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專訪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裡奧斯:中共執政...

2021-01-20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西班牙特派記者 陳曉航】2021年,對中國來說是有特殊意義一年,特別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去年12月底,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胡裡奧·裡奧斯在「中國政策觀察網站」發表系列文章,暢談2021年中國的各項政策基調,而近幾年,他也多次撰文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裡奧斯1月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20年,這個專門研究中國的學術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中國政策年度報告》《臺灣與兩岸關係報告》《解析中國》季刊等,這些「公共產品」深刻影響著全球講西班牙語國家社會各界的對華認知。裡奧斯在訪談中表示,中國共產黨的耐心和實幹,讓中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而且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主張以及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的執政地位,對塑造21世紀的世界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想了解中國發展,必須了解中共」

環球時報: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成立20年了。您怎麼看這些年中國的發展變化?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裡奧斯:毫無疑問,這些年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歷經艱苦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嚴峻的考驗。總體來看,中國成功地經受住考驗。在我看來,中國成功最重要的一點是對自己充滿信心,既有實踐、創新和發展方式上的信心,同時又始終不忘為廣大人民謀福祉的初心。這也是當今中國能全方位進步的動力所在。我們正在見證這一漫長進程的衝刺階段,這無疑也是最複雜和困難的階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要咬定目標、不能鬆勁,必須全神貫注、謹慎入微。

環球時報: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2012年曾刊發文章,談到中國民眾支持中國共產黨的六大原因,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改善了人民生活、民眾信任執政黨並希望穩定、中國共產黨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善於吸引新的社會各界精英等。作為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您對中國共產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

裡奧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政治體制的中堅力量。我記得上世紀70年代《人民日報》有一篇社論,談的就是「黨是領導一切的」。如果一個人對中國感興趣,他就不能迴避中國共產黨。我特別感興趣的,首先是中國共產黨的決策能力,即分析局勢、準確判斷、制定概念和戰略的能力;其次是中國共產黨的內部建設,比如民主集中制、黨內討論等;最後是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中國共產黨因其政策主張和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的執政地位,對塑造21世紀的世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共產黨有9000多萬黨員,要想了解中國發展方向,必須了解中國共產黨。

環球時報:您的話讓我想起您2019年曾撰文談到「中國的三種獨特能力」:中國堅定走自己的發展和現代化道路的能力、中國具有參與改革國際體系的能力,以及中國的發展經驗為自由主義秩序提供替代或部分替代選項的能力。這些觀點能讓西方受眾接受嗎?

裡奧斯: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喚起各界清楚研究中國的重要性。在西方社會,人們認為正如福山所說,「已到政治發展的極限,迎來『歷史的終結』」,因此無人可以給西方上課,「我們也沒有學習的必要」。認為「自由秩序」代表著人類文明的頂峰,這是愚蠢的。我們只需要列出所謂的自由秩序未能解決甚或加劇的問題清單就可以證明這點,如發展不平等,這是許多更大問題的根源。1月6日,當「自由民主聖地」美國國會大廈受襲時,我們就看到了法西斯主義的抬頭。我想告訴大家,每個國家都像中國一樣找到適合自身發展道路的重要性。因為這不僅關係到中國內部的發展,也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帶來變革。西方對此應當予以歡迎,推動完善全球秩序,而非傲慢地拒之門外。1945年以來,世界歷經變化,墨守成規或是堅持遏制孤立中國的政策是不可持續的。此外,中國模式中有一些成分是不可複製的,但也有一些做法值得詳細分析。中國在吸收西方經驗時更具韌性,使之適應自身特點,而不是相牴觸。

2049年的中國,會是什麼樣?

環球時報:中國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也有「獨特的能力」。您怎麼評價中國的防疫舉措?

裡奧斯:應對疫情,中國向世界展示出無與倫比的能力。中國向我們表明,面對挑戰,要依靠公共服務體系,依靠國家強大的力量,這比私營體系效率要高得多。而過去幾十年來,西方國家視「國有」為社會主義國家低效做法,在自由主義口號下破壞和摧毀公共服務體系,如今不得不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今年,西方經濟體將艱難應對新冠疫情影響。鑑於中國同這些國家間的經貿關係,中國也可能受到相應拖累。因此,中國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強調重視國內經濟,與對外經濟協同發展是正確選擇。

環球時報:我最近經常看到中國政策觀察網站刊登委內瑞拉前外交官託羅·阿迪的文章,他多次談到美國想要在中美之間發動「新冷戰」,並強調美國越來越像冷戰時期的蘇聯,正被自己拖得筋疲力盡,而中國更傾向於集中精力辦大事。您認同他的說法嗎?

