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的軟萌可愛,實在無法想像它兇狠的一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奶萌的小貓,它們認為小貓比大貓更容易親人也更可愛,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一隻小貓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隨著貓年紀的增加,開始喜歡抓人,咬人,甚至攻擊你。那鏟屎官肯定會產生一個疑問:無論幼貓還是成貓,每天給它吃好喝好的伺候著,是沒教好還是天生的?
其實貓咪是存在一定種族天性的,和環境,性格,習慣都有著密切聯繫,「攻擊」也是貓咪的一種情緒表達。
貓咪屬於天生的獵食者,撲咬是一種天性,哪怕幼貓在很小年齡時就離開了貓媽媽,但是這些寫在基因裡的本能,包括幼貓的換牙期這個時候會更加喜歡撲咬,同時隨著幼貓的年齡增長而逐漸體現,特別是在玩耍過程中。所以在玩耍中,我們要引導貓咪撲咬正確的目標。
把主人當成玩具,邀請你一起玩遊戲,貓很喜歡遊戲,小貓更是精力旺盛,喜歡追逐一切移動的物體,比如你的手和腳。這個多數情況下鏟屎官都會用手或者腳去逗貓咪,讓貓咪形成一種下意識,這個「玩具」是允許我去玩的,這就是一個錯誤的引導,隨著貓咪長大,就形成對人們有攻擊力的玩耍。
貓咪也會用這種方式來傳達信息,很多時候我們在撫摸主子時候,會莫名躺槍被咬一口,那可能就是我們觸碰到它們的禁區了,或者在表達已經不想被摸了。只是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在提醒我們,這個還需要我們鏟屎官多去細心觀察,不要挑戰貓咪忍耐極限和它們不喜歡做的事情。
貓咪在正常情況下,還是比較溫順的,但貓對於環境也有極高的要求,在陌生的壞境,陌生人或者陌生動物出現、打貓都可能會導致貓咪攻擊人,出現貓咪的應激反應。大部分貓咪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都會立即逃跑,或者找到一個隱秘的角落躲起來,但如果這隻貓發現自己無處可躲的時候,即便是平時膽小害羞的貓也會向你伸出利爪。
那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貓咪這樣的行為呢?
當貓咪咬人時候,不要做出更多回應,轉身遠離它。讓它的撲咬得不到回應,失去撲咬的興趣。間隔一段時間後,用逗貓棒與他玩耍,讓它知道這才是撲咬的對象。如果貓咪攻擊性強烈,千萬不要用手接觸它的身體,甚至打貓,這樣會讓貓產生恐怖和報復心理,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