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可賺39倍!比炒鞋更瘋狂的炒盲盒來了,網友:我太落後了

2021-01-12 騰訊網

今天,「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登上微博熱搜榜,截止小編發稿,該話題已收穫近1億閱讀。

有報導顯示,盲盒俘獲了大量忠粉的心,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4個月花了 20萬在盲盒潮玩上;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費70多萬購買盲盒。

溢價近40倍

盲盒又叫做忙抽,內容物是有具有收藏價值玩具,人用肉眼無法知道盲盒裡的東西。盲盒一般在商店可以看到,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

目前,人們逛商場最常見的盲盒品牌,除了泡泡瑪特,就是IP小站 (IP Station)。一套盲盒有幾個到十幾個不等,還有一或兩個隱藏款。所以,抽盲盒,就和抽SSR卡一樣,全憑運氣,有時候你會抽到喜歡的那款,甚至是隱藏款,如果運氣不好,就可能抽到你不喜歡的或者重複的。

小編朋友圈也有人玩盲盒。

一個盲盒玩具的單價約在59-69元之間。如此算來,集齊一套12個玩具的系列,運氣極好的情況下,也要花掉近千元。

此外,盲盒還有固定款和隱藏款之分,隱藏款出現的概率極低。隱藏款的設定很好地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大家都想試試自己的運氣,一旦抽中隱藏款,原本幾十元的盲盒身價就會翻倍。

在網購平臺上,隱藏款人偶玩具價格不菲,熱門的品種都在千元以上。

圖片來源:淘寶搜索

粉絲眾多,但爆款卻有限,由此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二手交易市場。

閒魚數據顯示,盲盒交易已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過去一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

閒魚上交易最熱門的十大盲盒產品分別是:Molly、獨角獸、L.O.L、sonyangle、畢奇、littleamber、吾皇萬睡、actoys貓鈴鐺、lego迷你人仔、sml盲盒。其中,泡泡瑪特出品的Molly成為名副其實的盲盒代表,過去一年,閒魚上的Molly娃娃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

漲價榜上,第一名要數泡泡瑪特的潘神聖誕隱藏款,原價59元,現在在閒魚已經賣到2350元的高價,狂漲39倍

另一款泡泡瑪特的molly胡桃夾子王子隱藏款漲幅也很高,原價59元,現在閒魚均價1350元,漲幅22倍。另外,labubu的太空人隱藏款原價699,在閒魚的價格已經漲到3000元,漲幅3.3倍。

據了解,閒魚上有多個盲盒魚塘,主要話題是換娃和改款,不少魚塘都已經滿員,發帖熱烈。盲盒儼然成為了年輕人的新型社交貨幣,閒魚上的盲盒愛好者年齡在18-35歲,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杭州年輕女性。

鹹魚數據顯示,一位上海閒魚用戶轉賣盲盒一年就賺10萬元之多。

為何一款內涵並不新鮮的盲盒遊戲能有俘獲如此多年輕人的心?

有分析指出,盲盒作品形象可愛,潛在受眾廣泛,不少設計師也有粉絲基礎。盲盒「入坑」門檻只有幾十元,很多消費者就不知不覺的入了坑。此外,盲盒隱藏款設定很好地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抽中隱藏款無論是留或者賣都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心理滿足,從而不斷強化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和行為。

「盲盒」起源於日本

「盲盒」營銷起源於明治末期的日本,當時日本百貨公司在新年期間都會銷售福袋,福袋中內容不會事先公開,但往往會放入高於福袋標價的商品,比如福袋售價1萬日元,福袋內的商品標籤價通常是1.1萬日元。

儘管福袋的價格通常並不高,但百貨公司福袋的生意卻好起來,久而久之就成為了新年期間的常規促銷手段。但福袋促銷的方式通常用來作為商品尾貨處理,用戶既能獲得趣味性體驗,商家也成功清理庫存。後來也開始有了一些透明福袋玩法,讓用戶能知道福袋裡的內容。

福袋的營銷思路延續到了1980年代的日本模型市場中,當時大量模型愛好者製作模型並將其商品化,於是出現了「扭蛋機」的線下機器。「扭蛋」與「福袋」大致相同,只是更集中在二次元、ACG等領域出現,銷售的商品也大多是動漫IP 手辦、玩具模型、飾品掛件等。扭蛋已經在日本風靡了近50年,近年來國內線下商場中也時常能看到「扭蛋機」,扭蛋用戶中還有「扭蛋毀一生、入坑窮三代」的說法。

