就有「子不起卦,反遭禍殃」這種說法,
而這句話出自:彭祖百忌之中
按照字面理解:說的是,子日是下個甲子交換的時候,而子時是下一天轉換的時間,都是陰陽混沌,天機不顯的時間,所以不宜算卦,因為會算不準而耽誤了自己
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你要知道子時是什麼時間
子時為晚上的11到凌晨的1點這個期間
那麼按照我的理解有三點:
第一:子時這個時間,在古代沒有網絡,沒有娛樂場所,你們在幹嘛?
肯定是休息了吧?這時候有人敲門讓你起來,你是什麼心情?
第二:子時這個時間都有人來找你,是不是急事?
如果你因為你的失誤耽誤了別人的事,自己能好過嗎?
第三:所謂的子不算卦反遭禍殃?
你琢磨一下,這句話是不是古人因為,子時太晚要休息而搪塞加恐嚇,才流傳下來的?
同理子日也是一樣,就是為了一個正當休息的時間
如果你不用這個「子不起卦,反遭禍殃」的說法
你能休息好嗎?還是有人因為急事找你
但是有了這句話,你還敢在子日,或者子時去找他嗎?
包括現代的從業者還一直用子時算不準,而理直氣壯地搪塞別人,把子日或者子時弄得神乎其神
子時子時,都不能算的話子月,子年呢?不都是甲子轉換的時間嗎?不都是陰陽交替的時候?
除非古人在子年,子月,不用吃飯了,就可以這樣說
那麼同理,午也是由陽轉陰的交界點,午為何沒有不能起卦一說?
作為傳統文化的從業人員,傳播者,如果不去實踐古人的話,直接拿出古人的話就來用,這是一個合理的傳播嗎?
希望大家對傳統文化有更明確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