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庸:天涯思君不可忘,郭襄思念楊過,還有兩位大俠思念郭襄

2021-01-13 戚七奇讀金庸

一、

都知道郭襄喜歡楊過,而楊過喜歡小龍女。

《神鵰俠侶》的最後,楊過與小龍女相攜下山,「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啊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此一別,楊過與小龍女再無迅息。郭襄踏遍五湖四海,也是再也尋不到半點線索。可是,她心中卻仍是念念不忘。

而《倚天屠龍記》的開篇,也正是由郭襄尋找楊過寫起。第一章的標題,「天涯思君不可忘」。這個君,指的自是楊過。而心懷思念的那個人,也自是指郭襄。郭襄幾年來尋尋覓覓,始終落個冷冷清清,終南山古墓長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凝月冥冥。郭襄自己也明白,她的感情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可是仍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

郭襄「思君不可忘」,同時,也有人思念郭襄不可忘。如果說「天涯思君不可忘」還有另一層含義,暗示另外有人對郭襄的思念,我想也說得過去。

那麼,思念郭襄的人有誰呢?

二、

天涯思「襄」不可忘,其中之一,就是武當的一代宗師張三丰。

張三丰原名張君寶,是少林寺的一名弟子,侍奉覺遠師傅。

張三丰喜歡郭襄,在書中其實是由線索可尋的。

他們有三次見面。

第一次是在《神鵰俠侶》中,覺遠師徒追逐盜經者,在華山與楊過一行人相遇。張君寶與人動武,頭上受傷。郭襄見他傷口流血,於是從懷中掏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中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這就是他們見的第一面,雙方都有好感。只是郭襄心中掛念的是楊過,對張君寶不過是幫忙而已,不作他想。而張君寶,則很是感激郭襄,對她的感情恐怕也自此萌芽。

第二次見面是在三年後,郭襄去少林寺找無色禪師,正看到覺遠受罰擔水,與少林寺人發生爭執。後來無色禪師出現,誤會盡釋,他們送郭襄離開。

送郭襄的本來是無色禪師,二人性格豪爽,有相交之意。再加上郭襄本來就是來找無色禪師的,而無色也公開說「恭送三十裡」,以現相待貴客之道。於是二人並肩下坡。按道理講,這裡沒有張君寶什麼事了,他留在山上侍候覺遠就好,不必去送。

可是,書中卻寫道:(郭襄)回首一看,只見張君寶遠遠在後跟著,卻不敢走近。郭襄笑道:張兄弟,你也來送客下山嗎?張君寶臉上一紅,應了一聲:是。

我們從這裡簡單的描寫中便可看出,張君寶心中捨不得與郭襄分別,心中對她實有念想,才在後面遠遠跟隨。而被郭襄發現並詢問時,他臉上一紅,更是顯露了他的心事。

他喜歡郭襄,不敢走近。如果說開始有無色在場,他地位低,不能打擾。那麼,在無色走後,書中還寫道,「郭襄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不敢和她並肩而行。」這就很說明問題了。正是因為喜歡,一個少年對一個美貌女子的情竇初開,而又性格靦腆,才心中不舍,卻也羞怯,只能在她身後跟著。

試想,如果他心中沒有這層朦朧的感情,他也許就不會遠遠地相送。即便去送,也會大方的與她並行,而不是羞怯地跟在身後。

書中繼續寫道,郭襄向他開玩笑,說覺遠沒有受罰而是練功,倒是自己在多事了。張君寶忙說:「姑娘一番好心,師父和我都十分感激,永遠不敢忘記。」這句話,永遠不忘是真,但恐怕只是張君寶的心聲。他偏拉上師父,也正是想輕輕地掩飾一下。

隨後郭襄要與他分別,「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再一次體現了他的內心感情。

然後郭襄便送了鐵羅漢給張君寶,正要分別,恰無色禪師趕回來。無色見張君寶在,便讓他回寺。「張君寶躬身答應,向郭襄凝望一眼,走上山去。」這個凝望,更是顯露心事。他知一旦分別,再見應是極難。一眼凝望,正是要把這個少女永記心間。

第三次見面是在十天後。覺遠與何足道比武,張君寶顯露了自己的內功和從鐵羅漢上新學的招式,不想這觸犯了少林寺的寺規,事關生死。覺遠於是帶著郭襄和張君寶逃走。第二天,覺遠圓寂,郭襄與張君寶共同把覺遠火化。郭襄要與張君寶分別,可張君寶無處可去,於是郭襄又送他一個金絲鐲兒,要他憑此鐲去襄陽找她父母。

