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的主人,雖然在明年1月20號後會改弦易主,但川普在這最後的執政末期,卻仍然打著一個大算盤——那就是意圖通過削減駐韓美軍,將美軍分散到東南亞、印度洋乃至中亞,以此強化對中國的「包圍網」。但此舉遭到了美國國會和民主黨的共同反對,因為雙方針對駐韓美軍的「存廢問題」,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思維角度。
從歷史上說,美國的駐韓美軍在整個冷戰時期和後冷戰時代,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這一「重要作用」對中國而言不是什麼好事)。因而,到了新時代的環境下,川普政府在一味盲目地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並日益提高和意識形態對立,而將中國置於戰略競爭對手的立場愈來愈濃厚時,關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的態度,就顯得更為關鍵。
而韓國現任總統文在寅,對川普而言就是一個「頭疼對象」——因為在美國看來,文在寅太過親中。
這其實也能從不少跡象看得出來,比如文在寅上任後,力求在朝鮮半島上建立更為友善的互動關係,並與中國開展多次外交活動。文在寅政府之所以這麼做,一來是因為韓國在朝鮮半島上也時常感受到來自北方的壓力,因此希望藉由同中國搞好關係,讓北方的壓力也減輕一些;二來也是想借著中美新型關係的格局,通過「平衡外交」來緩解美國老大哥的「咄咄逼人」。
所以為了韓國自己的利益問題,在中國十分關心的薩德問題上,韓國政府也作出了適度讓步:當中國表達對薩德的不滿後,韓國曾向中國承諾,將對薩德的雷達使用設限,並且未來不會允許美國在韓國境內部署更多的薩德系統。再加上川普政府近期以來,不斷拉攏的印太戰略部署,以及試圖構建的「反華包圍網」的成員中,都可以看到,韓國一直都是缺席美國的這一「反華包圍網」的。因此文在寅政府的種種表現,都讓美國感到特別不滿,因而川普才會想到用削減駐韓美軍的方式來打擊韓國,並將軍隊作更多有效的利用。
但民主黨和美國國會的想法,卻跟川普不同。雖然韓國的做法在他們看來也是一種「行為等同背叛美國的盟邦」,但川普的這種激進撤軍方式,在他們看來卻會適得其反:本來韓國就已經親中了,這一撤軍,不是更讓它親中麼?而且駐韓美軍是美國同盟友的「聯盟協議」,隨意單方面撤軍,也會讓韓國和其他盟友質疑美國老大哥的協防承諾;再加上朝鮮半島局勢仍有變數,駐韓美軍一旦撤離,半島的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而上述這些,都是現在的川普政府承擔不起的。
總歸,在美國國會和民主黨,駁回川普政府的駐韓美軍撤軍意願後,這個議題應該暫時消停。隨著川普政府很快就要轉交政權,留給他耀武揚威的時間也不多了,且看他在最後的這20多天裡,還能再鬧出多大的動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