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年老站完成最後使命:迎來送往間北站說再見
天津北方網訊:4月1日,天津北站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我們竭盡所能地想記錄下這座百年老站最後的樣貌。為此,新報記者全程體驗了最後駛離北站的6416次列車和最後進站的6451次列車,以至於每當再次回想起她時,這被記錄下的一路見聞,能讓我們的記憶有個依靠。稿件統籌金凡晴鄧晶龍劉巒周白石
送行百年北站
6416次列車
清晨早班車藏票特別多
昨天6:50,天津北站候車大廳裡已是人聲鼎沸。在此來回走動的更多是慕名前來的市民、拿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因為再過40分鐘,天津北站將迎來最後一趟從此駛離的6416次列車,從而完成其百餘年客運的使命。
7:37,隨著綠皮車特有的鳴笛聲由遠及近,6416次列車駛進了站臺。待列車停穩,車上先下來了幾十位乘客。「我們就是為了看北站最後一眼,特意從天津站坐過來的。」王大娘向記者展示了那張票價僅有1元的車票,並表示會永遠珍藏。列車在北站僅停靠2分鐘便徐徐開動。走進車廂,頓時感到一股懷舊的氣息:一排排邊角有些磨損的綠色皮革座椅、用手就能抬起的窗戶……
與之前車票早早售罄相比,每節車廂不過20多名乘客的情景,顯得有些出人意料。列車長高崎卻並不吃驚,他在檢票時還看到了不少站票,「這趟列車至少應該有1000名乘客,可實際車上沒什麼人,大多數票應該是被市民留作收藏了吧。」而據當晚天津站的票務統計,6416次列車僅天津北站就售出940多張票,而在天津站始發的1650多張票中,到天津北站的1元票竟多達1100多張,其中還包括300多張站票。
140多分鐘後,6416次列車終於在上午10點整到達了此次行程的終點站薊縣站,也由此宣告了天津北站最後一趟接發車任務的完成。
送行百年北站
6451次列車
準點到北站歡樂作紀念
昨天17:27,伴隨著天津客運段6451次列車從北京站發車,天津北站也進入了完成客運使命的最後4小時倒計時。
據該趟列車的洪書記介紹,以他的跟車經驗看,儘管這是停靠在北站的最後一趟客運列車,但乘客應該不會太多。洪書記的「乘客不會太多」顯然是犯了「經驗主義錯誤」。這一點,在6451次列車於20:00停靠在楊村站的時候明顯體現了出來。大量乘客等在站臺,列車停穩後便一擁而上,一時間,列車的兩節車廂被坐滿。
「我們特意趕來楊村上這趟車,就是為了坐到北站,感受最後北站客運使命完成的。」幾名火車發燒友一邊拉起布標展示,一邊侃侃而談。其實,在北京站上車的時候,就有幾名火車發燒友登上了這趟列車,和這些人的目的一樣,大家都是為了等到昨天21:12這趟列車駛進天津北站時,去感受這個歷史時刻。
從20:00開始,6451次列車上霎時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交流、拍照,閃光燈成了列車上的主角,好像是知道還有更多的人等在北站站臺上一樣,這趟被火車發燒友看做「必須晚點」的列車,在昨天21:17抵達北站,如果算上晚出發的2分鐘,可以說,北站最後的客運使命準點完成。
沒有傷感,也沒有憂傷、落寞,一片片歡笑聲環繞在北站周圍。在這份喜悅中,大家向北站揮手,看著慢慢關閉的大門,說聲再見。新報記者王漸
懷念天津北
全城在行動
天津北站——這座乘載了無數老天津衛人記憶的火車站,在她即將接受命運安排之際,有人拿起手中的相機、有人發表微博日誌,還有更多的人購買收藏了她最後幾趟班次的車票,大家用各自的方式,一起懷念心中這座歷經百年滄桑的老站。
在微博輸入「天津北站」,搜索結果中滿眼都是「告別」「懷念」「一路走好」的字樣。有人講述著戀愛時與北站的淵源,有人細數了曾經在北站取景拍攝過的影視劇,還有人追憶這座老站的過往。就在昨天上午,幾十位攝影愛好者不約而同相聚在天津北站,用相機記錄下各自眼中別樣的北站。
而在眾多網友曬出的照片中,印有「天津北」字樣的火車票也可謂自成一派。「買張『天津北』留個紀念」更成了風行一時的話語。事實也表明,無論是始發還是途經,3月31日當天的車票早已於上周末售罄,這與當天最後駛離天津北站的6416次列車空空蕩蕩的車廂,形成了強烈反差。「買票不為坐,只為留念想」是很多人珍藏北站車票的初衷。
本市很多鐵路愛好者更是身體力行。今年31歲的嚴碩專門請了兩天假,和多位志同道合的鐵路迷提前一天住到了楊村火車站附近,只為體驗北站最後進站的6451次列車。昨天17:00,記者在北京站也遇到三個特意從天津跑到北京站乘坐最後一趟列車的火車迷。
鐘樓不停擺告別並非永別
百年北站停辦客運,引發了市民對這座意義非凡的老車站的懷念之情。無論是鐵路工作者,還是乘客,或是北站周圍的攤販,對這座百年老站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記憶。不少市民也紛紛趕來和北站標誌性的尖頂式鐘樓合影留念,據介紹,雖然北站停辦客運,但這座大鐘不會停擺。
老鐵路人的北站情懷
北站最忙時堪比天津站
對於38年前就參加鐵路工作的原北站書記王潮生來說,在站臺見得最多的就是離別。隨著昨晚天津北站停辦客運業務,這位老鐵路人竟也從看客變成了揮手告別的那個人,而這一聲道別中既有作為北站人的驕傲與感慨,也有無限的惜別之情。
