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收購恩智浦的故事一波三折,如今最後期限已過,最終沒有通過中國的反壟斷審查,最終流產,不禁令人唏噓。收購失敗還要付出20億美元的違約金,高通也許是中興事件中的一個無辜躺槍犧牲者。
從16年10月開始的收購交易,到今天以失敗告終,高通徹底與全球的晶片霸主無緣,它夢寐以求的智能汽車、物聯網以及行動支付安全等領域技術,結合自身智慧型手機的晶片,將在收購恩智浦之後就能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的半導體晶片廠商,從此再無對手。
可惜,夢碎了。原因只是作為全球9個監管部門之一的中國不給通過。
以440億美元收購荷蘭這家半導體廠商的交易,期間經歷了博通收購高通自己,被川普叫停之後,後來又來了中興被制裁,中國開始極度重視晶片領域,大力發展自己的晶片產業。一旦高通收購恩智浦成功,高通將以絕對優勢形成壟斷,對我國晶片進口價格產生壟斷,如今事實已定,高通已錯過這個最佳的機會。
隨著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不斷下滑,高通未來的業務也將受到影響。蘋果公司剛剛宣布了2018年的新iPhone將不採用高通基帶,而採用Intel的基帶,蘋果和高通也說了拜拜。而在汽車智能領域,雖然已有40億美元的訂單,但很明顯高通在這方面的技術還沒有很大的突破。而非手機晶片訂單還有50億美元,還不知道如何去消化,儘管5G是高通的未來方向,但沒有恩智浦的結合,一切都將變得更加艱難。
也許高通早已為這個結果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雖然在物聯網等領域高通還處於落後,但憑藉高通多年在智慧型手機晶片的積累,繼續投入重金進行技術研發,未來也未必會繼續落後。近期,高通還將自己的驍龍ARM架構晶片用在了PC上面,與微軟Windows合作,以及和聯想華碩等廠商聯合推出了基於驍龍處理器的電腦,超長續航以及無限流量重新定義了個人電腦。
晶片是一個投入時間長,收益慢的產業,高通已深耕這麼多年,儘管收購恩智浦失敗,但國內廠商華為中興等,想要追趕還有一段路要走。未來的晶片在智慧型手機的比例也許會越來越少,物聯網、智能駕駛等領域會越來越火爆。
不論如何,高通霸主地位失之交臂,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