裡奧斯:中國政策觀察網站的相關報告和文章被西班牙和拉美媒體大量轉載,並得到共鳴。如果我們注意觀察2017年美國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以及這之後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在一些場合的演講,就可以看到十分清晰的軌跡——有些人認為,維護霸權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演冷戰,並自認可以再次取得勝利。但他們將中國比作當年的蘇聯,無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許多美國中國問題專家提出「中國不是敵人」,對中國應當採取另一種政策。託羅·阿迪曾任委內瑞拉駐美國大使,對美國非常了解,我也曾有幸應邀為其部分著作作序。正如他所說,實際上是美國更加接近於其假想衝突中的蘇聯形象——意識形態和政治教條主義、經濟停滯、軍費高昂。我認為,在最近數年間,美國經歷的三大挫折讓其國際形象嚴重受損:2008年金融危機、應對新冠疫情混亂以及當前的政治不穩定。儘管如此,美國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目前我們還看不到它會像當年蘇聯一樣崩潰,但它也不可能繼續作為全球霸主。原因除了美國內部危機不斷擴大外,就是應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挑戰需要更多力量參與。在這方面,歐盟應意識到自己可以發揮建設性作用。來自於西班牙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委會副主席博雷利所說的歐盟「戰略自主」,就是應對新國際形勢,推動合作取代對抗的正確選擇。中歐近期完成投資協定談判,也是這一路線的例證。

環球時報:託羅·阿迪也做過這樣的預測:「在中國追求到2049年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同時,美國卻成為一個不可預測的國家,且效率越來越低下。」您預測,當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即2049年時,中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裡奧斯:中國的政策目標不是成為世界老大。儘管有些人可能會這樣看,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場比賽。「世界第一」不是單純競賽的結果,而是國家完成現代化進程的結果,這一點更為重要。如果中國實現現代化,那麼鑑於其領土面積、人口規模等因素及其國際影響力,中國將自然而然地成為「世界第一」。但中國追求現代化的目的不是因為想當世界老大,而是要實現經濟發展、廣大人民得享幸福生活。中國現代化進程將使全球獲益,因為中國人民在自身努力的同時,也積極推進對外合作。這個積累過程與當年帝國主義國家的積累形式大不相同,中國也曾是那一時期的受害者。2049年的中國會走出另一條道路——堅持建設更加公平、發展更平衡、各方面權利更充分的社會,成為能抗衡其他大國霸權主義和軍國主義行徑的國家,推動建設一個更具合作精神、尊重無論大小國家均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國際社會。

他們不想讓民眾說,「你看,中國做得更好」

環球時報:近些年,受偏見等因素影響,中國推進的很多政策和國際合作遭遇來自國外的一些雜音。如「一帶一路」倡議,有美國政客就會鼓吹中國搞「債務陷阱外交」,中國幫發展中國家獲取新冠疫苗有人就說「中國疫苗外交」,中國捍衛自身利益時又被貼上「戰狼外交」的標籤。您怎麼看這些對中國的雜音?

裡奧斯:相關辯論真實地反映出涉及諸多方面且日益激烈的對抗。問題根源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堅持維護自身主權。很多對中國的指責自相矛盾。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對中國近年來表現出的巨大活力感到困惑和擔憂,必須在本國民眾面前否認中國發展成就,以避免有人提出「你看,中國做得更好」。又比如,當某個美國大使頻頻向駐在國政府施壓,要求在5G建設中排除華為時,他們沉默不語。但當中國大使譴責美方做法時,他們就抬高聲調,似乎前者施壓是「正常的」,進而對中國居然沒有屈從,且技術上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的水平表示「令人吃驚」。有句西班牙諺語說,「時間將會把每個人都安排在合適的位置」。這就是中國調整對外發聲力度和水平的重要性所在。考慮到外部世界對中國仍極度缺乏了解,中國需要充分重視發揮自身軟實力影響。

環球時報:您曾寫過,「在中國崛起轉型的過程中,有很多它自身獨特的重要歷史和文化因素無法被外界模仿,但對於中國貢獻的經驗和資產,我們不能忽視」。能從更深層次談談這個話題嗎?