這一次見面很是倉促,而且覺遠又突然死去,所以二人並沒有機會深入交談,就再次分別。這一別,就真的是永隔天涯,再無見面之日。

當張君寶變成張三丰時,張三丰在一次危難之際,自懷中取出鐵羅漢,交給弟子。這個鐵羅漢,歷經百年,他仍貼身珍藏。從這一細節,也可看出張三丰內心對郭襄的感情。也許,他終身未娶,正是因為郭襄的原因吧。

三、

另一個對郭襄有情的,便是崑崙三聖何足道。

他們相識,正是郭襄從少林寺出來,百無聊賴之際,聽到有人彈琴。郭襄為琴聲吸引,前往觀看。而彈琴者,正是琴劍棋三絕的何足道。二人一番談論,何足道將郭襄引為知已。

十天後,郭襄再來少林寺,在一個涼亭處與三個西域少林弟子發生爭執。正在這時,何足道出現,為郭襄出頭。

何足道的武功見識明顯高於那三人,然而他現身並不是為了打架,原來是新譜了曲子,想彈給郭襄聽。

何足道在這首曲子裡,費盡了心機。他將兩首古詩藏於其中,一首是郭襄奏過的《考棋》,一首卻是《蒹葭》。《蒹葭》裡有句雲,「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郭襄聽著聽著,「心中驀地一動:他琴中說的伊人,難道是我麼?這琴韻何以如此纏綿,充滿了思慕之情?」

要知道金庸寫書是非常嚴謹,他既在書中這麼寫,那就是默認了這一段相思之情。隨後金庸繼續寫道:何足道全心沉浸在琴聲之中,似乎見到一個狷介的狂生在山澤之中漫遊,遠遠望見水中小島站著一個溫柔的少女,於是不理會山隔水阻,一股勁兒的過去見她......

這其實寫得很明顯了。何足道與郭襄雖只見過一面,但已情愫深種。幾天裡專門寫上這麼一首曲子,到處找郭襄,要彈給她聽。聽曲子是假,聽心聲才是真。

只是,事情發展的難以預料。何足道上少林寺去,本想著只傳達一下別人的口信,便和郭襄離去。哪知被迫比武,而比武又遇上內功驚人的覺遠。一時失意,便就此離去,再也不涉足中原。他對郭襄的那份剛啟蒙的感情,也只好深藏於心了吧。

四、

郭襄是這樣的一個女子,她豪爽,她純真,她不拘小節,她心胸開闊,她也漂亮,也有女人味,有同情心,也有平等心。

她見多識廣,談吐不俗。她與人為善,交友廣泛。她用情至深,又成人之美。

這樣的一個女子,誰不憐愛呢?

只是,世上本就難有稱心事。她一生追求感情而不得,而張三丰何足道卻也追求郭襄而不得。郭襄四十歲時大徹大悟,創立了峨眉派。張三丰也於武當悟道,成為一代太極宗師。何足道遠在西域崑崙,建三聖坳,立三聖堂,將崑崙派整的好生興旺。

那你說,這樣的結局,是好事,還是憾事呢?

