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賣出近7億元風味小魚,「魚類零食第一股」華文食品上市以來頗受市場關注,正在向百億市值發起衝擊。不過這只是海鮮零食市場的冰山一角,在健康化、高蛋白消費理念驅動下,海鮮零食市場正醞釀新的爆發可能。
成立於2015年的「海狸先生」,是36氪近期接觸的海鮮零食領域裡頗具代表性的玩家。成立當年,海狸先生通過聯動110位微博美食大V,成功將首款「貝裙下飯菜」海鮮食品推向市場,次年正式確立「海味健康零食」定位,先後推出烤海苔、魷魚仔、夾心海苔、碳烤鱈魚片等多個全網銷量TOP級海味健康零食產品。
海狸先生夾心海苔產品圖
海鮮零食是今年休閒零食最受關注的垂類市場之一。受益海產品上遊成熟供應鏈,以及原料高營養價值空間,目前已經有不少玩家在細分類目站住腳跟。諸如此前36氪曾報導過的「味back」,最早沿著風味零食思路開始探索,並成功帶火脆魚皮零食,以及基於0油清膨化工藝,「食驗室」推出深海金槍魚脆。
海狸先生切入海鮮零食賽道的時間點較早。創始人陸寧告訴36氪,2015年中國海鮮零食市場規模約為700億元,並且還在以雙位數增速快速成長,但彼時市場集中度並不高,主要分為兩類品牌,一類是強地方屬性、以特產為主的海鮮零食品牌;一類是美好時光、華文食品等爆款海鮮零食品牌,整體仍缺少大的品類品牌。
與此同時,魚腸、蟹柳、魚丸等進口海鮮食品已經通過711、羅森等便利店渠道進入中國零售市場,具有廣泛用戶基礎,且背後代工廠等供應鏈資源大多均在中國。對於海狸先生這類新品牌來說,上遊供應鏈具有不少整合的空間。
這一背景在於,過去中國休閒零食長期以低集中度狀態運行,對渠道保持較高依賴度(即便在電商渠道成熟的今天,這一問題也並未有明顯改善),且由於多採用代工模式,產品同質化嚴重,普遍對於開拓新品類、開發新產品有旺盛需求。在消費升級背景下,健康化成為打開新品類的重要突破口。
相較於傳統海鮮零食品牌,海狸先生選擇與工廠合作研發,對產品進行健康化工藝創新改良,主打「更適合孩子吃的海鮮零食」。海狸先生在2016年推出「烤海苔」零食產品,陸寧告訴36氪,這是當時國內首款未使用味精、化學添加劑、防腐劑的海鮮零食產品,並且在這之後獲得不俗的市場反響,2017年銷售額達1300萬。
同樣在2017年,海狸先生開始增加魷魚類產品。其中魷魚仔用了僅兩個月時間,便做到了淘系第二名成績。不過一個慘痛的教訓是,當年魷魚原料大面積漲價,一度漲至平時4倍之多。由於對供應鏈判斷不準,海狸先生選擇虧本銷售,並在2017年底大面積開拓社交電商新渠道,但由於渠道失控,業績一度大幅下滑。
陸寧告訴36氪,海狸先生在2018年底進行三方面策略調整,一是吸取之前供應鏈判斷失誤教訓,重點圍繞魚類、海苔等上遊原料足夠穩定的單品產品開發,同時收縮渠道,重心回歸天貓,並重點投入直播、短視頻等進行線上賣貨。海狸先生早在2016年便開始與薇婭合作賣貨,單場直播均銷售達3萬單。此外海狸先生還嘗試與企業、明星藝人、網紅等進行IP跨界合作。
海狸先生先後上線28款海鮮零食產品,包括零食系列、速食系列、滋補系列,主要為海苔類、魚製品類、 海藻類、魚糜類四類產品。海狸先生主推夾心海苔脆、碳烤鱈魚片兩個爆款產品,並在過去的2019年,前述兩款產品已佔據品牌銷售額的80%。此外還包括原味魷魚絲、海苔卷、裙帶菜、即食花蛤、拌飯海苔等海鮮食品。
碳烤鱈魚片產品圖
通過長期對上遊供應鏈端的整合投入和磨合,以及全維度用戶畫像指導,海狸先生實現每個新品平均開發周期120天,特殊工藝的戰略級產品開發周期180天的開發周期,並保持每季度上新9款,淘汰3-5款的產品汰換節奏。
2019年底,海狸先生再度擴充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並嘗試切入盒馬、羅森便利店、水果店等新零售渠道。而在2020年前七個月,海狸先生累計銷售額達到5607萬,其中海苔系列在全網各大渠道均處於銷量TOP3,鱈魚片單品淘系銷量長期TOP1。
團隊方面,海狸先生創始人陸寧有10餘年網際網路和電商從業經驗;品牌負責人劉揚曾任林家鋪子品牌事業部負責人;供應鏈及內控負責人隋玲玲為前蘇寧遼南地區供應鏈負責人。
海狸先生接下來計劃藉助直播短視頻帶貨紅利,做到線上海味零食第一品牌,今年全年計劃銷售額衝擊1.2億,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力線下及上遊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