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這個姓氏,人們用「帝王之尊」評價!
姓氏的的發源是在上古時期的母系社會,母系社會只有八個姓氏,姬、姜、姒、嬴、妘、媯、姚、姞,所以中國發源的古姓氏都是以女字旁或底,而姓氏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出自北宋初期的《百家姓》。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口最多的幾大姓氏。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媯姓和外族改姓。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在先秦、漢晉時期一直以華北地區為主要的活動地區,發展十分迅猛。隋朝時期,王姓各支派向各地遷播之外,最重要的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審知南遷福建,建立閩國,成為五代十國之一,是福建王姓的總開山祖,史稱開閩王氏。
明朝永樂年間,這支王姓開始進入臺灣地區。《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王姓歷代名人2360名,佔總名人數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5.89%,排在第一位。
劉姓:興起於夏朝後期,發祥地在今河南魯山縣,始祖是「御龍氏」劉累。據說劉累曾是皇帝的馴龍師,因其疏忽職守,養死了一條龍。他為躲避罪責,攜家眷躲進今河南魯山縣一帶,其後代沿用其姓氏,稱劉氏。西漢時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據史料記載,劉姓家族共創建過30個國家,共有92人登基為帝,統治中國超過1000年,故人們經常用「帝王之尊」評價劉姓。
李姓:李姓在2010年時全國人口普查人口依舊達到了9500萬餘人,李氏源於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皋陶是舜掌管刑法的官,官職為理氏,後來就轉變成為李姓。李姓在先秦時,一直活動在河南地區,到了戰國時,諸侯割據,李姓為了躲避戰爭,大部分都移居到了陝西一代,到了唐代時,在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下,李氏一族發展壯大,趙郡李氏、隴西李氏、賜姓李氏、唐宗室後人多達官貴人。
張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張揮為該姓始祖。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繃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立前涼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