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這位亞洲屈指可數的神秘操盤手:前阿里巴巴董事孫正義曾主動邀請他見面吃飯並委託他幫忙管理自己的資產,但被他婉拒。他在金融市場裡僅僅用了七年的時間,就將自己手裡的資產翻了一萬倍,賺取175億,
他,就是小手川隆。
2000年初,亞洲的經濟正處於發展階段,金融市場裡已經湧進一大批追求財富的年輕人,一開始川隆的表現也只能算是平庸;但因為他稍微比其他人表現特殊的地方就是每天都有頻繁的交易。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他頻繁操作的交易單上顯示單日盈利非常高,甚至已經超過了當時日本白領的平均年收入。當時在才發達的網絡上受到散戶們一致追捧。
到2001年時,小手川隆的資產已達到6100萬日元,到2004年底直接被翻倍至11億日元。而在2005年,他遇上了一次驚天的機遇,那就是當時世界證券史上百年都難得一見的重大失誤錯單事件,即「J-COM事件」。
全球金融界百年一遇的重大失誤事件
事件是這樣的:2005年12月8日,亞洲瑞穗證券的的一位交易員,不知是腦袋糊塗了還是喝醉了,誤將「61萬日元賣1股」的交易指令當做「1日元賣61萬股」公開發出。這個千載難逢的「失誤」立即被外界敏捷的操盤手給抓住了,小手川隆正也在其中一員,他在十分鐘內果斷迅速買入7000多股,在接下來的一天中他又將股票直接全部賣出,在此次「有空而鑽」的事件中,他總計賺了大約20億日元,成為了當時獲利最高的個人交易者。
其實,能把握住賺錢的機會不難,但能保全自己的財富並不斷升值才是一種本事。2007年8月時,日本的股市遭遇股災受重創,很多知名投資家們也都紛紛在浪潮中支撐不住倒下,而小手川隆卻憑藉敏銳的直覺全身而退。截止2007年底,僅29歲的小手川隆,資產總額已經達到了近175億日元,年收益率達280%!
自始至終「佛系」工作
即使在後來時,已經賺到這麼多財富的小手川隆還是保持一如既往的低調,在網絡上像銷聲匿跡一樣;直到後來人們才從之前的線索中得知他的真名和傳奇事跡。
川隆在生活上從來都不講究,就像電影中日本小鎮的樸素青年一樣,出門乘公交就行,吃飯也是拿泡麵來湊合,還不敢吃飽,說是怕吃太飽了集中不了注意力;這一方法後來法國總統早間執政時據說也用過。
川隆決定正式專心做自己的事業後,一個人住著大房子,裡面常年空蕩蕩的,按照他的說法:汙濁的空氣會影響判斷,空曠點的環境才能讓思維保持清晰敏捷。
根據小手川隆後來採訪時所言,他在進入交易領域之前,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青年,平時除了學業無所事事。直到有一次,他在圖書館讀到了「投機之王」利弗莫爾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從此便愛不釋手,也想嘗試去做一些金融市場交易,就和眾多愛好者一起投入到金融市場裡。
金融市場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
1988年時,剛決定從國企中辭職的楊百萬,因為偶然從報紙上發覺不同地區國庫券的價格不一樣時立即有了想法,開始嘗試起倒賣國庫券的生意,這在當時大家看來就是違法的行為,並沒有人敢去打聽嘗試。
直到1992年時,國內股票認購證發行,但根本沒人願意去買;最後這些硬是作為政治任務分派到了單位,每個人得認購兩張才算勉強發完。結果第一批認購的人幾乎全部中簽了,當時平均一百張認購證就能賺近五六十萬,很多人因此一夜暴富。
在當時國內還有一個很好抓住機遇的人,當年深圳發售新股認購抽籤表的時候,還在工地上開裝卸車的朱煥良看準了機會,果斷四處拼湊借錢拿了上萬張認購抽籤表,最終一躍成了億萬富翁。
大家可能會好奇的問,為什麼是他們獲得了成功?僅僅只是機遇嗎?
曾有句經典名言道:人生的很多階段中,大家都在等一句話,那句話到位了,發動機就打著火了一路就順了。
在現在很多人埋怨自己總是錯過好時代的機遇,說要是自己當初怎麼怎麼就好了,自己現在也一定是站在財富頂端的人物。
10年前,要是去炒幾套房,資產必會翻上幾番;
20年前,如果拿出資金去投入股市,如今必會盆缽滿體;
30年前,如果在沿海城市開一個加工廠,如今遍地都是盈利;
可是也許在幾十年的今天,後人也會談起我們今年這一年的機遇,只是恰巧正處於這一年的我們,真的敢有膽量大膽的去邁出那一步抓住選擇嗎?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就總是在一邊觀望,一邊遲疑由於,永遠不敢踏出那一步,機會最終就這樣離我們而去。
去年火遍全球的經典電影《綠皮書》中有句話說:「人之所以孤獨,是不敢邁出第一步」
大多數人所缺的,只是往前踏一步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