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不管信不信佛教,來到寺廟都喜歡對佛祖上香拜一拜,就算並不信教呢,也以此來表示尊重。那我們中國人特別喜歡說「來都來了」,就怎樣怎樣,那既然來都來了,不如聽我說一說這上三炷香,與三叩首的講究吧。
首先是上三炷香。
這三炷香代表「戒、定、慧」,是佛教開悟的方法。寺廟中常講的一個說法是「勤修戒定慧,滅除貪嗔痴」,貪嗔痴也就是佛教所說的「三毒」,一切惡習妄念皆由此而來,因為才需要「戒定慧」來與三毒對抗,從而獲得解脫。
修戒,就是戒除自己的惡習和妄念,強制自己不去做這些東西,比如基本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菸酒。而對出家人來說,他們秉持的戒律甚至可以達到二百二十七條之多。
我們普通人和佛陀弟子,區別就像一份兼職和全職的工作,工作都能掙錢,而我們修戒,也都可以從中獲益。
修定,就是致力於內心的平靜。而修慧,則是培養自身的智慧,當然需要大家多讀、多看,多思考,去反省自身的愚痴。
三炷香是層層遞進的關係,你戒除了惡習和妄念,才能有入定的希望,心定之後,才能夠獲取智慧,叫做「定能生慧」。
再來說三叩首。
佛教典籍中認為跪拜禮佛是非常重要的功德。
一叩首表達對佛的敬意。
二叩首則是發自內心地向覺悟者學習,有一些見賢思齊的意思,表達願意皈依佛門。
三叩首是在佛面前的自我反省,懺悔自己的罪過,此時,當然需要我們懷有一顆虔誠的心。
那無論是不是佛陀的信徒,都可以參拜禮佛,但不要將希望完全寄托在佛陀的身上。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金剛經》中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你所見佛,並不是佛的樣貌,千萬不要著相。我聽禮佛的朋友說,在佛堂寺廟中,我們不必站在中間才開始參拜,只要懷有一顆恭敬虔誠心,在哪裡都可以,重要的永遠不是你的姿態、你的供奉、而是你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