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土壤日宣傳周暨「土生土長」科普活動啟動現場 劉佳榮 攝
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志願服務隊授旗現場 朱漢斌 攝
參觀者了解土壤標本 朱漢斌 攝
小朋友了解巖石標本 朱漢斌 攝
12月5日,是第7個世界土壤日。當天,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聯合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協同廣東省土壤學會、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廣東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共同舉辦的2020世界土壤日宣傳周暨「土生土長」科普活動在廣州舉行。
廣東省科學院對外合作部主任範清,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黨委書記曾曉舵、副所長程炯、副所長劉承帥,廣東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鍾繼洪,廣州市科技局引進智力管理處一級主任科員張靜,以及廣東第二師範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普共建單位有關負責人、學生代表100餘人參會。
範清在致辭中表示,廣東省科學院歷來重視科學傳播和科普教育。其中,依託於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建設的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分別被國家、省、市、區、街道認定為「科普教育基地」。近年來,該館不斷創新科普工作,積極打造「土生土長」科普品牌,通過開展多元科普活動,促進了科普受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曾曉舵致辭並為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志願服務隊授旗。曾曉舵表示,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是我國紅壤區唯一的土壤學專業研究機構。其傾力打造的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在支撐科研、傳播知識、傳遞文明和弘揚文化中發揮獨特作用。她倡議大家「認識土壤,熱愛土壤,守護土壤」,並希望人人都能成為優秀的土壤科普志願者。
土壤是地球上生命的關鍵要素,土壤是支撐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礎,土壤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踐生態文明理念的最重要的載體。記者在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看到,該館藏廣東各類土壤標本3000餘件,其中大型土壤剖面標本170餘件,成土礦物、巖石、母質、土壤生物等標本一批。
本次活動首次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其中,線上活動包括土壤科學知識有獎問答、微信公眾號推送土壤知識科普宣傳、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線上展廳展覽等;線下活動包括現場參觀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土壤知識闖關、土壤知識測試等。
據了解,此次活動旨在體現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作為廣東省科學院唯一的「國家級科普基地」的責任與擔當,旨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土壤科學知識,同時也期待為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機構、國際知名紅壤中心提供傳播支撐。
土壤是地球陸地表面能夠支持生命的疏鬆物質,猶如地球的皮膚。2013年12月,聯合國大會將2014年12月5日設立為第1個正式的世界土壤日,旨在讓人們意識到土壤保護的重要性和提倡可持續的土壤資源管理。第7個世界土壤日的主題為「保持土壤生命力,保護土壤多樣性」。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