相關焦點

  • 金庸筆下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那楊過愛她麼?
    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神鵰俠侶》裡,楊過是個飽受磨難的人物。他還沒有出世,父親楊康就死在了王鐵槍廟。與母親穆念慈相依為命的他,還沒有多大,結果便獨自流落在嘉興街頭。好不容易見到了郭靖黃蓉,因為與郭芙相處不來,桃花島也容不下他。
  • 郭襄:雖然深情,卻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郭襄在金庸的小說裡,絕對算得上一個深情之人,都說情深不壽,李莫愁一生把自己困在情網之中,恨透天下男子;李秋水一生也比不過逍遙子親手塑起的「玉像」,這些人都是愛得過於深的人。這樣的人不愛就永遠不愛,愛就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直到最後被愛所傷,再也無法復原。都說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其實她又何嘗真的就要嫁給楊過呢?那不過是她16歲的青春記憶而已。
  • 為何張三丰長命百歲,郭襄卻短命早死?你看看郭襄中了什麼「毒」
    與此同時,昔年與她一同離開少林寺的郭襄卻在人間絕跡,自郭襄到風陵師太再到滅絕師太,峨眉換了三代掌門,可見郭襄壽命並不長,為何張三丰能夠長命百歲,而郭襄卻短命早死?一、古墓玉女心經與張三丰長壽的秘密古墓派《玉女心經》中有一法門,名為「玉女養身功」,修習之人需「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為何如此?
  • 完美姑娘郭襄的悲劇
    金庸筆下最惹人喜愛的姑娘,非郭襄莫屬了。郭襄在襁褓中時就嬌美可愛,後來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聰明伶俐,善良純正,活潑豪爽。剛出生時,李莫愁搶走她,卻不禁泛起憐愛,悉心照料,全力護她周全。長大後又被金輪法王劫走,一向兇神惡煞的金輪法王在郭襄面前全然一副女兒奴的模樣,百般討好,最後為救郭襄而死。
  • 郭襄年輕時活潑可愛,為何晚年給峨眉派定下苛刻門規?再難喜歡她
    金庸武俠小說之中的郭襄是一位非常討人喜愛的人物,年輕時期的郭襄性格開朗,做事豪爽,喜好結交江湖好友,加上自己是「武二代」的身份,因此在江湖上也頗有名分。尤其是在自己16歲生日那年射鵰大俠郭靖親自為其操辦婚事,神鵰大俠楊過又為她送上三分大禮,更是轟動一時。
  • 《神鵰》有一女子早就死了,金庸卻讓她復活,導致郭襄一生悲劇
    一、金庸作品與《周易》的關係  「枯楊」影射楊過,「老夫得其女妻」影射十六年後楊過遇到年少妻子,注意「女妻」表示的是年少妻子。眾所周知,小龍女比楊過年長4歲,又怎麼會是少妻?而金庸先生的一個修改十分勉強,來看看原文:  小龍女卻幽居深谷,雖終不免相思之苦,但畢竟二十年的功力非同小可,過得數年之後,千方百計,無法上去,重行修煉那「十二少」要訣,漸漸的少思少念、少欲少事,獨居谷底,卻也不覺寂寞難遣。
  •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1、一見楊過誤終身:縱然傾心過一抹白月光,卻不及緣分定下的那一人風陵渡口,只是聽別人提起神鵰俠的英雄事跡,郭襄便暈生雙頰;楊過給她三根金針,許諾實現三個願望時,她不假思索就用了兩根,只為一睹楊過真容。「但見其劍眉入鬢、鳳眼生威,好不俊俏。」匆匆一見,情愫暗生。
  • 金庸筆下楊過,言笑無忌,但在三位女性面前卻惜字如金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神鵰俠侶》,男主角楊過,是位從小受苦,有些叛逆的人物。他因為自卑而有些狂妄,但也知道約束自己。對於他父親的離世,楊過總是耿耿於懷,一心想著為父親報仇。他懷疑過郭靖黃蓉,想過要殺掉郭靖。但是,當他看到郭靖為了老百姓而殫精竭慮的時候,他放棄了復仇的念頭。
  • 大俠別這樣:郭襄是天蠍座?從情路看大俠星座
    進入專區>>昨夜大俠我夜觀天象,見雲起雲落、星辰更替,不禁聯想到一個問題,在武俠世界裡,多情似小寶,無情如滅絕,各個人物都各有千般性格,有人身負神功,俠義並舉,或忠貞於國家,或無情於邪教,然而當他們面對愛情時,卻往往赤裸裸地暴露出了真實的本性。套用如今盛行的星座愛情理論,我們或許可以對大俠的星座一窺究竟。
  • 金輪法王為何對郭襄好,且一心想收她為徒?大宗師都注重衣缽傳承
    金輪國師眾所周知,金庸先生小說一共有三個版本,即連載舊版、三聯修訂版、世紀新修版。不過因為李莫愁和楊過介入,金輪國師最終沒能抱走小郭襄,還吃了點小虧。之後的重陽宮一戰,金輪國師被楊過、小龍女夫婦擊敗,引以為恥,灰溜溜回到了蒙古,下定決心苦練武功。