裡奧斯:我在分析中國發展進程時,引入了混合主義或意識形態折中主義等概念。中國共產黨善於學習西方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將之與儒家學說等思想相融合,探索其是否適用於本國具體情況、發展水平和現實挑戰,從而避免全盤接受或拒絕。基於這種歷史和文化背景,我將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的領導理解為一種「有機治理」,或許有助於外界了解其政治動態。這種政治智慧使中國能夠繼續快速發展。我認為,對中國來說,現在重要的是不能自以為大功告成而沾沾自喜。因為歷史和文化的原因,相關探索在中國仍具挑戰。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中國還面臨哪些挑戰?

裡奧斯:我曾到訪過中國的多個省市和地區,一直關注地區發展不平衡、區域凝聚力等問題。我認為,正如中國在環境保護問題上作出的重大轉變一樣,中國也日益意識到在社會發展領域制定更宏大政策的必要性。毫無疑問,這將需要付出幾十年持續不斷的努力方能實現。目前,中國正在轉變發展模式、擴大中產階級規模,這些趨勢將有助於聚焦農村發展,進而在未來幾年推動農村地區實現革命性變化。這也必定為中國經濟更好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中國會始終秉持務實態度,力戒自滿,清醒認識到消除極端貧困並不等同於人民收入達到理想水平,因此,中國還會不斷努力,持續改進工作。中國共產黨曾有過操之過急導致的歷史教訓,相反,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耐心和實幹,中國才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此外,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將是今年中國的一件大事,一些人可能會頑固地質疑中國所展現出的自身發展成就。因為在西方自由主義者眼中,中國和中國共產黨都不能被視為成功典範或替代方案,在西方系統性危機日益顯現的當下尤其如此。

