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主角」大會,香港角色引發關注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今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近一小時講話。港媒指出,習近平在發言期間兩度提及「一國兩制」,至少七次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而在大會上,除了港澳兩個特區的行政長官及前行政長官出席外,主管港澳事務的政治局常委韓正及現任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亦在其中。由此可見,這次以深圳為主角的大會,香港作為毗鄰的「特區」,也有一定角色。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要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習近平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習近平說,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要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要繼續鼓勵引導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充分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在經濟特區發展中作出新貢獻。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
值得一提的是,直新聞前日(12日)刊發的對林鄭月娥的專訪,不少議題與習近平總書記今日講話提及的內容契合。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專訪中林鄭認為「港深創新走廊對香港和深圳都有利」,並且花了大篇幅分析如何利用好港深創新走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林鄭的回答也用相當分量談及這個話題,並認為「要透過公眾教育、學校教育,讓我們的年輕一代更加掌握『一國兩制』。」
由此可見,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發展、深港合作都有重大關切。深圳和香港一直以來也在落實習近平講話精神上緊密合作,共同推進。
港人深思前途命運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之際,一河之隔的香港被拿來作比較在所難免,更有所謂「深圳會否取代香港」的輿論。多家港媒今日刊發評論反躬自省,思考香港的前途命運。
《明報》社論指出,「香港與深圳合演雙城故事多年,時至今日,香港雖然仍有一些傳統優勢,然而深港一浮一沉,已是不爭事實,香港內生動力不斷流失,繼續故步自封,只會被逐步拋離。」文章認為,「意識形態束縛、既得利益作梗、鬥爭內耗不休,令香港社會種種深層次矛盾難以化解;面對全球激烈競爭,很多地方的人都在思考如何做大做強,在香港,不少人似乎更加樂於追求小確幸,很多人政治掛帥,忘記了實用主義是昔日香港成功之道。」
文章直言港人還沒有認清現實,但深港落差愈來愈大,最終仍得面對現實。「中央將深圳定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香港,很多人都對這類內地官方語言『無感』,無論如何,現實是深圳全速發展,不會『等埋』(等待)香港。故步自封不應該是香港社會的特質,拒絕認識深圳河之北,無視其發展,對香港並無好處。」
不過,香港時事評論員陳景祥和劉銳紹在今日發表的文章則流露對所謂香港地位下降,「被規劃」現實的不滿。
陳景祥認為,「現在香港國際化、面向世界的優勢已無以為繼,融入國家發展規劃,配合第14個五年規劃、投入大灣區,全部都是中央政府主導的計劃,香港應該如何參與,可以有什麼角色,相信連政府官員都無法說出個所以然。」劉紹銳則聲稱,香港成為單方面「被規劃」但又未必規劃得好的犧牲品。
直新聞認為,陳劉二位香港評論員,代表了一部分對中國大陸缺乏認同的港人的聲音,其實相當糊塗。他們沉湎於昔日香港左右逢源的時代,對融入內地顯得有些糾結甚至牴觸,沒有自我否定的勇氣,故而摸不準自身病灶何在。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今日發表在《明報》的文章就指出,香港近年來為「認同政治」所苦,把所有的事情都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客觀上說,香港的發展已經離不開珠三角,更離不開深圳。無論是金融還是教育,香港必須有服務對象,那就是大灣區,但人為的「認同政治」硬把香港和內地隔離開來。
鄭永年認為,香港的「認同政治」演變成為赤裸裸的對抗政治,反對派為了反對而反對。如同其他國家和地區,這種「認同政治」直接弱化了香港特區政府的治理能力,甚至面臨長期「無政府狀態」的極端風險。分化的社會和弱政府使得香港缺失一個治理主體。在缺失這樣一個治理主體的情況下,香港不僅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為金融中心的作用,還失去了一個又一個發展機遇。
鄭永年指出,大灣區建設、深圳的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重大政策議程既是對香港的挑戰,更是香港的機遇。從經濟來看,只要處理好和大灣區的關係,香港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和更上層樓的潛力。香港的挑戰是政治上的。如果政治使得香港不能抓住機遇,不能接受挑戰,那麼如同世界上其他城市,香港的衰落是必然的。在大灣區內,香港不孤獨,也不能自我孤獨起來。香港必須隨著大灣區城市的進步而進步。不進則退,沒有一個城市不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就可以進步的,香港亦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今天在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很多人見證了深圳這40年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到今天一個國際化大都會,它靠的是什麼?「1979年的時候,小平同志說錢是沒有的了,我給你一些政策,對不對?深圳就是靠創新,就是靠走出舒適圈,它靠不斷去追尋。怎麼樣能夠提升我們城市的競爭力、吸引力,靠吸引人才、吸引投資,通過政策也好,通過政府的作為也好,變成了今天這麼一個城市。」
他認為,香港需要反思的是,香港傳統上很引以為傲的是什麼。他又認為香港需要改革,香港要學深圳解放思想,走出舒適圈。
「我們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這麼說,但我說你要反思一下,行之有效是否最好?我不是說我有全世界最好的制度,我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假如說制度雖然還是行之有效,但已經不是最有競爭力的了,我們是不是應該也要改革?從來沒有人說香港需要改革的,改革開放好像總是共產黨的事情,其實全世界都需要改革,任何的政府都需要改革。在疫情和「黑暴」之後,現在香港面對的是再出發,我覺得很重要一點就是香港需要改革。香港要學深圳解放思想,走出舒適圈。」
特首辦:林鄭月娥新冠肺炎檢測結果呈陰性
香港管弦樂團一名樂師初步確診新冠肺炎,他曾在上周五及周六於文化中心參與演出,他負責吹奏單簧管,無法戴口罩。而上星期五曾出席音樂會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新冠肺炎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
特首辦回應查詢時表示,行政長官前兩天已不止一次接受檢測,結果呈陰性,並會遵從衛生防護中心的健康建議,上星期五出席香港管弦樂團演出的特首辦隨行人員,亦會接受檢測。
八旬老翁承認襲擊亂港分子梁國雄 判囚3個月6日
八旬被告黃森球被控於4月16日用硬物襲擊亂港分子梁國雄,早前承認一項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罪。裁判官鄭紀航判刑時表示,雖然梁國雄傷勢較輕,但被告用一把類似鑿子的尖頭對象襲擊梁國雄,由於社會服務令報告指被告不適合判處社會服務令,判被告監禁四個月,扣減兩成刑期後,判處被告監禁三個月零六日。鄭紀航勸喻,被告千萬不要因為任何理由而犯案,要互相尊重,共同為香港建設一個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