  • 金庸告訴你真相
    峨眉派不光說武俠小說裡金庸寫,其他武俠小說裡也有,當然要說謝我沒拍,最多的那就是金庸了。帶他倚天屠龍記,寫的很多。金庸的說法,峨眉派開派祖師是大俠,郭靖的小女兒郭襄。在風陵渡口聽到他們大頭鬼在那談神鵰大俠,心生嚮往。然後這個郭襄第1次見到了神鵰俠,形成了刻骨相思,就喜歡上楊過了。而楊過對她就是哥哥對妹妹的情意,沒有愛情。可是郭襄一縷相思就緊緊系在楊過身上了。
  • 《神鵰俠侶》楊過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作為射鵰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鵰俠侶》楊過是絕對的男主角。風頭也直蓋郭靖。楊過,名過,字改之。他的名字是郭靖取的,郭靖也希望郭楊兩家世交能夠延續下去。是以對他寄以厚望。楊過和金庸其他主角不同,他並不是傳統方面的大俠。他沒有郭靖、喬峰那樣的胸懷。他是一個比較隨性的人。
  • 5個版本的《神鵰俠侶》中,楊過揭下面具的「名場面」瞬間
    《神鵰俠侶》作為金庸先生14本武俠小說中經典之一,在「射鵰三部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以楊過和小龍女之間感人的愛情故事,和楊過「過」後變身一代大俠的經歷,使得該書有非常廣受眾群體,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神鵰俠侶》是金庸武俠小說中,被搬上熒幕次數最多的一本小說。
  • 為何郭襄能夠在四十歲的建立峨眉派?真的多虧了黃蓉的良苦用心
    他知道她的這個小女兒點子多,而且內心很執拗,特別是當她知道她喜歡楊過的時候,她就知道這件事情不是那麼容易能夠勸得回來的。既然知道勸不回來,那麼久應該多教郭襄一些武功,好讓她在江湖上行走不至於吃虧吧!但是在所有的情節裡都不能找到郭襄的武功到底怎麼樣,那麼我們不妨做一下假設。
  • 李綺紅近照曝光,曾一笑傾城,演活郭襄小辣椒,如今嫁老外當護士
    港姐出道,而且出道即巔峰,憑藉小小的配角「郭襄」,一夜成名,迅速爆紅,成為了TVB力捧的小花旦。年少成名的她給影迷們先後留下了不少作品,其甜美形象深入人心,她飾演的郭襄也成為了永恆經典,一直難有人超越。不過,李綺紅在事業上沒有太大的野心,與她甜美的相貌一樣,她一直清醒地活在娛樂圈中,沒有被大染缸侵染。
  • 《神鵰俠侶》中金輪法王為何會對郭襄那麼好,並一心想收她為徒?
    《神鵰俠侶》的尾聲:從西域返回中原的金輪法王在襄陽城外的小茶寮偶遇離家出走的郭二小姐郭襄,聽到她打聽楊過的消息,便冒充珠穆朗瑪大師欺騙她說要與楊過老友相見,可以順便帶她去。在前往尋找楊過的途中遇到了樊一翁等人,被拆穿真面目的法王痛下殺手,郭襄恨恨怒目而視,生死不懼;夜半時分幾番逃跑,險些跌落馬背被法王救起機智偷襲,法王假裝重傷昏迷,郭襄又不忍殺人,點了一通穴道壓了塊巨石打算要跑。金輪法王雙目骨溜溜地望著她,笑道:「小姑娘心倒好,老和尚很歡喜你啊!」
  • 郭靖三個孩子,郭襄創立峨眉,郭破虜為國犧牲,郭芙的結局是什麼
    一代大俠郭靖共有三個孩子:郭芙、郭襄與郭破虜,那麼這三人的結局分別是什麼呢? 首先,郭襄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她在四十歲那年出家為尼,創立了峨眉派,傳承反元大業。
  • 金庸小說中的八大門派創始人,除了張三丰你們還知道都有哪些嗎?
    我們都知道,在金庸先生的筆下有八大門派,很多厲害的人物大多都是來自這八個門派,那你知道這些門派都是誰創立的嗎?,小編相信有很多的小夥伴們都不知道,今天小編就來個大家說上那麼一說。古墓派,楊過的妻子小龍女就是該派的第二代掌門人,她的師傅是林朝英,也就是她創立了古墓派這個門派。
  • 金庸《神鵰俠侶》:一生孤苦的楊過,生命中對他最好的是哪位
    《神鵰俠侶》是金庸武俠系列比較重要的一部著作,這部著作可以看作是《射鵰英雄傳》的續作。但是神鵰俠侶跟射鵰英雄傳的主題重點卻大相逕庭。射鵰英雄傳除了愛恨情仇之外更注重對於家國情懷的描述,尤其是靖康之恥這一沉重的話題。神鵰俠侶則更注重對於個體,尤其是愛情這一主題。
  • 神鵰俠侶之楊過的幾大遺憾,對郭芙愛而不得,也是其中之一
    《神鵰俠侶》故事結尾處,楊過讓郭芙下跪,不過是一種少年爭勝的心理存在,三十多歲的楊過,唯有面對郭芙時,才還會有那種少年感。而且,郭襄過生日時,楊過送的三件禮物,陣仗那麼大,我個人覺得,也是楊過在向郭芙展示自己的能量,自己再也不是那個匹配不上她的孤兒。三、斷臂。楊過雖然灑脫,可是這件事情,他在心中其實也十分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