90年代中國開始了一系列的「集卡式營銷」,可以看做是「盲盒」營銷在本土的早期應用,最為典型的代表案例就是小浣熊、小當家等乾脆麵的水滸英雄卡,當時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卡片營銷,比如笑傲江湖人物卡、遊戲王周邊卡等等,但水滸英雄卡由於人物多、收集挑戰大、乾脆麵單價低、面向學生兒童,成為幾乎整個90後的集體童年回憶,而卡片人物的一些攻擊力、防禦力等設定,已經可以作為桌遊道具來二次應用。

後來到了21世紀,「盲盒」的概念已經逐漸定型,在國內2012年左右就開始有少量「盲盒」討論,但直到2016年泡泡瑪特大力發展「盲盒」產品,才讓「盲盒」營銷逐漸風靡,並一舉激活了成人潮流玩具市場。泡泡瑪特不僅衝到天貓「模型玩具」品類第一,還在2018年底北京西單大悅城限量發售時造成了清晨6點2000多人排隊的盛況,堪比當年iPhone4發布時的場景。

今天「盲盒」已經成熟應用在各種營銷場景,尤其受Z世代人群的喜愛。線上可以通過「拼手氣」購買的方式購買隨機商品,線下商超還有「盲盒機」的設置,逐漸成為「抓娃娃機」之後另一個線下流量入口。

Molly背後的操盤手——泡泡瑪特

Molly背後的操盤手——泡泡瑪特,已成巨大贏家。天眼查數據顯示,泡泡瑪特的主體公司為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10月,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王寧,是泡泡瑪特的創始人和董事長。

據媒體報導,該公司曾於2017年2月登陸新三板,在2019年4月終止掛牌。掛牌以來,公司主要財務數據實現了大規模增長,而公司銷售毛利率超過55%。有投資界人士分析,公司摘牌不排除是為了謀求香港或者美國上市。

天眼查數據顯示,8月6日,該公司投資人信息發生變更,原有的投資方全部退出,由一家名為POP MART(HONG KONG)HOLDING LIMITED 的主體全資控股。

網友:我太落後了……

yangawsd歐式:成本不到10塊的玩意,有些人的錢真好賺

不怨你是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買盲盒跟喜歡吃喜歡包喜歡旅遊喜歡彩票喜歡買衣服也沒有啥區別,都是花錢買開心你怎麼就覺得買盲盒是傻,子非魚,勿言水寒盲盒的成本確實不值這個錢,但是我願意為他帶給我的快樂買單 。

你怎麼看?

來源:綜合中國證券報、江蘇商報、新浪微博等

新媒體編輯:武兵

中國網財經官方微信(ID:zgwcjzx)

