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毒蛇寫過一篇漢朝兩次徵大宛,是中原王朝擊敗了希臘化軍隊。結果有粉絲留言質疑,認為大宛怎麼可能是遙遠的希臘化國家,希臘可是萬裡之外,在清朝才跟中國文明發生過直接碰撞,漢朝那麼落後的時代怎麼可能直接交鋒?
其實,越來越多的文物考古實證證明,先秦時期,西域深受希臘文明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是斯基泰人遊牧到這帶來了大量希臘文化,而且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徵服波斯、印度之後,雖然很快分裂,但後繼的塞琉古王朝和巴克特裡亞王朝的邊境一度在大宛、罽賓等中亞腹地直接建立了統治。所以雖然西域距離愛琴海兩岸的希臘本土是萬裡之外,但這並沒有妨礙古典希臘文化在亞洲腹地的傳播。亞歷山大時代的軍事移民後裔,各種商人、使節或中間人,也長期往返於地中海到塔裡木盆地之間的各個區域。
其實早在清朝光緒年間,1900年,著名的瑞典人斯文赫定也曾經在羅布泊驚呆了。他帶領的探險隊,打著探險的旗號,進入我國新疆羅布泊地區。他們在漫漫的黃沙中迷了路,嚮導偶然發現了一塊雕花木板和幾枚銅錢,當時瑞典人驚掉了下巴,因為他發現木板的花紋是典型的希臘藝術風格!他發現的是古樓蘭國遺址。
現在,發現希臘文明的文物在新疆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1995年,孔雀河南岸發現了墨山國古墓。考古學家們找到了一件保存比較完好的東伊朗-斯基泰式的紅色罽袍,圖案是十分典型的希臘風格。
在精絕國遺址,出土過東漢時代的蠟染棉織物,上面有一位手持豐饒角的半裸女神。
阿富汗地區的酒壺上驚現古希臘酒神迪奧尼索斯。樓蘭國漢墓出土過宙斯的兒子,商業之神和信使之神--赫爾墨斯商神杖圖像。等等。
所以,絲綢之路其實先是由希臘人的遠徵打通了歐亞大陸,後來漢朝的商隊、使者以及軍事行為才真正完成。所以當李廣利在大宛碰到一支希臘具裝騎兵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希臘人的幾個小國依靠自身的實力,當地利於封閉的環境,頑強的生活到了中世紀前期。
其實除了直接消滅大宛,漢朝還用班超的方式消滅了另一個希臘國家,這個國家叫罽賓,其實比大宛更遠,已經到達印度北方的旁遮普西部一帶了,當時希臘人仍堅守著這塊寶地。所謂班超方式是什麼呢?其實就是通過外交或暗殺等特種手段,以極少數使者操控這些小國的政治。
《漢書·西域傳》記載:自武帝始通罽賓,自以絕遠,漢兵不能至,其王烏頭勞數剽殺漢使。烏頭勞死,子代立,遣使奉獻。漢使關都尉文忠送其使。王復欲害忠,忠覺之,乃與容屈王子陰末赴共合謀,攻罽賓,殺其王,立陰末赴為罽賓王,授印綬。後軍候趙德使罽賓。與陰末赴相失,陰末赴鎖琅當德,殺副已下七十餘人,遣使者上書謝。孝元帝以絕域不錄,放其使者於縣度,絕而不通。
這個記載的大意是說罽賓國王烏頭勞,一直覺得漢朝離開自己很遠,所以幾次搶劫和殺害漢朝的外交使節隊伍。他死後,漢朝派關都尉文忠奉命出訪,結果,新的國王又想殺死漢使,霸佔財物。文忠便與一個叫陰末赴的王子合謀,調王子的軍隊殺死了國王,漢使則將漢朝的授印給了他,這個王子接受了漢朝的綬印,正式歸附漢朝。而這個王子經過歷史學家考證,正是希臘國王--赫爾馬攸斯,赫爾馬攸斯所在的王國就位於罽賓之內,首都則是今天阿富汗的首都喀布爾,本是罽賓的附庸小國,通過跟漢朝的使者聯手,成了罽賓新的國王。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次希臘國王接受中原王朝冊封。
所以說,漢朝雖遠必誅,是真的。而且毒蛇找了很多史料,在費爾二納盆地的這幾個希臘小國,其實實力並不弱小,不是塔裡木盆地的西域小國可以比的,漢朝採用了與大宛不同的對策來對付罽賓,仍然展現了強大的大國影響力。
不過,不久之後,罽賓又背信棄義,再次殺害漢朝的使者。所以毒蛇我是以這句話結尾:幸好戰爭是殘酷的,不然我們都會喜歡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