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70年代的上海楊浦工人新村,那時人們的生活平凡而幸福

2021-01-08 贏牟左史

楊浦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地處黃浦江下遊西北岸,與浦東新區隔江相望。上世紀50年代,工人新村構建起上海的第一代社區概念,楊浦區在上世紀50到80年代曾擁有上海城區最大的工人新村。50年代末期,楊浦區已經建成了40多個大大小小的新村。下面的這組老照片記錄的就是70年代上海楊浦區工人新村裡的人們的生活。圖為70年代的楊浦工人新村居民樓,當年的工人新村設施齊全,樓房質量也好,在當時算是非常先進的居住區。

70年代的楊浦工人新村的建築外景,樓房大多數都是三層高,居民區內綠化也很好,當時生活在這樣的小區裡的人們真的很幸福。

70年代的楊浦的工人新村,一對姐妹正在吃飯。那時候每戶人家的人口都很多,為了能夠合理利用居住空間,很多人家用木板將住房再分割,形成了多個小小的房間,甚至可供祖孫四代居住。

70年代的楊浦工人新村裡,一個可愛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身上穿的衣服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服飾。

70年代的楊浦新村附近街景,一群孩子們聚在一起玩遊戲。

70年代的控江中學,正在上體育課的男同學。控江中學建於50年代初期,位於楊浦工人新村,是首批創建的上海重點中學。

70年代的控江中學,正在走出校門的教職工。

70年代的控江中學,正在課堂上講課的老師。

70年代的控江中學,正在上體育課的女同學,她們正在練習跳馬。

相關焦點

  • 上海七、八、九十年代珍貴的老照片,你還記得嗎?
    上海七、八、九十年代珍貴的老照片,你還記得嗎?過年與長輩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總會開始回憶過去回憶老上海的生活講到盡興的時候更是直接把當年的相冊翻了出來不得不說看完上海70-90年代的老照片真心感慨阿拉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
  • 80年代老照片:那時沒手機,玩的也開心,最後一張有錢人才能消費
    8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內蒙古包頭市,早上七點半正是上班高峰期 8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幾個人在河塘裡捕魚,那時候沒有手機、電腦,但玩的很開心,有很多的野外活動
  • 外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想不到70年代的人們是這樣子
    外國人拍攝的1973年歷史老照片:田邊放牛的男子和騎自行車的父子倆。 外國人拍攝的1973年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個男子在北京天壇公園裡留影。
  • 外國人拍攝的1983年時期中國老照片:80年代的城市 人們是這樣子的
    198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上海的一個弄堂,上面掛滿了衣服,人們騎著自行車從下面經過。 198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在上海外灘的街道上行走的人們。
  • 外國人拍攝的50年代中國老照片:沒想到60多年前的中國是這樣子
    5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北京的郵遞員,他們每人騎著一輛自行車去為人們送報。 5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1959年,上海的一個富裕家庭,一個中年女人正在倒水,從家裡的布局來看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
  • 70、80、90年代:回不去的時光,帶不走的舊夢
    對於70、80、90年代的人來說,童年裡沒有迪士尼,沒有長隆歡樂世界。70 年代·代表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憑票供應的年代,人們搶購的景象有糧票就有吃的,那個年代有公分沒糧票一樣買不到吃的70年代的香菸,你見過幾個?
  • 圖說天山新村今昔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1958年7月,江蘇省上海縣劃入上海市,西郊區與上海縣合併,與天山接壤的新涇鄉、虹橋鄉均劃入上海縣。天山新村因路得名說起建天山新村,還得先說天山路。天山路的「老底子」是上海殖民地時期工部局「越界築路」的產物。1925年,工部局從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向西發叉開闢出另一條馬路——林肯路。
  • 那時的《芳華》:上世紀70年代部隊文工團什麼樣
    電影《芳華》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部隊文工團的事情,具體說是「西南的一個省軍區文工團」。導演馮小剛和編劇嚴歌苓都有文工團工作的經歷,而且都是在70年代。一些兵團級或軍級單位文工團也有冠名,如:大連警備區「前哨」文工團、上海警備區「戰力」文工團、舟嵊要塞區「海防」文工團、北海艦隊航空兵「海鷹」文工團、廣州軍區空軍「戰鷹」文工團,等等。
  • 1973年中國老照片:原來70年代中國是這樣子的,圖6讓人懷念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坐在教室裡上課的學生,學生們坐在座位上認真的聽課。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1973,天安門廣場上的年輕人
  • 清朝罕見的老照片:圖1摸骨算卦的半仙,圖3紡織工人真實工作狀況
