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點評網2013年12月10日報導 2013年12月10日晚,一汽-大眾全新高爾夫(高爾夫7)將正式來到車迷朋友眼前。在此前已經流露出的高爾夫7實拍中,我們看到了全新高爾夫帶來的美麗外觀與更寬敞的空間。但是,這全新車型使得消費者「喜憂參半」,喜的是這款新車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憂的是這新車型配置方面的改動,以及經各渠道透露的售價在每個配置級別均比現款略貴幾千元。
【讓我歡喜讓我憂 高爾夫7對比高爾夫6】
本次,我們就以全新、現款兩代高爾夫同樣級別的1.4T自動豪華型車型為例,為大家呈現兩車詳細的對比。
外觀設計對比
歷經多代發展,第七代高爾夫終於現身一汽-大眾生產線。大眾高爾夫的每一次換代,都帶來革命性的「改頭換面」。但是本次亮相的高爾夫7相對於上代車型變得修長、銳利,這與歷代高爾夫車型主打的「圓潤」有著巨大的差異。那麼,親愛的朋友,您對這個新外觀是「一見鍾情」還是「望而興嘆」呢?
前臉設計對比
新一代高爾夫的這個前臉設計的確經受了不少的爭議,很多朋友都認為這個「犀利」的前臉設計相當時尚、有美感,但是同時也有不少高爾夫車迷卻認為這個設計失去了高爾夫以往的「靈動」與「活力」。其實,真正在變的不是設計師的靈感,而是人類的審美角度。就像是iPhone4S與iPhone5(5S)的設計,究竟哪一個更美,至今眾說紛紜。罷了,新來的我們會給與寬容,過去的就讓它成為經典吧。
前大燈設計對比
除了車身尺寸、軸距與懸掛系統外,前大燈設計與燈光配置也是一個全新的亮點。細心地朋友已經發現,綜合4、5、6代高爾夫的演化,每一代的前大燈都比上一代更犀利、更「兇狠」。這一次全新高爾夫前大燈極尖銳的輪廓搭配轉向燈眉的設計也沒讓各位失望,之前未曾出現的氙氣大燈、日間行車燈與轉向輔助燈也都給它增色不少。只是,沒有使用海外版的「LED日間行車燈」稍顯美中不足。而這個漂亮的LED日間行車燈日後恐成改裝、配件市場的搶手貨。
進氣格柵設計對比
關於進氣格柵的改變其實並不用多說,這已經是沿用到其他眾多大眾品牌車型的家族式設計,與其前大燈設計極為搭配。註:下進氣欄中間的黑色方塊是頂配車型「1.4TSI 旗艦型」的自適應巡航雷達。這也是前代車型未曾配備的功能。
前霧燈設計對比
看,拋棄圓潤的並不止整體線條,連細節也跟著變得有稜有角了,全新高爾夫的這個前霧燈設計搭配擾流飾條,與新款途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看過最具特點的前臉設計,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全新高爾夫(高爾夫7)另一項重要改變源自全新平臺的全新車身線條。
側面車身設計
「高6」的車身長4199mm、寬1786mm、高1479。而更加明顯的稜角與「筋線」,在全新一代高爾夫的車身線條上得以展現。全新高爾夫的車身長4255mm、
寬1799mm、高1452mm。很顯然,全新高爾夫的車身長度與軸距得到了明顯的增加,這對於車內駕乘空間的提升起著關鍵的作用。這一點得益於全新高爾夫摒棄了沿用多年的PQ35平臺,而啟用了最新的「MQB」平臺。
大眾MQB平臺構造
MQB平臺是大眾集團最新的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臺(Modular Querbaukasten),簡稱MQB。它將取代目前的PQ25、PQ35和PQ46平臺,該模塊化平臺將在大眾、奧迪、斯柯達和西雅特這4個品牌中得到極為廣泛的應用,並生產從A00、A0、A到B四個級別的車型。顯然,這種模式化的底盤設計大大增加了大眾品牌車型生產的靈活性,並可以明顯的降低整車生產成本。不過遺憾的是,高爾夫7的價格並未因此得到降低。
外側後視鏡設計對比
全新第七代高爾夫的外側後視鏡降外形設計的十分修長,並且一條比現款更長的LED轉向燈出現在中間。現款的第六代高爾夫的外側後視鏡則是完全一副圓潤模樣。
輪胎輪轂設計對比
全新高爾夫暈現款使用同樣的輪胎規格:205/55R16。不過,全新設計的輪轂倒是挺有動感。
車尾設計對比
相對於前臉的改動來說,全新高爾夫基本「忠誠」於上一代高爾夫(高6)尾部的設計風貌,最大化的保留了高爾夫經典的尾部輪廓。僅僅加強了稜角的突出度。所以,當筆者第一次看到這個配有全新LED燈的車尾時,還是感覺很欣慰的。
