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媽媽」教「小番茄」使用顯微鏡 晚報 賀佳穎 本版現場圖片 |
放棄名幼兒園、拒絕輔導班,每晚陪孩子打電子遊戲……
為子「定製」生活童話 「茄媽育兒」網絡爆紅
□晚報記者 肖波 報導
一位年輕的上班族媽媽,連續9年記錄懷孕、育兒日記,字數累計超過百萬。拒絕奧數、挑選作業少的學校、從不上輔導班、每天陪兒子打遊戲……網名為「番茄媽媽」的她選擇了一條和 「贏在起跑線」截然不同的教育之路,注重培養兒子小番茄的情商、快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眼下,「番茄媽媽」的博客點擊率超過百萬,谷歌搜索詞條達到3000萬,她的走紅也折射了許多年輕父母對育兒理念的思考反省。
9年育兒日記吸引百萬點擊率
「番茄媽媽」真名叫許銘,在浦東某證券公司工作。 2001年懷孕期間,她在搖籃網上為尚未出生的寶寶建立了一個「家」——巧克力城堡B座2597號。
「產檢B超,我看見黑乎乎的屏幕上只有一個圓圓的影子,這就是我的孩子嗎?老公急切地問情況,我揚揚單子:『他就像一隻小番茄』。 」清新幽默的筆調,吸引了很多準媽媽的點擊。
9年來,每天晚上「番茄」睡著後,20多分鐘的碼字,讓這一份育兒日記的字數累計百萬以上,平和的育兒心態、快樂教育的理念、生動活潑的親子故事,也讓許銘和小「番茄」成為家庭教育界的網絡紅人。前不久,上海教育電視臺專門為其錄製了家庭教育訪談節目,注重家庭教育的黃浦區徽寧路第三小學專門邀請「番茄媽媽」到校分享經驗。
事實上,真正令這對母子受到關注的是兩件事,第一件是媽媽放棄經典故事,為兒子「度身定製」生活童話;第二件是許銘「不走尋常路」——不學琴棋書畫、不上奧數課、選擇作業少的小學……
自寫童話培養孩子積極人生觀
為什麼要給兒子「度身定製」童話呢?許銘說,「小番茄」念幼兒園中班時迷上奧特曼,出現輕微 「暴力傾向」,許銘起初買了很多經典童話故事書,希望轉移兒子的注意力。結果聽完《白雪公主》,「小番茄」對媽媽說:「這個公主一點也不乖的,又懶又饞,還不聽話,差點死掉了,活該。 」
兒子的反應,讓「番茄媽媽」覺得很多經典故事離現代孩子的現實生活很遙遠,於是她開始按照「小番茄」的日常生活編童話,童話的主人公原型是「小番茄」和他最要好的一個小朋友,在故事裡,兩個孩子變成一隻老鼠和一隻兔子,這也就是呆呆比比系列故事。「呆呆出逃記」、「給月亮減減肥」……一個個故事從日常生活出發,加點誇張,添點想像,「小番茄」常常邊聽邊笑。
「通過這些故事教會孩子如何與小朋友交往,希望培養他善良、積極的人生觀。」許銘說。「番茄媽媽」的童話故事隨著「小番茄」漸漸長大,到了大班又開出其他系列,而網友媽媽們和他們的孩子也看著「番茄媽媽」的故事一起長大。
每篇「番茄故事」都有上千的點擊率,上海市學前教育網專門開闢「番茄故事」專欄。不久前,許銘的第一本書《快樂番茄》出版,受到年輕父母追捧,最近,又有好幾家上海和外地的兒童雜誌社找上許銘,約她寫童話。
放棄名校,拒絕奧數、輔導班
當大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進一所有名的幼兒園而購置學區房、託熟人、找關係時,「番茄媽媽」的做法似乎有點另類。她不給孩子上早教課,不讓孩子讀奧數,甚至「小番茄」外婆家附近有一所有名的幼兒園,她都主動放棄,理由是,進了這所知名幼兒園的朋友孩子每天喊「很辛苦」。為小番茄挑小學時,她的依據仍是「距離近」和「作業少」。她說:「如果拿童年的辛苦換取成年的幸福,我寧可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
「小番茄」班裡有很多同學在外面上英語、奧數輔導班,但「番茄媽媽」堅持拒絕,「孩子對奧數沒興趣,我們也不期望他成為數學天才,學習關鍵是培養興趣,否則永遠學不好。」其實,和每個孩子一樣,「小番茄」也有寫作文「難產」、做數學粗心、做功課偷懶的時候,但一般會被「茄媽」藝術地化解掉。
讀一年級時,一天回家「小番茄」說:「媽媽,我生詞都會寫了,今天家默就免了吧。 」許銘檢查兒子作業,確定他生詞掌握後問:「星期天和小朋友踢足球,開心嗎? 」「開心。 」「我們把它寫下來,好不好? 」「小番茄」爽快地答應了。 「寫作文最好是先培養寫作興趣,有寫的欲望就不會湊字數了。 」
育兒最強調情商、快樂、抗挫折能力
與現在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 「茄爸」 「茄媽」到底準備把「小番茄」培養成怎樣的人?