    清朝罕見的老照片:圖1摸骨算卦的半仙,圖3紡織工人真實工作狀況清朝女子在織布!清朝罕見的老照片:圖1摸骨算卦的半仙,圖3紡織工人真實工作狀況1870年代國外的攝像師僱傭了一位紡織女工作為模特,並把大型的織布機及相關工具搬入攝影棚內,拍攝了此幅作品,力圖完整地呈現中國紡織工人在清末的真實工作狀況。
  • 這組十分罕見的寶雞老照片,帶你一次看遍她的8000年歷史!
    工合創辦的臨時保育院工合新村合作社正在製作玩具的童工工合工作人員與工人解放前的道路漢中路>20世紀70年代初,寶雞市區圖50年代的中山西路50年代的經一路60年代的漢中路口清姜路1959年拍攝清姜路1978年拍攝
  • 楊浦「五一勞動光榮冊」出爐 有沒有你熟悉的
    4月29日,楊浦召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在會上「2019年楊浦區全國、上海市五一勞動獎楊浦工匠、最美勞動者光榮冊」出爐!!!快來看看有你熟悉的嗎。  2019年上海市工人先鋒號  上海市楊浦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規劃(改革)科  上海興橋盛物業有限公司衛百辛維修平臺一分中心應急搶修班  華太極光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太赫茲工程化產品組  上海優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  運和源健康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為老服務班組  上海盈聯電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研發班組
  • 1976年中國老照片:圖6是當時男人的夢想、圖7現在已經沒有
    :圖為三個工人在工廠的院裡子出黑板報,那個年代的工廠都會放一塊大黑板報,由工人定期進行更新板報,如果沒什麼特重大事件的話,一般都是在下班以後寫黑板報,不會影響工作。    1976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上海的街上,街上行人稀少,那時候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還是自行車,不過自行車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還是一件奢侈品,並不是所有人都買不起
  • 上世紀70年代,我在上海機場5次近距離看周總理
    五十年前,我在上海警備區某部服役,由於部隊擔負迎送外國貴賓的任務,我曾經於1971年5月至1973年9月期間,在上海虹橋機場五次見到陪同外賓的周總理,這成為我一直引以為榮的幸事。每當回憶起一次次見到總理的情景,我都會感到幸福和激動。那些美好記憶,已經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腦海心中,永記難忘,而最令我感動的,是在1973年9月下旬一天的雨中,我最後一次見到周總理。
  • 老照片:1984年的山西大同,最有味道的老照片重溫大同舊時光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是80年代的山西大同。跟隨這些老照片,一起去回首一下30多年前的大同生活吧。圖為80年代的大同街頭的一角,那時候的大同城區馬路上車輛還不是很多,但是天空是那麼藍,讓人覺得懷念。80年代的大同街景,那時的大同還沒有如今這麼多的高樓大廈,看上去納悶淳樸、順眼,非常接地氣。80年代的大同機車廠的工人們。大同機車廠始建於1954年,是大同著名的企業,曾是國內最大的蒸汽機車製造廠。雖然非常辛苦,那時候的工人幹勁兒還是很足的,面對鏡頭,這些工人們一個個面帶笑容。80年代的大同鼓樓東街附近,一家副食商店的門前。
  • 50、60、70、80年代春節老照片,簡單而珍貴的年味丨可讀
    傳統民俗被漸漸的遺忘,那些歡樂時光也被留在了那個年代。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些舊時春節老照片,一起回味一下那時簡單而幸福的年味兒,撿起純真年代過年的美好記憶……五十年代,那個時候,物質還沒有現在這麼富足,人們是這樣歡度春節的。
  • 老照片回憶中國60-80年代時期各地的大學
    老照片回憶中國60-80年代時期各地的大學。1、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城南友誼西路上最溫暖的港灣。幾乎每位學生手中,都有一張與校門的合影。走進校門學習提升,走出校門成長起飛。攝於20世紀80年代2、上海師範大學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學生留影。1972年至1978年期間,華東師範大學與上海師範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校合併,更名為「上海師範大學」(第一代)。
  • 1959年珍貴老照片,遊泳女孩穿衣很前衛,上海外灘已頗具風範
    -21 16:16:16 來源: 左都護衛 舉報   一組反映1959年中國人精神面貌的老照片
  • 潮州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潮州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結合看效果更佳!編輯不易,若君喜歡請打個賞!1983年7月30日 陳學思攝潮州市近三年新建居民住宅十八萬八千平方米,相當於過去三十年建房總和的兩倍多。圖為新建成的東湖住宅區。1983年8月29日 陳學思潮州城東門外的湘子橋1958年大橋改建成為通行大橋。
  • 60年代前的饑荒、70年代的紅薯、80年代的白米,記憶中的舊年代
    可以負責任地說,中國人能普遍吃飽肚子,是1980年代以後才有的事情。1980年代以前恰好是90後父母所生活的年代,常常聽父母提起他們兒時的趣事。那時的家庭都有兄弟姐妹好幾口人,家庭條件好的偶爾能吃上白麵條,晚上父母還要囑咐孩子不要到處說吃了麵條,每次放學回家吃飯都要爭著第一個盛飯,撥開表面的紅薯土豆盛下面的白米飯,但也會因此常常挨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