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想要逃避:畢業時想通過考研、留學來逃避工作,工作穩定了又想逃避婚姻,結婚了想要逃避為人父母……就連旅行都成了一種逃離,逃離我們過膩味的生活,去別人過膩味的地方呼吸呼吸……
人生似乎有太多難關,每過一關都會留下一身傷痕。一路過關斬將叫人疲憊不堪,只想逃離,可人總有逃到無處可逃,退到無處可退的那一步。伴隨著不斷地退守,我們人生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狹小,越來越憋悶,仿佛再也沒有空間可以承載快樂,佔據心靈的全是痛苦。長此以往,直到有一天,我們的生活本身都變成我們想要逃避的東西。
可是,人生難道就應該如此嗎?難道我們再沒有其他選擇了?
如果你也面臨這樣的困境,請一定要讀一讀今天我向你推薦的這本書——《少有人走過的路》。
《少有人走過的路》是美國心理醫生M·斯科特·派克撰寫的一本通俗心理學著作。這本書創造了一個出版業的奇蹟:出版30餘年發行數千萬冊,連續20年穩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列,億萬讀者因為這本書走出了心裡的陰霾,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擁抱新生活。可以說,這是一本令全世界讀者受益匪淺的偉大作品,也是一部一旦翻開就能改變你人生的書。
也許你會感到奇怪:一本小小的書怎麼會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是什麼讓它創造出上述那些奇蹟呢?這要歸功於本書的作者,斯科特·派克。這位資深的心理醫生在20多年的行醫生涯裡,看到了太多的痛苦、沮喪、絕望。這些見聞促使他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人類所承受的這無盡的痛苦,其根源究竟是什麼呢?在總結了自己見過的無數案例之後,他得出結論,人類痛苦的根源,就是我們的逃避本能。
有句老話說,人生苦海無邊。箇中滋味,我想每個人都有所體悟。生活中令人痛苦的問題接連不斷,解決它們的過程又會帶來新的痛苦。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使我們疲於奔命,不斷陷入沮喪、悲哀、痛苦、寂寞、內疚、懊喪、惱怒、恐懼、焦慮和絕望之中。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陷入的死循環:工作不如意,孩子不爭氣,家裡財政緊張,我們試圖想要解決,剛有點起色,老人又生病了,無奈只能家裡外面兩頭跑,沒過幾天自己也累病了。生活的瑣碎迫使我們既要面對肉體的痛苦,又要面對心靈的痛苦,這些痛苦難以解決,而且接踵而至,不讓我們有片刻喘息。
我們於是感到苦海無邊。
斯科特·派克發現,大多數人深陷苦海無法自拔,卻也有少數人能夠凌駕於人生的苦痛煩惱之上。這是為什麼呢?經過反覆思索,斯科特·派克得出結論,因為這些人都找到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如果我們也能發現並且走上這條道路,就可以告別痛苦,變得快樂、強大。
那麼,這條神秘的路徑究竟在哪裡呢?我們要如何找尋它呢?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告訴我們,要想尋求這條神秘之路其實並不難,只要坦然承受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痛苦,並從痛苦中獲得成長,我們便走上了通向幸福和自由的康莊大道。
美國開國先哲富蘭克林說過:「只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但人們往往不願承受痛苦,希望拖延時間,讓問題自行消失,或者假裝視而不見,麻痺自己的意識。其實在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有逃避問題和痛苦的本能,可是,在逃避它們的同時,我們也錯失了成長的機會。《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最大的意義,是向所有人指出:人生的問題和痛苦具有非凡的價值,只有勇於面對它們,心靈才會變得成熟而健康。
你也許會想,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啊。斯科特·派克預料到了這一點,他在書裡建議,如果你想克服逃避心理又無從下手,可以先從建立規矩做起。這裡的規矩是指一套教人承受痛苦、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遵循這套規矩,就是在培養自己直面痛苦、獲得成長的能力。
講到這裡,你是不是很想了解一下,究竟是什麼樣的規矩有這麼大的力量,又是什麼樣的方法能對我們的人生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呢?這套規矩其實非常非常簡單,就連十歲的孩子都可以掌握;而運用它們的關鍵,取決於你的態度——你要嚴格地遵守它們,面對問題時不能有絲毫逃避……
賞心閱讀6月27日播出
首播:20:00—20:30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央廣娛樂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