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抬起你的右手,併攏,如果你的無名指比食指長,那麼你更有可能是男性或者是具有「男性」的思維邏輯,往往右腦比較靈活,可能是左利手,思考問題更加具體理智,並且在賽艇、跑步、遊泳等封閉式運動中表現會更加良好,視覺空間能力更強,生育能力更強,富有攻擊性,喜歡冒險,但也更容易罹患孤獨症、難語症和男性相關疾病等;而如果你的食指比無名指長或者一樣長,那麼你更有可能是女性或者是具有「女性」的思維邏輯,往往左腦比較靈活,比較感性,共情能力較強,善於人際交往。
指長比
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有德國的解剖學家發現男性和女性各手指的長度是有所不同的,但正式把指長比(食指的長度除以無名指的長度)的概念引入學術界的還要歸功於英國的進化生物學家約翰·曼寧,最開始曼寧只是研究人體對稱性與荷爾蒙水平的關係,「隱隱約約」在坊間聽說指長比和性別相關,於是開始著手調查指長比和性別以及荷爾蒙的關係。1998年,曼寧發表論文稱低指長比多見於男性而高指長比多見於女性,而且指長比和男性雄激素具有顯著的負相關性,即無名指比食指越長,體內的雄激素水平越高,精子數量越多。
約翰·曼寧
從這篇文章開始,曼寧接下來的研究幾乎都與指長比有關,共著書2本,發表論文60餘篇,可能連曼寧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有意無意中帶領學術界展開了一場「算命狂潮」,各個領域的科學家開始井噴似地研究指長比和一些人類特徵的關係,這其中就包括生育能力、運動能力、性相關疾病、認知能力、社會行為以及性取向等,均顯示與指長比有著密切的聯繫,短短20年時間,就有將近1400篇與指長比相關的論文,連最近的Covid-19也跟指長比攀上了些許瓜葛。
這不禁讓人思考,為什麼指長比這個看似非常不嚴謹的指標可以廣泛地用於研究?
其實主要原因在於它能反映胎兒產前雄激素的暴露水平,如果胎兒在子宮內接觸到的雄激素多,則生出來的小孩不論男女,都更具有「男性化」特徵,然而這個指標因為胎兒安全問題不容易被測量出來,所以科學家只能「曲線救國」,希望藉助其他可以觀測到的數據來間接知曉。指長比則在這時候「應運而出」,胎兒三個月內手指的發育受到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影響,雄激素促進無名指生長,而雌激素則促進食指生長,而手指之間的比值在出生後幾乎不再變化。2011年來自美國弗羅裡達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馬丁·科恩和他學生的動物實驗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個猜想。
然而,這種無止境的「算命行為」終究還是引發了一些科學家的不滿。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梅麗薩·海因斯帶領她的本科學生重複了一些指長比研究,發現有些結果完全相反。她直接指出問題所在,指長比作為胎兒產前雄激素暴露水平的指標本身就不能完全等同,現在直接拋棄激素水平將手指的長度作為因變量是非常可笑的。《荷爾蒙和行為學》的雜誌主編瓦倫更是表示受夠了,不會再接收任何有關指長比的研究了。
同時,近些年來中國對於指長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育運動方面,無名指越長的人運動成績方面更佳,有人考慮將指長比納為體育選拔的參考指標之一,這不禁又讓人擔心由此引發的歧視問題。
尤塞恩·博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