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里、百度名稱的由來,但Tencent為什麼叫Tencent,Google又為什麼叫Google,Microsoft、Twitter、Yahoo這些名字背後又有什麼深意,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下各大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名稱來歷。
正文如下:
1、阿里巴巴
馬雲有一次在美國一家餐廳吃飯時,他突發奇想,找來了餐廳服務員,問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這個名字。服務員回答說知道,並且還跟馬雲說阿里巴巴打開寶藏的咒語是「芝麻開門」。之後馬雲又在各地反覆地詢問他人,經過這個測試,馬雲發現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並且不論語種,發音也近乎一致。「從我外婆到我兒子,他們都讀阿里巴巴。」就這樣,一錘定音,馬雲將「阿里巴巴」確定為公司的名字。
馬雲說:我取名字叫阿里巴巴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全球,我做淘寶,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們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創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優秀公司。不過,「阿里巴巴」域名已被一個加拿大人買下了。馬雲認準了這個域名將來會流傳全世界,他在當時的啟動資金50萬元中,拿出了1萬美元從那個加拿大人手中買回了阿里巴巴的域名。
2、百度
「百度」二字源於中國宋朝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詩句:「眾裡尋她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李彥宏說:我從小就喜歡唐詩宋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度非常強。當時的想法是,網站的名字要有中文的含義,要讓中國人能明白。還要有簡單的拼音,能表現搜索的含義,但不能很直接地就叫搜什麼,要有文化的底蘊。想來想去,突然就冒出辛棄疾的這句詞,當即就拍板了。因為「百度」兩字把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全都涵蓋了。
3、騰訊
馬化騰給公司起名為騰訊,飽含著深長的意味。一方面,馬化騰的名字裡有個「騰」字,公司和自己密切相關;另一方面,「騰」也有騰飛、發達的意思。後綴為「訊」,更多是因為老東家潤訊對馬化騰的影響。至於英文命名Tencent,更多是參考著名的通訊公司朗訊(lucent)而起的。後來騰訊在香港上市,Tencent的英文名被香港人稱為「十分錢」(tencent),正好那時的騰訊至多是家SP(簡訊內容提供商)公司,用戶所發的簡訊騰訊收費一毛錢一條,正好十分錢,起名很是貼切和形象。
4、蘋果
為什麼賈伯斯的公司叫「蘋果」?為什麼其Logo上的蘋果少了一口?最為流行的版本就是《賈伯斯傳》作者艾薩克森的女兒下面所說的,與圖靈有關,不少人還持這種觀點。艾薩克森為此事專門向賈伯斯求證:
有一次,我發電子郵件詢問他,蘋果公司的標識是不是如同我女兒告訴我的一樣,是在向偉大的英國計算機先驅圖靈致敬。圖靈破譯了戰爭時期德國的電碼,最後卻食用浸過氰化物的蘋果自殺了。賈伯斯回復我說,他希望自己曾經考慮過這一點,但實際上並沒有。——摘自《賈伯斯傳》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賈伯斯讀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好友羅伯特的叔父經營著一個很大的蘋果園,他們一幫人每年夏天到那裡打工,狂歡發洩。待賈伯斯創辦電腦公司之初,一直給公司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名字。那年夏天他又去了那個蘋果園打工,回來時突然來了靈感,就叫「蘋果電腦」吧!「蘋果」與「電腦」之間有一種神奇的對比,把兩個極不相同的東西合在一起,會給人帶來極深的印象。
至於說為什麼Logo那個蘋果少了一口,與賈伯斯請的設計者有關。那個設計者給了賈伯斯兩張圖案,一張是完整的蘋果,一張是少了一口。賈伯斯選擇了後者,這就是他「非同凡想」的一個體現。
上述這段話也反映了賈伯斯的坦誠。既然社會上已經廣為流傳,讓賈伯斯的公司與計算機先驅圖靈掛上鉤,為公司增加了一個神奇的光環,很有利於公司的廣告宣傳。賈伯斯完全可以順水推舟,讓自己的公司借名人效應上位,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5、Google
「googol」一詞,指的是10的100次冪,寫出的形式為數字1後跟100個零,可用來代表在網際網路上可以獲得的海量的資源。但想出此名字的是史丹福大學學生肖恩·安德森,他在網際網路域名註冊資料庫裡面搜索時,把這個詞打成了「google.com」,他發現這個域名剛好可以使用。
6、NOKIA
諾基亞(Nokia)指的是生活在芬蘭的一種長著黑色長毛與利爪的野獸,這種野獸主要生活在芬蘭境內一條河的兩岸,因此,人們就以這個怪獸的名字來命名了這條河,稱之為諾基亞河(RiverNokia).1865年,當弗雷德裡克-依德斯塔姆(FredrikIdestam)準備開始創業的時候,選擇了在諾基亞河的岸邊設立它的公司。
7、Yahoo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JonathanSwift發明了yaho這個單詞。在小說裡,它代表了一個在外表和行為舉止上都令人厭惡的傢伙,簡直都不能算是一個人。DavidFilo和楊致遠堅持選擇這個名稱的原因是他們喜歡字典裡對Yahoo的定義「粗魯,不通世故,粗俗」,覺得他們自己就是這種人。
8、Microsoft
這個名字,首次出現於蓋茨1975年給微軟另一創始人保羅·艾倫的信中。表示公司將專注於MICROcomputerSOFT-ware(微型計算機軟體),讓人感覺這是混合「微型計算機」和「軟體」而成的單詞。原來叫做Mi-cro-Soft,後來把中間的「-」去掉了。
9、Facebook
Facebook究竟是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還是其他哈佛大學學生在幾年前的創意曾多有爭論。但毫無疑問,它是來自於百年前的一種遊戲。百年前曾有一種畫畫遊戲,即在「主人」的「臉譜集」(FaceBook)中留下注解或畫上圖像;此外,在19世紀和20世紀,收藏留有訪客或朋友寫下的想法或笑話的留言本的做法也很常見,Facebook的名稱即來源於此。
10、Twitter
創始人JackDorsey在一次接受洛杉磯時報(LATimes)的採訪中表示,曾為了選一個合適的名字而煞費苦心,想出了很多名字,希望能表達一種世界各地都在嘁嘁喳喳談論的感覺,本想採用「twitch(抽動)」一詞,但它無法讓人的腦中浮現出正確的圖像。之後只得在字典中尋找相近的字詞,「Twitter」是一種鳥叫聲,創始人認為鳥叫是短、頻、快的,符合網站的內涵,因此選擇了「Twitter」為網站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