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大唐詩人之間的友誼是什麼樣的?744年,王昌齡由嶺南北歸,途徑巴陵,認識了李白,二人一見如故,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王昌齡寫了《巴陵送李十二》一詩送李白:「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
後來,李白得知王昌齡被貶官為龍標尉,特地寫詩寄送,予以安慰,於是就有了這首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和王昌齡都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們的友誼伴隨著古詩流傳千古。我們誦讀古詩時,其實誦讀的就是這些詩人的愛恨情仇,唐詩中有很多都是寫詩人間的友情的,左左老師挑選了一些小學友們熟悉的詩人的作品,我們來品讀一下吧。
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賞析】首聯是寫李白"聞王昌齡左遷"時的暮春景象 。"楊花落盡"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杜鵑泣血悲鳴,進一步渲染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
頷聯龍標 ,今湖南省黔陽縣。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詩中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內心悽楚更兼環境蕭涼,更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頸,尾聯是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意思是,我將自己對你的一片情思寄與明月,希望這千裡共有的明月光帶著我的思念隨你直到你遠謫的偏遠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筆下,明月是高雅、純潔的有情物 。
這首詩中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不僅表現出李白王昌齡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還在,他們二人的友誼就會象皓月一樣永遠長久 。這首詩歷來頗負盛譽。正如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卷六中所高度評價的"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
二、《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此詩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三四句是一個整體,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賞析】此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首聯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地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為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頸聯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此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仿佛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
四、《送友人》李白 (唐)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賞析】《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此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
起句點出送友遠行時的景物環境,繼寫友人別後將如孤蓬萬裡,不知要飄泊到何處,隱含不忍分離之情。後四句寓情於景,把惜別的情思寫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五、《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唐)岑參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梁州。
涼州七裡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
【賞析】《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七言古詩作品。
此詩寫作者赴北庭途經涼州在河西節度府作客,與老朋友歡聚宴飲的景況,同時寫到了涼州的邊境風格及民俗風情。全詩格調豪邁樂觀,尤其把夜宴寫得興會淋漓,充滿了盛唐的時代氣象。
六、《山中與幽人對酌》(唐)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賞析】首句點明作者與朋友喝酒的地點與環境;次句以反覆手法渲染開懷暢飲的場面;三句運用陶淵明的典故,寫自己喝醉請對方自便;末句婉訂後約,相邀改日再飲。此詩表現了一種隨心所欲、恣情縱飲、不拘禮節的人生態度,展現出一個具有高度個性化、超凡脫俗的藝術形象。全詩在語言上詞氣飛揚,體現出歌行的風格。
七、《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賞析】《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為江寧縣丞時所寫。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
首兩句寫景,用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託送別時的悽寒孤寂之情,也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後兩句詩人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與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裡澄澈的品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八、《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賞析】此詩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時代生活內容,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
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九、《送韋城李少府》(唐)張九齡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賞析】《送韋城李少府》是張九齡任職洪州時送別摯友所作。寫得氣度恢宏,意境開闊,特別是"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為後人傳誦。
十、《別董大》(唐) 高適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賞析】這首送別詩作於公元747年(天寶六年),當時高適在睢陽,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但在這兩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一起讀詩詞」在「飛花令」裡邂逅最美詩詞——少年篇
「寒假大語文課堂」小學高年級語文素養提升課程第七講
「寒假大語文課堂」小學高年級語文素養提升課程第六講
「寒假大語文課堂」小學高年級語文素養提升課程第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