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北京參加「浙漾京城」浙江戲曲北京周展演大獲好評的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將帶著婺劇經典劇目《白蛇傳》參加今年紫金文化藝術節了,具體為,10月3日登陸荔枝大劇院。
大家都知道,《白蛇傳》是中國戲曲名劇,與《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並列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故事初見於明 馮夢龍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這個故事也被改編成多個戲曲劇種,包括京劇、越劇、川劇、評劇、豫劇、粵劇、秦腔等等。
而婺劇對南京甚至江蘇觀眾來說都有些陌生,這個劇種有什麼特點呢?
據悉,婺劇,俗稱「金華戲」,浙江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它以金華地區為中心,流行於金華、麗水、臨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東北部的玉山、上饒、貴溪、鄱陽、景德鎮等地,是高腔、崑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種聲腔的合班。因金華古稱婺州,1950年正名為婺劇。
婺劇臉譜是在「古老彩繪圖騰」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講臉譜,總是指大花和小花,而婺劇則除此以外,還有四花、小生、老生、老外、副末,甚至連個別花旦、作旦、武旦等角色也有臉譜。
臉譜中的色彩,表現各種人物的性格,能使人們「識忠奸、辯善惡」。 婺劇臉譜雖然光怪陸離,千變萬化,但它的圖案和線條,都有一定的寓意。
有一個絕活絕技即蛇步蛇行。
婺劇《白蛇傳》中的《斷橋》一折,在婺劇傳統戲中膾炙人口,遐邇聞名,被譽為「天下第一橋」,更體現了婺劇「文戲武做」的表演特色。許仙一出場就是跪步、吊毛、搶背、撲虎等高難度動作。小青、白娘娘的蛇步、蛇形,更是盡顯人神一體的舞姿。
要說這婺劇獨特的魅力還有許多許多,走進劇場觀看最是真切。
來源 揚子晚報 記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