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智慧,接地氣,探新路」
——兒童劇《聰明小空空》受好評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記者崔靜、白瀛)兒童劇《聰明小空空》近期在央視播出後,取得較高收視率,也贏得專家學者好評。在30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舉行的專家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表示,《聰明小空空》將智慧與哲理蘊藏於引人入勝的情節中,吸引了成人與孩子共同觀看,為拓寬兒童劇市場探索出一條新路。
《聰明小空空》由12個故事組成,講述了一個聰明的小和尚空空與幾個師兄弟一起,運用聰明才智幫助百姓,與各種惡勢力鬥智鬥勇的故事。該劇立項之初便有意打造中國版的《聰明的一休》,力求在當今優秀兒童劇匱乏的電視劇市場另闢蹊徑,實現突圍。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院長歐陽逸冰說,實踐證明,《聰明小空空》是一部老少鹹宜的作品,而這部劇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根本原因在於它強調了智慧,用有哲理、有內涵的故事貫穿全劇,讓人們在觀看之後有所思悟,這是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都渴望的。
「在展示智慧的過程中,這部作品不是架空的、說教式的,而是接地氣的。」北京師範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黃會林說,《聰明小空空》通過破解來自社會、來自生活的各種矛盾,弘揚真善美,懲治假惡醜,這正好反映了當今百姓的心理之需,人們希望從電視劇作品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及對社會訴求的認同。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偉國認為,《聰明小空空》傳達了「娛樂製造、貴在養心」的價值追求,將娛樂、審美、養心和文化批判等相結合,寓教於樂,實現了電視劇創作的終極目標。
儘管是一部兒童劇,但《聰明小空空》吸引了鮑國安、鞏漢林、潘虹等老戲骨的加盟,語言幽默,情節風趣,播出後,受到不少成年人好評。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秘書長王鋒表示,《聰明小空空》是一部介於兒童劇與成人劇、歷史劇與現代劇之間的跨界作品,這種跨界思維,是電視劇創作的一種創新探索。
《聰明小空空》是導演都曉繼148集《少林寺傳奇》之後,重新開闢的試驗田。都曉表示,《聰明小空空》試圖破除「兒童劇就是拍給兒童看」的傳統思維定勢,他將和團隊一起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爭取每年暑期推出一部「小空空」,豐富兒童劇市場。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