相關焦點

  • 他們不想讓民眾說,「你看,中國做得更好」
    《環球時報》專訪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裡奧斯:中共執政,塑造21世紀的世界。2021年,對中國來說是有特殊意義一年,特別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去年12月底,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胡裡奧·裡奧斯在「中國政策觀察網站」發表系列文章,暢談2021年中國的各項政策基調,而近幾年,他也多次撰文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
  • 環球時報獨家專訪紀錄片《我是盧武鉉》導演
    【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宋海迪】以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為主題製作的紀錄片《我是盧武鉉》,於5月25日在韓上映後,成為票房黑馬。片中集合對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內的39名盧武鉉身邊人物的採訪片段,講述他2002年在黨內以2%支持率起步,最終成為總統候選人的歷程。近日,《環球時報》聯繫到該片導演李彰宰,在專訪過程中,他向記者披露了與紀錄片有關的一些「秘聞」。
  • 環球深觀察丨他們的命也是命……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凱文17歲那年為逃避國內幫派衝突來到美國,迄今已經在美國非法移民拘留中心待了三年。不料,美國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這些拘留中心成了重災區,當初一心想留在美國的他現在做夢都盼著能被遣返回國。凱文不無絕望地表示,即使他在自己的國家被幫派分子追殺,至少還能逃走;但在美國非法移民拘留中心,他根本無法躲開病毒,「我從來沒這麼害怕過」。
  • 環球時報英文版面向全球招聘英才
    環球網訊 環球時報英文版明年即將創刊,環球網將同時推出英語頻道。環球時報一位負責人透露,環球時報英文版的刊號已經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覆,創辦日期初定在明年四、五月間。目前報社的選址和報紙採編人員的招聘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這位負責人表示,環球時報英文版將保持環球時報的總體風格,但作為獨立的報紙,也會與目前的環球時報有所不同。
  • 臺灣電視臺:絕對不要認為環球時報是隨便說說!
    先是臺灣前警察大學教授葉毓蘭27日在臉書(Facebook)發文稱,很「佩服」賴清德主張「臺獨」心口如一的勇氣,但中共19大召開在即,這樣的勇氣,會不會給臺灣帶來什麼危險?到時面對的可不是拿甩棍的老先生。
  • 美媒曝「限制中共黨員、直系親屬入境美國」細則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美媒從夏天就開始炒作美政府要「禁止中共黨員入境美國」,白宮對此給出「保留所有選項」這樣模稜兩可的回應。 本周,《紐約時報》又稱川普政府發布新規,限制中國共產黨黨員及其直系親屬赴美旅行。但從細節上看,這一政策並不如美媒此前流傳的「全面禁止」強硬,在實際操作上也困難重重。
  • 佩德洛.裡奧斯
    國籍: 西班牙33 個人簡介2004年裡奧斯加盟西乙球隊赫雷斯
  • 「五眼」國家媒體編造「中共滲透」,專家批:極其惡劣、非常陰險!
    【環球時報駐外特約記者 辛斌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魏輝 柳玉鵬】一份據稱包含195萬中共黨員個人信息的數據資料,西方反華政治勢力得到後如獲至寶,將其推銷給所謂的網絡專家和西方媒體進行「研究」,調查得出這些普通黨員中有人在西方留過學,有的在英美等外資企業或者駐華使領館等外國機構中工作,隨後經過英澳美等國媒體和部分反華政客的包裝、加料,變成了一道中共黨員「大規模滲透」的輿論「大餐
  • 鳳凰衛視環球新聞中心
    單位:鳳凰衛視環球新聞中心時間:2009年3月事件:鳳凰衛視環球新聞中心啟用鳳凰衛視環球新聞中心於3月30日正式啟動,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高祀仁
  • 裡奧斯,賣便宜貨賺大錢
    人物簡介斯特·裡奧斯,1967年生於希臘,現定居摩納哥。英國企業家,易捷集團創始人兼執行長。面對這樣的情景,裡奧斯說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開家「食品銀行」,讓更多人能吃上飯。裡奧斯出生於希臘的富裕家庭,父親擁有一個規模巨大的船舶公司。裡奧斯被父親送到英國念書,25歲時,他用父親給的3000萬英鎊,創建了屬於自己的Stelmar船舶公司。後來Stelmar上市,最終以13億美元出售。易捷是裡奧斯的第二家公司,他因此而聞名。
  • 胡利奧·裡奧斯:美國遏制政策是中美關係惡化主因
    參考消息網9月2日報導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8月31日刊發題為《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文,作者為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文章摘編如下:我們不應忽視以下事實:在2002至2012年,當前趨勢就隱約可見,中美對抗有長期存在的可能性。
  •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阻止中國崛起是徒勞,且代價高昂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1月5日發表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格羅斯的一篇題為《美國必須接受中國的崛起》的文章,文章認為美國試圖阻止中國崛起不僅會徒勞無功,而且需要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全文摘編如下:選舉往往會凸顯分歧。美國最近的總統選舉無疑就是如此。
  • 環球深觀察丨他們的命也是命……_新華報業網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凱文17歲那年為逃避國內幫派衝突來到美國,迄今已經在美國非法移民拘留中心待了三年。不料,美國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這些拘留中心成了重災區,當初一心想留在美國的他現在做夢都盼著能被遣返回國。  凱文不無絕望地表示,即使他在自己的國家被幫派分子追殺,至少還能逃走;但在美國非法移民拘留中心,他根本無法躲開病毒,「我從來沒這麼害怕過」。
  • 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會重磅來襲!
    12月5日,北京,環球時報2021年會將如期而至。在這裡,將有70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就「中美博弈」「中印交鋒」「臺海危局」「科技創新」等重大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對公眾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夜話環節,專家學者將對「2021年的世界」和「2021年的中國」作出預測。屆時,還將邀請數百位各行業領軍人物與會,並有機會參與討論。
  • 12月5日 環球時報2021年會重磅來襲!
    美國在2020年對中國的極限施壓沒有放鬆,並引起全球性連鎖反應。2020年,無比慘痛的教訓需要總結,2020年,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需要得到權威解答。2021年在向我們走來,我們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迎接它?12月5日,北京,環球時報2021年會將如期而至。
  • ...建制派集體回歸」,拜登的外交內閣人選對中國和世界意味著什麼?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白雲怡李司坤】拜登23日宣布了首批內閣成員名單,主要集中在國家安全和外交領域。其中,安東尼·布林肯被提名擔任國務卿,傑克·沙利文被提名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同日,美國總務管理局已通知「當選總統」拜登贏得總統大選,該機構準備啟動正式的過渡進程。分析人士24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拜登的內閣人選名單顯示出傳統、專業、平衡三個特點。
  • 專訪中國太陽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為何要去探測遙遠的太陽?
    【環球時報記者 鄧孝慈】中國在探索太空領域正穩步前進,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採樣返回、天問一號探測器奔赴火星後,中國首顆太陽探測衛星也即將於2022年升空。為何要去探測遙遠的太陽?中國的太陽探測衛星有什麼特長?《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南京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該項目首席科學家甘為群。太陽對我們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 法國西班牙停發中國公民申根籤證!
    據西班牙和法國中國籤證中心的消息,根據歐盟的對等原則規定,部分歐洲國家駐中國的所有領事館不再向中國居民(中國籍/外國籍)籤發任何類型的籤證,直至中國實施相同的入境政策。  打開西班牙中國籤證中心  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