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奉行「中庸之道」,不激進也不妥協的處世原則;槍打出頭鳥也算是老祖宗總結的經典語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點明了做人不要太優秀,容易招人妒,這就造就了目前人們謹小慎微的行事理念,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便成了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這些理念時刻在磨滅在我們的進取之心,謙遜不代表懦弱,但漠視摧毀了人的道德底線。
「扶不扶」使中國傳承了千年的美德一瞬間崩塌了,這是我們一代代先賢共同打造的精神長城,推到它的只是一件小事兒,如果再想建立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得了。
在我大學的時候,我一個室友買東西回來後興致勃勃地跟我說他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兒,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是路上遇見一個出車禍的,人就在路中間躺著,大街上人來人往就沒一個敢管的,最後是他看不下去了在角落報的警。但是說實話,當時感覺是這你都敢管,不怕別人訛上你,時至今日心中突然感到很悲哀,從原來的做好事兒不留名,怕別人感謝你變成了做好事兒不留名,怕別人訛上你,到最後不敢做好事兒了,就怕留名,我就靜靜地看著你。
在路上孩子和家長遇到有人摔倒了,孩子們會主動去攙扶,而家長就會教育孩子們不要多管閒事兒,管好自己就行,這無異於真正打擊了新一代人的價值觀,讓美德只能是生長在語文課本和孩子們作文中的美德。
寫這篇文章存粹是一個偶然,並不是說一下子能夠改變什麼,只是想使之有一線希望,現在也有許多人在努力地改變這種現狀,最終能夠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