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訊,又是一年的「520」!5月20號,本不是什麼節日,但美好的生活需要儀式感。「我愛你」,不僅僅是簡單的三個字,它更是並肩白頭的承諾,是風雨人生的相依。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裡,甜蜜處處可見,幸福時時洋溢!
今天上午,我們的記者來到民政局辦事大廳,向您呈現新人的喜悅;來到小丑鮮花店,聽聽小丑自己的愛戀故事;邀請網絡婚介博主,說說他傳遞愛的經歷——這是表達愛的一天。
數據兩小時2573對新人領證今天是備受結婚登記新人推崇的「良辰吉日」。一大早,全市各婚姻登記處迎來「領證」高峰。記者了解到,今天全市預約結婚登記6278對,是繼2013年1月4日(當天登記新人7529對)後的最高峰,各區民政局積極應對,啟動應急預案。截至上午10點,全市辦理結婚登記2573對。
根據新版《北京市婚姻登記工作規範》規定,從2016年7月1日開始,北京市各婚姻登記處在周六隻接受預約辦理婚姻登記。「往年5月20日和5月21日都是結婚小高峰,但因為今年5月20日是周六,周日不能辦理,所以都扎堆兒周六了。」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解釋。按照往年經驗,海澱區、朝陽區、西城區和東城區是四大婚姻登記高峰區。截至昨天下午,全市婚姻登記預約量為6278對。其中,海澱區1200多對、朝陽區900多對、西城區800多對。
為應對今天的結婚登記高峰日,本市啟動了結婚登記高峰日工作一級預案,各區民政局調配部分人員參加諮詢、保障、頒證、秩序維護等輔助工作;各區婚登部門也紛紛出臺便民措施、應急預案,以保證新人當天順利領證。海澱區婚登處取消所有工作人員休假安排,全體登記員上崗,12個結婚登記窗口全部開放,直到全部完成登記工作為止,做到「預約不限量,登記不限時」。朝陽區婚姻登記處結合預約人數情況,在「5·20」早上提前一小時開始辦理,中間不休息,直到辦完為止。朝陽區婚姻登記處還給每位預約結婚登記的新人都發送了提示簡訊,提示他們帶好相關材料,儘量早點到達現場。
現場凌晨4點婆婆幫忙排隊7點30分,記者來到西城區婚姻登記處。婚登處位於三層,但前來登記的新人隊伍已經順著樓道排到了一層,走在樓道裡就能感受到甜蜜幸福的氛圍。排在首位的是一對二十多歲的新人,「幾點就來排隊了?」記者問。「我倆剛來,我媽凌晨4點就來幫我們排了。」徐先生答,臉上流露出了一絲尷尬。
「網上開通5月20日預約的當天,我們趕緊預約了,但現場還是得按順序來,所以要早早來排隊。」未婚妻解釋,由於徐先生晚上需要值班,所以排隊的任務就落到了老母親身上。徐先生說,昨晚7點,母親就來到了婚登處諮詢,今天凌晨4點帶著小板凳兒排在了第一位。「我一下班就趕緊拉著媳婦兒過來了,讓我媽回家補覺。」徐先生心疼地說。「等我們辦完了,回去請媽好好吃一頓,以後好好孝順她。」未婚妻說。替子女操心的父母不止徐先生母親一位,西城區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昨天下午開始,陸陸續續有父母來諮詢辦公時間,今天上午依然有不少父母選擇前來陪同。
8點剛過,工作人員將大門打開,正式開始辦公。由於已經提前做好了應急預案,雖然三樓門口聚集了幾十對新人,但並沒有出現蜂擁而上的場景。工作人員從一樓到三樓全部安排了崗位,開門後每10對新人一組,有序進入辦證大廳。西城婚登處14個結婚窗口全部開啟,提前準備好結婚登記材料,節省辦證時間,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已經辦理了100多對。
辦理完結婚證,大部分新人沒有馬上離開,而是轉身走進頒證廳,這裡有專業的領證員為他們安排頒證儀式。「今天登記人數較多,所以5對一組集體宣誓。」領證員李強穿得西裝筆挺,精神頭兒十足。李強說,為了避免扎堆宣誓,他在頒證的時候只能加快語速,「平常每次頒證在8分鐘左右,今天得加快語速,平均1分多鐘就得說完一場。」雖然語速加快了,但帶領新人宣讀結婚誓言時,還是要稍微減緩語速,增加莊重儀式感。10點剛過,李強已經為100多對新人完成了頒證。
紅娘網絡月老四年促成了近百對兒新人被稱作「小鮮肉」的90後們已進入適婚年齡,他們性格自由獨立,認為傳統的相親方式已落入俗套,把物質條件當交往門檻的情況也顯得很不真誠。今年「5·20」前夕,記者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有些熱心人做起「公益紅娘」,以運營微博的方式成為「網絡月老」,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免費給適婚青年牽線搭橋,促成了不少喜事兒。
