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懺悔禮儀:任何罪都不能使我們失去天主的愛

2020-11-29 天主教

2018/3/13

Tuesday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方濟各3月9日下午5點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懺悔禮儀,強調天主藉著愛將我們從罪惡中徹底拯救出來。這項禮儀莊嚴肅穆,參禮者的祈禱與歌詠團的聖歌此起彼伏。教宗首先從一位司鐸手中領受了修和聖事,然後為幾位信友聽告解。

教宗在禮儀講道中多次提到天主的愛,指出「天主的愛總是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要大,甚至大過我們的良心所能自責的任何罪」。這是一種「無止境的愛」,不拒絕任何人。

教宗說:「我們知道,罪的狀況導致人遠離天主。實際上,罪乃是我們遠離天主的一種形態,但這並不表明天主也遠離我們。罪使我們處於軟弱和混亂的狀況,這也是天主接近我們的另一個原因。我們必須在自己的生命中常抱持這個信念。」

「縱使我們的心責備我們,我們還可以安心,因為天主比我們的心大」(若壹三20)。聖史若望的這句話激勵我們要堅定不移地信靠天父的愛。「天主的恩寵持續不斷地在我們內心運作,使我們的望德更加堅定,深信無論我們能犯什麼罪,抗拒祂在我們生命中的臨在,我們也絕不會失去祂的愛」。

教宗解釋道,這個望德幫助我們意識到在自己的生命中時常處於迷惘狀況,就好像伯多祿所經歷的那樣,他在3次背棄了耶穌後才明白耶穌對他說過的話。

「伯多祿現在想起上主的愛,終於明白上主愛他並要求他接受這份愛。伯多祿也察覺到自己過去總是拒絕接受這份愛,總是抗拒來自耶穌的圓滿救恩,不希望耶穌完全地愛他。」

教宗最後呼求上主賜予眾人恩寵,好讓眾人認識到天主愛的大能消除各種罪過,包括最頑固的罪。教宗說:「接受愛的確是多麼困難!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免於虧欠他人的恩惠,但事實上我們在一切事上都是蒙恩的,因為天主首先愛了我們,以這愛徹底拯救我們。讓我們接受這愛的淨化,好能認出真正的愛!」

