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到廟裡燒香祈福,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正月初一那天更是人山人海,所有寺院道觀都是香菸繚繞,功德箱裡塞滿了鈔票。每個人焚香下跪的時候,都在心中祈福,希望神明能夠為自己帶來財富、事業和健康。
在燒香拜佛的時候,有些東西可以求,有些東西是不可以求得,有個說法是佛前6不求,你知道是哪4不求嗎?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易生
參禪學道的人,不要要求身體一定要健康,永遠不生病,因為身體沒有病,有時候容易生起貪慾、執著。「有病方知身是苦」,學道的人有時候帶三分病,才知道發道心。因此,無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發精進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無病」。
第二、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發心學道,不要要求沒有障礙;沒有一點障礙、幹擾、困難,容易輕忽所學,做人就會躐等、僭越。所以,世事越是艱難,越懂得謹慎從事。所以,「究心不求無障」。
第三、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做一件事情,如果很輕易就成功了,不但磨練不了我們的意志,還會滋生懶惰意識。會想當然地認為,凡事都很簡單,等到真遇到大事的時候,就傻眼了。所以,凡事不求易,要求難,才能鍛鍊自己。
第四、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
做事情的時候不能什麼事情都順著自己的心意來,在社會關係中,我們要多為別人思考,不能過於有主觀意識,否則的話,容易固執己見。
佛門禮儀——拜佛的動作要領:
①靠拜墊約一尺左右直立,二足跟相距約二寸,兩足見呈外八字分開,相距約八寸,雙手合掌於胸前,攝心定意。
②右手向下至拜墊中間,左手保持合掌姿勢,同時彎腰向下,兩膝分開,跪在拜墊靠邊處。
③身體彎下,左手放到拜墊左前方。
④將右手移到拜墊右前方,使雙手齊平相距約六寸左右,頭靠到兩手之間拜墊上。
⑤兩手掌翻過來掌心向上,這時,二手肘、二膝、頭頂都著於墊上,這種姿勢就叫五體投地。
⑥兩手曲指向內翻轉,掌心向下按在拜墊原處。
⑦慢慢抬頭起身。
⑧將右手移到拜墊中間。
⑨左手提起放到胸前,呈合掌姿勢。
⑩用右手撐起身體,漸漸直立。然後順勢將右手也提起到胸前,雙手合掌。
三拜之後,問一下訊,後退半步,放掌右轉離開。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拜佛小知識
進佛殿時,不宜從中門直闖,應在側門進殿,進殿不能腳踩門檻,應跨過門檻直接進入。在佛殿裡正中間有一個大拜墊,這個大拜墊是專供方丈和尚或主持法師師父在法會佛事上拈香禮佛時用的,一般人應該使用旁邊的其他拜墊。
拜佛時動作不緩不急、心存虔敬、外觀恭謹。不可看似恭敬,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之名,詐現威儀。拜佛時先拜殿中間的主佛,然後沿順時針方向去拜其他諸佛菩薩。拜佛時要面向佛像,拜的是哪一尊聖像,就稱念哪一尊名號。
若出家眾正在禮佛,居士不得在法師前面禮,亦不得與法師並排禮,應當在法師後面禮佛。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直穿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