相關焦點

  • 盲盒堪比炒鞋:最高溢價39倍 有人曾花10萬收購隱藏款
    文 | AI財經社 實習生 張森 編 | 明萱 炒盲盒正代替炒鞋、炒幣,成為新一代割韭場。 9月16日,#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廣泛討論。不少網友表示難以理解高價買盲盒的行為,甚至有部分網友帶有輕蔑的語氣。
  • 「炒」新興文化產品,年輕消費者應避免哪些潛在的消費風險?
    天貓發布的報告顯示,手辦、潮鞋、電競、攝影和cosplay成為「95後」年輕人中熱度最高、最「燒錢」的五大愛好。在「95後」年輕人群體中,新興文化產品消費量越來越大,消費形式也在不斷出現新花樣。炒盲盒、炒鞋、炒漢服……在年輕消費市場,多元消費需求催生了各類創新業態,是否代表了「一切皆可炒」?年輕消費者應避免哪些潛在的消費風險?
  • 95後的瘋狂盲盒背後:泡泡瑪特將上市 老闆僅33歲
    據《證券日報》報導,深圳已經率先開始對「炒盲盒」進行嚴格監控,10月初已摸清了轄區內「炒鞋」、「炒盲盒」等情況的底細。瘋狂的盲盒盲盒簡單來說是消費者購買時看不到盒子裡的東西,盲盒中實際可以裝任何物品,不過時下最熱的盲盒是各種設計師的潮流玩具盲盒。盲盒中的小玩具大多為小人物造型,一個盲盒大約40-70元,12個一盒。
  • 去年炒幣虧錢的人,已經靠炒鞋回本了
    這裡稍微解釋一下,這個神器的全名叫AIR JORDAN,不是大陸前些年風行的山寨「喬丹鞋」,而是根正苗紅的美國正品。說出你們可能不信,我一朋友去年炒幣虧了,年底就把礦機全賣掉,專心炒AJ,都快賺一倍了。我平日裡是做金融投資的,下面就用我的職業視角來解讀解讀炒鞋這門生意。
  • 數據解讀盲盒風潮:雙十一賣出200萬個的小盒子魅力何在?
    2019年9月之前,微博發博數、百度搜索指數和百度媒體指數都維持在穩定狀態,盲盒的故事還未「出圈」。2019年9月15日,《中國證券報》一篇名為《最高可賺39倍比「炒鞋」更瘋狂的「炒盲盒」來了》的文章一舉將話題#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帶上了微博熱搜,熱度最高時達到排行榜第14名,獲得9430次討論和1.6億次閱讀。
  • 價格最高狂漲39倍?隱藏款盲盒隱藏千萬級市場
    日前據南方日報記者從各大電商平臺和二手交易平臺了解到,盲盒交易已經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而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了數十倍。  盲盒市場巨大:從80後到00後通吃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盲盒的概念並不新鮮,80後童年瘋狂收集的小浣熊水滸卡就是盲盒的初代形式。為了一張宋江卡,有熊孩子把一整箱一整箱泡麵往家裡搬。
  • 盲盒:是成年人的玩具,還是年輕人的「智商稅」?
    如果說前段時間比幣圈更瘋狂的炒鞋市場,是在消費「直男」們的購買力。而現在讓女生們欲罷不能的玩具就是盲盒了。圖片來自: 閒魚而一些限量的隱藏款的漲價幅度遠不止幾倍,其中最火爆的一款玩「潘神天使洛麗」從 59 元被炒到 2350 元,漲了 39 倍,還有用戶通過轉讓盲盒一年賺了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經濟」是門好生意嗎?
    一、從連虧3年到年賺4億,盲盒真的可以「暴富」?近年來炒盲盒跟炒鞋一樣,變成潮玩一族憧憬「一夜暴富」的「投資」手段。越來越多的玩家希望自己能夠「抽中隱藏款,實現財富快速增值」。據閒魚2019年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共有30萬盲盒玩家通過閒魚進行交易,盲盒月發布量較一年前增長320%。
  • 莆田鞋,是炒鞋經濟的噩夢嗎?
    通過外觀、細節和產品用料等,將正版鞋與莆田純原鞋對比,但其價格常常只有正版鞋的2-5折,來凸顯出莆田鞋的高性價比。除了和正版鞋進行對比外,還有光明正大將不同等級的莆田鞋進行對比,教大家如何選購好的莆田鞋,長期以往,已經有不少小夥伴動心打算試水了。另一種是熱門視頻引流。
  • 59元買進4999元轉手 盲盒是賺錢捷徑還是交智商稅?
    最近「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4個月花20萬買盲盒」、「買盲盒一年砸70萬元」消息頻頻刷屏。不僅90後炒盲盒,「中國大媽」頻現炒盲盒的大軍中。  但盲盒到底是啥玩意?為何那麼多人沉迷其中?真的有投資價值?是不是變相賭博?估計很多人還是一臉困惑。
  • 盲盒經濟太瘋狂!泡泡瑪特衝擊港股,兩年收益暴漲近10倍,淨利翻281倍
    如今,靠著盲盒手辦Molly走紅的泡泡瑪特於6月1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從披露財務數據來看,2019年,泡泡瑪特總收益為16.8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長227.2%,錄得淨利潤4.5億元,較2018年的0.995億元增長352.3%。 一個裝滿「未知」的小盒子可帶來如此豐厚利潤,甚至將泡泡瑪特送到資本市場。