許銘說,近期目標是 「在學校裡屬於中上遊成績,上遊人際關係,活潑開朗的性格,健康的身體」。「茄爸」是大同中學的語文老師,夫妻倆對孩子的教育理念總體上比較一致,而小番茄迄今為止的發展也正是在 「茄爸」、 「茄媽」的設想範圍內。在許銘和她丈夫看來,分數高不如情商高。孩子的快樂能力、抗挫折能力比課外輔導學到的東西更重要。
但是,注重情商並不代表不要成績。 「番茄媽媽」說,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小學生一天中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如果成績差,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在 「茄媽」看來,自信心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的定位是「我是個好孩子」,那他就是個好孩子。
「番茄媽媽」的教育方式是,不要上校外輔導,把精力集中在上課聽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可能正因為 「小番茄」沒有在校外補習上分散精力,他的校內成績穩居班級前五名。這也是 「小番茄」自己想達到的目標,雖然 「番茄媽媽」對他的要求是前十名,但 「小番茄」希望自己能當個 「長」,成績好的希望更大,算來算去,他覺得自己要達到前五名才有希望,所以就努力了一把。
有些孩子,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並不是非常牢固,卻學了很多課外的東西,也許競賽成績會很優秀,但學校裡的學習成績反而不是特別理想。小番茄的英語成績一直穩居全班第一,當老師推薦他參加校外競賽時,他每次都是卸甲而歸,基本都是最後一名,因為他極少認識課外單詞,但「番茄媽媽」並不在乎這些,她認為孩子在校成績不錯,自信滿滿的狀態就很好。
許銘說: 「其實不得不承認,很多東西就是成績的副產品。如果你的孩子成績一般,甚至很差,別的家長聽說自家孩子和你們一起玩,他們能放心嗎?」而現在,成績好,性格開朗隨和的 「小番茄」有很多朋友。家長們聽說孩子要去 「小番茄」家玩,一般都會說 「去吧」。
每晚爸媽陪「小番茄」玩WII
昨天下午,和往常一樣,「小番茄」4:30放學後,到「茄爸」的學校做大概半小時的作業,然後和幾個同學一起踢球,踢到5:40左右,6:15左右回到家,「茄媽」早已備好牛奶、水果,檢查完「小番茄」的作業後,給他完成當天家默。
晚餐過後, 「茄媽」雷打不動地要陪兒子玩一場WII SPORTS,然後是 「茄爸」陪兒子玩一場WII的足球或籃球。 「7:30,父子倆去洗澡,我在旁邊洗他們的臭襪子,順便聽 『茄同學』進行校園新聞廣播。 8點左右,「小番茄」上床睡覺。
很多家長從學校接回孩子後就三句話,今天在學校乖不乖?上課認真聽講了沒有?今天的作業是什麼? 「小番茄」說: 「我媽媽不會問這些,每次放學回家,一進去,媽媽就叫我洗手,然後吃水果,做完作業開始爽玩。」
晚上8點多,「小番茄」睡著後,許銘來到電腦前繼續她的愛好——記錄兒子的「番茄故事」。
她說:「我相信,我所有的堅持都會有所回報,記錄下的一切,屬於孩子,也屬於自己,我們生命的交集被忠實記錄,或多或少留在許多素不相識人的記憶裡,成為一種快樂的默契。」
「番茄媽媽」也曾經有過動搖焦慮
在搖籃網上,總有好心家長提醒許銘:你對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太低了?孩子太小,如果不 「逼」,怎麼成長?甚至有家長說她 「傻」、「不盡責」。
關於擇校,許銘曾有過動搖。「讀幼兒園前,看著別的家長給孩子強化訓練,有的還送早教班,當時心裡很著急。」但後來,許銘陸續看到幾篇關於小學生負擔重的報導,孩子作業太多,周末穿梭於多個補習班,玩的時間都沒有。她說她更在乎孩子學得快不快樂,有沒有興趣。
「當家長很可憐的,你以為他們願意讓孩子補課啊?他們是覺得,人家孩子都補了,我的孩子沒有補,將來我的孩子會不會反過來怨恨我沒有給他補?」許銘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都是大實話。 「你不要講別人,其實我有時候也心虛的啊!心虛蕃茄長大了會不會覺得,他小時候我對他要求太低了,使得他不如人。」
原來,「番茄媽媽」也會有小小的焦慮。許銘說:「像我們這麼教育下來,蕃茄應該很有隨遇而安的性格,不會沒事來為難自己為難父母。我們還美其名為:他將擁有讓自己無時無刻不快樂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茄媽」這種幽默坦然的性格也遺傳給了 「小番茄」。
「番茄媽媽」認為,孩子學習,尤其是小學階段,最重要培養的是一種自我學習的能力。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成長的後期他們之所以會在學習上有差距,是因為學習習慣上的差距。
(責任編輯: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