旅客拎著大包小包擁擠著上下車,乘務員拿著喇叭在站臺邊來回喊話,廣播裡循環播放著車次到站的信息,天橋上相對而行的兩股人流……每當王潮生閉上眼睛回想,當年北站站臺人聲嘈雜、緊張繁忙的景象就浮現在腦海,仿佛昨天一般。
「別看北站規模小,最忙的時候與天津站不分伯仲」,這是老北站人最驕傲的地方。而北站的「忙」也是別具特色,「天津站多是始發車,乘客上下車比較從容,站臺秩序也相對好維護,可北站絕大多數都是停靠幾分鐘的過路車,來的人都是急茬兒的,有乘客為了擠上車,吃的喝的那是邊跑邊丟」,王書記一講到自己每天在站臺上跟旅客一起「奔命」的情景,不由自主地笑了出來。
2006年隨著京津城際高鐵的修建和天津站的改造,為了緩解天津站的客運壓力,北站分擔起了相當一部分下車的客流。也就是到2008年這段時間,北站迎來了史上最後的輝煌。據王書記回憶,當時北站每天接待客流量多達10000人次,進出列車也多達41次,是他1997年調轉回北站客運業務以來最繁忙的時期。
隨著2008年京津城際正式通車、天津站完成改造升級,原來劃歸北站停靠的列車也陸續回到天津站,北站的客運業務呈現出逐年萎縮的態勢。而2013年年底,天津北站客運業務正式劃歸天津站管理,部分工作人員陸續向天津站轉移,這其實已經是停辦北站客運業務的前兆信號。
「與裝備很多現代化鐵路設備的天津站不同,天津北站現有的建築、站內運載規模都很難再進行變動,客運業務的萎縮乃至取消也是大勢所趨」,但王書記表示,作為京滬線和京山(唐山)線兩條鐵路「Y」字形的交匯處,北站作為往來貨運列車的重要轉運樞紐的地位短期之內是無法被取代的。
「在鐵路工作時刻謹記的事情就是安全,即使是運轉業務,也有可能因為一個疏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還有很多的老北站人,會一直堅守在運轉調度的崗位上」,王書記覺得,大家所懷念、所揮別的只是北站的客運業務,沒必要太傷感,因為這並不意味著永別與結束。
員工站好最後一班崗
一旦要離開覺得挺難過
他們是一群在北站一同工作過生活過的人們,他們也有話要對北站說。
「在的時候不覺得有什麼,覺得習慣了,一旦離開了,覺得難過。」客運員李師傅在北站一幹就是十幾年。也靜靜地看著她悄然地發生著變化,比如原來的老式木製座椅變成不鏽鋼椅,對面原來是一座老式郵局,現在早已拆除了……
「怎麼說呢,在這裡工作了31年,肯定有感情。」在客運員楊師傅的記憶裡,屬於天津北站的時代曾經是輝煌的。「最繁忙的時光當數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候每天有二三十多趟車經過、停靠,上下車的旅客很多,尤其是春運的時候,客流量更大,候車室裡坐滿了人。」
「這個候車廳,只有原來的一半大。原來挨著這個候車室窗戶一側,還有一間第二候車室,但隨著客流的減少拆除了。」楊師傅比劃著說。
在售票廳,一名不知情的旅客來買4月1日之後北站的車票,話筒裡傳來售票員的聲音:「這趟車您要到天津站那邊坐車了。」這幾天,每每有旅客要買一張4月1日之後北站的車票,售票員都不厭其煩地如是建議和提醒,他們覺得有這樣的責任。
帶外孫去坐綠皮車
圓了孩子的夢見證百年老站最後時刻
3月27日下午,天津北站稍顯空蕩的售票大廳,走進來一老一少。老人要買5張3月29日由天津北站始發到黃村的車票。老人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帶著小外孫一起在北站感受這最後幾趟為數不多的綠皮車。
談起為何鍾情綠皮車,今年已經65歲的張大有老人告訴記者,他自己就曾是一名老火車司機。「1965年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我們開的還都是燒黑煤的蒸汽機車,一趟車下來兩個司機輪班倒,一人開車一人還要往鍋爐裡續煤。」儘管後來開上了更易操作的機電車,可因鏟煤而彎曲變形的雙臂,成為老人身體上抹不去的印記。
「人上了年紀就喜歡念叨以前的事兒,我的小外孫聽了不僅不反感,還總是對蒸汽機車、老式綠皮車念念不忘」,張大爺就想著不能總是空口白描,一定要找機會帶著孩子親自坐一回綠皮車。
「來買票既是圓了孩子的夢,更是想讓他們記住、見證天津這座百年老站最後的樣子,不希望他們錯過這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一刻。」
周圍攤販一起告別
堅持到最後一刻跟北站一起「退休」
北站「退休」,也讓周圍商店以及一些流動攤販提前「退休」。老石的早點攤就在北站旁邊,隨著北站的停辦客運,他也要離開了。
今年60歲的老石,在北站前擺攤賣大餅雞蛋、豆漿已經15年。「退回10多年前,這裡真挺繁華的,賣早點的、賣小吃的小攤販還很多。那會兒車多,人來人往的,我主要就是做車站旅客生意,生意好的時候,一直忙到中午都閒不住。」近年來,在這兒停的火車越來越少,人也越來越少,其他早點攤都撤了,到最後,只剩下老石一個攤位的堅守。近年來,北站周邊高橋飛架,日新月異。老石可以說見證了這個熙熙攘攘、鳴笛聲聲的老站變得冷冷清清。
聽說北站停辦客運的消息後,老石的心裡有點兒空落落的,因為他捨不得這個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老站。「我堅持到了關站的最後一刻。我年齡也大了,也不幹了,從今天起,跟北站一起退休!」老石這樣說。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