  • 溢價39倍!95後一年花萬元抽盲盒 卻買不到一個原價59元的「隱藏款」
    9月18日,名為「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在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榜上多次出現。短短兩天,這個話題的閱讀量超過了1.5億。天貓2019年8月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其中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購買盲盒甚至耗資百萬,其中95後佔了大多數。
  • 最高可賺39倍!炒盲盒背後的「操盤手」或謀求香港、美國上市
    來源:金融界基金近年來,盲盒在北上廣深的年輕人中開始流行。盲盒裡均裝著一個呆萌可愛有不同主題的人偶玩具,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樣式,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閒魚前段日子發布的報告顯示,閒魚上的盲盒交易已經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過去一年閒魚上有 30 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了39倍。交易最熱門的十大盲盒產品分別是:Molly、獨角獸、L.O.L、sonyangle、畢奇、littleamber、吾皇萬睡、actoys貓鈴鐺、lego迷你人仔、sml盲盒。
  • 一次花數萬元買成本不足10元的盲盒,瘋狂還是刺激?背後藏著……
    「但是因為第一隻盲盒醜醜的,說實話,它並沒有勾起我的購買慾,直到後來我在商店裡看到第一隻PUCKY(畢奇),發現它的造型很可愛,才開始入坑。」 嘮嘮告訴記者,她其實並沒有「收集癖」,也不會太在意自己的存款,購買盲盒純粹是出於喜歡某一個系列,「看到它們很可愛,想要去擁有它」。
  • 59元盲盒,轉手價格翻50倍!「偷心」遊戲背後有何隱情?
    在一個月內裡,「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迪士尼公主盲盒」成為微博熱門話題,很多人不理解,這種裝在不透明盒子的玩具,為什麼如此吸引年輕人。事實上,盲盒背後是一場「偷心」遊戲。這些裝在不透明盒子的精緻公仔,一旦有了第一個,就會想要第二、第三個,接著是整套、隱藏版、限量紀念款、設計師聯名款……隨之而來的是水漲船高的盲盒價格。泡泡瑪特的潘神聖誕隱藏款,原價59元,閒魚現在賣到2350元的高價,狂漲39倍。
  • 買盲盒、送瑕疵:買家和炒家誰更在意?
    有人說, 70 後炒房, 80 後炒股, 90 後炒幣, 00 後炒鞋......那麼,如今炒盲盒的都是什麼人呢?有相關報導稱,目前很多 20 多歲的年輕人每年花在盲盒上的開銷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而作為比炒幣門檻低、比炒股富得快、比炒鞋更安全的全新「炒品」,盲盒也為一些年輕人創造了動輒幾十倍的收益。
  • 比特幣高漲行情下,他們虧了:高槓桿炒幣9勝1敗也可能清零
    機構資金、散戶資金源源不斷湧入比特幣交易市場,企圖在當下瘋狂的上漲潮裡分一杯羹。合約:「考驗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在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炒幣者通常有兩種炒幣方式:現貨與合約。現貨即直接買賣加密貨幣,低買高賣即可賺錢。而合約,則類似於期貨。炒幣者可選擇看空(看跌)或者看多(看漲),存入一定的保證金,與交易所籤署合約借錢做槓桿炒幣。
  • 幾十塊的盲盒竟然能開出近萬元的玩具,怪不得人人都愛開盲盒
    其實,提及泡泡瑪特,最為大家關注的還是那些盲盒裡所隱藏的重磅、超限定產品。區區幾十塊錢的盲盒,在二級市場當中的成交價格可以有高達幾十倍的溢價。此番,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出自泡泡瑪特被炒至天價的玩具。
  • 「我玩盲盒5年,10平的家,堆了三十萬元的泡泡瑪特玩具」
    《隱藏-美人魚》的款式,目前價格為1727元,成交記錄大約60件,價格變化從1050元開始,半年翻了約70%,最高的價格為1758元。小七毫不思索的回答我,「抽到特別醜的就是跌價,59買入10塊錢賣出去都不一定有人要。」 顏值就是真理成了買手們在圈內市場的信條。好看的總是有人高價收,不管是絕版還是在售的。「有手感就是賺,沒手感的靠運氣,就是賠。」
  • 房住不炒,會不會成為一個「中國成語」?
    二是利用政策紅利,沒有限購,想買幾套、就買幾套,想在哪個城市買,就在哪個城市買,四海之內可皆有房也。三是槓桿用到極致,以小博大,貸款太容易,甚至零首付都賣過房。 銀行的錢,不用白不用,用了真不白用。開發商當時也沒太開竅。客戶押上五萬、十萬的,就把幾百萬的房子認購了。後面隨便加價賣給新客戶,轉手就賺個幾十萬的,這叫炒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