車尾燈設計對比
全新高爾夫7的尾燈其實完全由現款的尾燈設計進化而來,在其中能明顯的感覺的現款的感覺。當然,新款與現款的差異明顯。首先,輪廓變成尖銳的「刃型」,另外全新的尾燈採用全LED組成。
看過外觀設計方面的對比,相信您已經對全新高爾夫(高爾夫7)的進化有了獨到的認識,下面我們進入車內來看看中控內飾設計方面的改變。
中控設計對比
全新高爾夫的中控臺布局基本沿用了現款的設計風格,主要改變來源於細節點綴。
儀錶盤設計
新款與現款的儀錶盤設計幾乎完全一樣,細節之處略有修改,新款的行車電腦顯示屏尺寸略大,可以拓展顯示更多功能。
方向盤設計對比
之前對高爾夫方向盤略微不滿的朋友這下有福了,全新設計的高爾夫7方向盤,採用亮面鋼琴漆點綴、運動範十足。
座椅內飾設計對比
座椅內飾方面,全新高爾夫基本沿用了現款的設計,改動較小。 不過,在頂配車型「1.4T旗艦版」中使用了與頂配的途觀車型類似的絨麵皮質座椅。
在高爾夫7的配置透露出伊始,該車的配置就讓車迷朋友略感不解,下面我們來看個究竟。(以相同級別的兩款1.4TSI自動豪華型配置為例)
如上表,標藍色項目為高爾夫7優勢配置。可以看出,全新高爾夫在安全性及人性化便捷配置方面還是有些許優勢的。新增加的頭部氣囊對於安全性的增加還是很有效果的,另外無鑰匙啟動系統與無鑰匙進入系統等科技配置也使全新高爾夫更上了一層樓。
但是,在舒適及豪華度配置方面,高6有著明顯的優勢。在揚聲器系統、空調系統方面高7的確表現的確差強人意。
當然,全新高爾夫還有更高檔的配置沒有展現在與高6頂配同級別的豪華型上。例如,在之前未曾使用過的「自動啟停系統」與「自適應巡航系統」就出現在了更高級別的高功率版本「1.4TSI 自動旗艦型」中。但是售價不菲,預計該車型售價超過18萬元。
本次全新高爾夫另一個重要改變來自發動機:由高爾夫6的EA111換代為EA211。
在商標可以看出,高爾夫7的1.4T發動機比高爾夫6的有著些微的動力提升,同時在油耗方面也有少許優勢,這主要得益於全新高爾夫轉配了EA111發動機的換代產品EA211。技術方面,EA211相比EA111在相同動力下油耗更低,相同油耗下動力更好,但可靠性、兼容性、冗餘度、保養成本等方面EA111更好。換句話說,EA211相比EA111能帶來些許動力的提升,並且主要可以降低油耗。但是,更「高貴」的EA211對於油品的要求、保養的精細程度有著更高的要求。
全新高爾夫(高爾夫7)後懸掛
在本次換代中,全新高爾夫的所有配置中最受質疑的一點就是該車型拋棄了高爾夫6使用的四連杆獨立懸掛,轉為使用在第四代高爾夫中使用的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掛。
第六代高爾夫採用四連杆獨立後懸掛
我們知道車輪在行駛過程中是有一定的外傾角的,坑窪路面時,上下控制臂和前後控制臂分別控制車輪在可控的範圍內,同時減振器和螺旋彈簧也會起到緩衝和吸震的作用,它們一併提升了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同時,因為連杆的可調整範圍較大,它能夠保證車輪與地面之間的垂直,而且能夠放置車輛過度的傾斜,上下控制控制臂的使用也保證了車輪的貼地性,這些作用也就保證了多連杆車輛在擁有舒適性的同時依舊具備操控性。
全新高爾夫(高爾夫7)採用扭力梁式半獨立後懸掛
扭力梁懸掛是一種半獨立懸掛方式,這種懸掛結構簡單、傳力可靠,佔用空間少且維修費用與獨立懸掛相比較低。但兩輪受衝擊震動時會互相影響。對細小的震動能夠較好地過濾,而對於大坑洞的反應會比較生硬。被奉為經典的第四代高爾夫既是使用此種懸掛最為後懸掛。
簡單講,四連杆式獨立懸掛所提供的舒適度與抓地、操控性能是半獨立懸掛所不能比擬的。而半獨立懸掛所提供的優勢則是養護成本的低廉。
● 編輯點評:
近日,通過渠道而透露出的高爾夫入門級車型售價為12.28萬,這相比現款高爾夫11.89萬元的售價高了將近4000元錢;再加上高爾夫車型「歷來傳統」的高銷量而造成的加價現象。在相同型號的相比之下,全新的高爾夫7的性價比就要遜於現款的高爾夫6了。
當然,全新高爾夫所帶來的外形革命也是個巨大的成功;再加上各種科技型配置,筆者相信高爾夫7仍將出現加價訂車或長時間提車的購買熱潮。
(文/劉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