相關焦點

  • 「教宗」《天主經》是天主子女的祈禱
    教宗在要理講授中,以《路加福音》的這段記載為切入點,指出在彌撒的聖祭禮儀中,主祭重複耶穌「掰餅」的動作後,便帶領會眾誦念《天主經》。《天主經》並非基督信仰許多祈禱中的任何一個,而是「天主子女的祈禱,是耶穌教給我們最卓越的祈禱」。「我們誦念《天主經》時,我們就是如同耶穌那樣祈禱。
  • 教宗主持擢升樞機禮儀:十字架和世俗是兩條不可調和的道路
    教宗表示,道路向來都是教會行走的環境。「耶路撒冷總是在我們前面,十字架和主的復活屬於我們的歷史」。「福音的這句聖言常伴隨著擢升新樞機的樞密會議。這話不是『陪襯』,而是我們今天與耶穌一起行走的路標,祂走在我們前面。祂是我們生命和牧職的力量及意義」。        教宗指出,如今願意跟隨耶穌的人也該用這句話來衡量自己。
  • 什麼是愛天主(四)——愛教宗:教宗只該有一位
    天主為什麼撤銷撒烏爾的君王,卻沒有撤銷達味的君王?是因為撒烏爾不聽先知的規勸,不悔改而繼續一次次固執於自己的錯謬之中。但達味真心痛悔自己的罪過。因此方濟各對於下屬提出的諫鑑從不回復,也沒有表現出悔改之心。比如關於《愛的喜樂》的勸諭、《牧靈指導》等都不給予正面恢復。很明顯沒有表現出耶穌許諾的「待你回頭改過」的標記,這就預示方濟各就有可能失去他的教宗之職。
  • 【教宗之聲】教宗公開接見:人的「自我」是最惡劣的奴役
    教宗表示,「愛也會使坐監、軟弱和受限制的人獲得自由」,唯有耶穌賜予我們的愛才能折斷罪惡奴役的鎖鏈,尤其是「人的自我」的束縛。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首先闡明,《出谷紀》中記載了天主十誡的頒布,之後又在《申命紀》中「再次以幾乎完全相同的方式」提出,只有這第三句話例外。「守安息日」的理由在《出谷紀》中是對受造界的祝福,而在《申命紀》中則是紀念奴役生活的結束。
  • 教宗|天主不是一個主宰者,而是一位父親
    教宗方濟各6月20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他以天主十誡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教宗指出,十誡源自天主與祂子民的關係,在《聖經》中誡命被稱為『話語』,十句話,即使它們具有法律的形式。關於二者的區別,教宗解釋說,「誡命是一種不需要對話的傳播,話語則是構建關係的基本工具,例如對話」。「愛以言語為食糧」,一種是接受命令,另一種「是意識到有人試圖與我們交談」。魔鬼從一開始時就試圖灌輸給人暴君的天主的形象,「使人認為愛的言語就是命令」。
  • 反方濟各教宗是叛逆不是潮流
    我知道不能妄想一切團結平和,但是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只能看到少量的幾位神長發聲,其他的人都去幹什麼了?到這個時候,沉默成了美德了。那麼,是否有縱容教會成一堆渾水之嫌疑。有的人肯定要懟了,說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教宗方濟各。如果沒有召集祈禱事件,就不會有現在的爭論,這些隱藏在陰暗中見不得光的思想,統統借著這件事冒出來了。
  • 詳解天主十戒
    (瑪22:37-40)二、前三誡的原文--出20:1-11天主訓示以下這一切話說:「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你製造任何仿佛天上、或地上、或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
  • 庚子教亂記---修師傅復盤「教宗支持同性戀婚姻」鬧劇
    同性戀者有權成為家庭的一份子,他們是天主的兒女。你不能把他們趕出家門,也不能讓他們生活沒有著落。我們能做的就是制定《同性戀搭夥法》,這樣他們就可以得到法律保護。視頻一、紀錄片《方濟各》中的一段話這段視頻時長19秒,為了方便論述,我把它分成兩部分。
  • 聖座四旬期避靜:聽從天主的聲音
    聖座四旬期避靜:聽從天主的聲音,別抗拒恩寵、缺乏信德聖座各部會首長正在羅馬近郊阿里恰參加本年度的四旬期避靜活動,3月3日上午和下午的默想主題分別是:「抗拒恩寵」,以及「缺乏信德」。教宗方濟各由於偶感風寒,不克前往阿里恰,遂留在梵蒂岡內,照常舉行每日清晨彌撒,並參與聖座神長的避靜默想。
  • 視野∣是挑戰「教宗無誤論」,還是現代與保守之爭?—如何看待「上書」教宗事件?
    很多人都好奇問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有何區別,這個問題連很多新教的弟兄姐妹都不容易弄懂。我們要承認的是,大陸的很多基督徒對天主教是多少有些誤解的。下面一篇文章是筆者曾評論天主教內部一個熱點事件而寫,可以窺視現代天主教的某些面孔。今年(編按:指2017)是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新教這邊很多宗教團體和教會紛紛舉辦有關紀念活動。
  • 教宗|在告解亭裡沒有威脅,只有天父的寬恕
    四旬期是一段「有助於悔改」、靠近天主、「改變我們生活」的時期,這是一項應當向上主祈求的「恩寵」。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談及真正的「悔改召叫」。教宗方濟各從這一點展開他的彌撒講道,指出耶穌在我們的罪惡面前所持有的「特殊」態度。
  • 「教宗的承繼」——那些沉寂時刻
    由此情節,作為觀眾的我們都可設想歷史真實對話場景中的「刀光劍影」。但筆者所關注的,恰是電影的留白之處,那些陷入沉寂的間隙,方才是教宗承繼之所以發生的關鍵所在。保守與革新的承繼但丁的《神曲》將教宗的退位,貶斥為懦夫的舉止。縱觀教會史,教宗在世宣布退位的情況極為罕見。在聖統制運作的近兩千年中,僅在中世紀發生了一例。
  • 公教動態 2017.09.19 | 教宗致日本主教函件:要當社會的鹽和光,甚至逆潮流而行
    教宗表明:「我們不可把當權者遺棄在孤獨狀態,而應以祈禱陪伴他們。基督徒必須為當權者祈禱。可是,神父,我怎能為這個做了這麼多壞事的人祈禱呢?樞機在昨天宣讀了致所有主教的信,教宗要求他們要使「傳教任務的的熱情」倍增,不要害怕日本天主教教區的「人手短缺」,在該個超過1.2億人口的國家之中,天主教信徒大約只有60萬人。
  • 懺悔文不能隨便念 玉皇心印妙經注附回向懺悔文
    懺悔文不能隨便念 玉皇心印妙經注附回向懺悔文時間:2018-02-25 00:13   來源:今日頭條 谷晟陽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懺悔文不能隨便念 玉皇心印妙經注附回向懺悔文 玉皇心印妙經注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 教宗方濟各發表首屆世界窮人日文告: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而要用行動
    >梵蒂岡電臺訊聖座新聞室6月13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首屆世界窮人日文告,主題是:「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而要用行動」(參閲:若一三18)。教宗在慈悲禧年結束之際發表的《慈悲與憐憫》(Misericordia et Misera)宗座牧函中欽定每年常年期第33主日為世界窮人日,今年將於11月19日舉行。教宗在文告中表明,窮人問題當受重視,尤其該受到基督徒的重視。「如果我們希望真正與基督相遇,就必須在窮人受傷的身體上觸摸基督的身體,如同在感恩聖事中接觸所領受的聖體那樣。
  • 修行人解讀:深度懺悔的意識層次,真正的懺悔和明心見性有關
    今天我們來講04句。03: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這句子,有很多個版本,流行的版本後面還有一句話: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聯繫《六祖壇經》裡面關於懺悔的說法,可以知道這是無相懺悔,即自性懺悔。關於這幾句的註解有很多,我按照自己粗淺的經驗來理解:我們平常懺悔都是說類似的話:我做錯了,以後再也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