4年前,徐濤受到微博「隨手解救單身青年」活動的啟發,註冊了一個草根婚戀交友微博「北京月老賜婚」。接受網友投稿後,需要對信息進行必要的把關,然後選擇適合的節點將信息傳播出去。他抱著好玩的態度來運營,網友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參與,沒承想,4年後,他促成了近百對兒新人領到「小紅本」,建立戀愛關係的更不計其數。
「大家好!本公司從職員到經理現就一人,情況如下:北京土著、女、坐標東城,86年出生但長得年輕,有房無車因為搖不到號。我的性格宜靜宜動,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看電影看美劇打籃球跑個步滑個雪等。為組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小康家庭,現擴大公司規模,招聘一人:男、30+、性格開朗善於溝通,有責任心而且必須孝順,奔著小紅本去的您就趕緊聯繫,其他目的咱們非誠勿擾。願意加入我一生的事業嘛?等你哦」……微博下面,自然配著幾張「美美噠」照片。
這麼有個性的「徵婚啟事」,在微博「北京月老賜婚」上很常見。在婚戀網站上,用戶必須提交年齡、體重、薪資等信息,但在微博投稿時,這都是重要但不必要的。由於沒了條件限制,寫作風格也各有千秋,這種自然的狀態,倒是讓潛在的「另一半兒」看到投稿者真實的性格,而不是冰冷的數字。
參與微博互動很多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他們不強調對方有車有房,更在意自己能不能遇到性格和三觀合得來的人。所以,即便很多求偶信息發布後石沉大海,但對那些真誠對待感情,用心撰寫的帖子,徐濤很樂意去不斷轉發。通過相互評論,找不到愛情的人也收穫了不少友情,收穫了中肯的建議。
徐濤的本職工作是中關村一家網際網路企業的產品經理,但在坐地鐵上班的路上,午休吃飯的時間,下班回家以後,他就是默默給有緣人牽線搭橋的「月老」。運營微博4年,沒掙到錢,卻掏了錢給手機充流量,徐濤覺得做這件事兒特別值。
經常有他幫助過的網友,在時隔幾個月甚至幾年以後給他發來結婚照、孩子的滿月照,有對象的網友想起他時,回來道一聲:「月老,今天我脫單了」。每每看到這些,這就是徐濤運營微博做大的動力。這個粉絲不到10萬人的微博裡,經常充斥著奇妙的緣分,「5·20」的感動,隨時有可能上演。
他們,讓今天溫馨而難忘和今日氣溫一樣高漲的是年輕人的幸福與喜悅,在一張張甜蜜笑臉背後還有一些人,在用他們的付出與忙碌為愛升溫。
婚禮策劃師她忙得忘了自己的紀念日凌晨兩點,剛剛結束了集體婚禮彩排的李莉終於鬆了一口氣。看到沙發上已經等了將近四個小時的男友,她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她把倆人戀愛一周年的紀念日給忙忘了。
李莉在百合網工作,婚禮策劃是她的工作內容之一。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每逢情人節、520、農曆七夕,但凡與「愛」相關的日子,她總是在加班中度過。
婚禮策劃是一項需要特別注重細節的工作,一個小小的創意,可以帶給新人驚喜,讓婚禮的內涵超越儀式感。從設計、布置、再到彩排,李莉經常要忙到凌晨一兩點鐘。但無論忙到多晚,男友總會在等在她身旁。為了不影響她工作,男友會先去自己單位加班,或者是上一會兒網,等到她忙得差不多了再過來。「其實他不在的時候我忙到多晚都不覺得是個事兒,他一來我心裡就特著急。」李莉說,她時常為此感到慚愧,但男友卻足夠包容。而男友總是說,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李莉在百合網工作6年多,策劃了無數的相親交友活動和婚禮。一個人的時候,看到臺上有人求婚表白,她經常會為別人緊張。看到別人表白成功,她高興得就好像自己找到了歸宿。一場溫馨的活動結束了,她常常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總想找人聊聊天,卻沒有人可以分享。
「如今自己有了男朋友,卻忙得連自己的紀念日都忘了。」李莉自嘲道,男友其實也不是浪漫的人。但是只要是休息,兩個人就形影不離,一起出去玩,一起去見朋友。今年的「5·20」是個星期六,李莉一大早就要趕到集體婚禮的現場。她問男友:「那你怎麼辦啊?」男友的回答讓她感動:「那我就陪你早起,把你送過去,然後再去單位加班。」她說,至於兩個人今天怎麼過,可能一起吃個飯就算慶祝了。
今年,李莉和男友也即將走進婚姻殿堂。對於自己的婚禮,李莉早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辦一場專屬於兩個人的婚禮,不需要什麼熱鬧的儀式感,在幾位至親好友的見證下就足夠了。
小丑準備去送花了,感動和驚喜也蓄勢待發送花「小丑」感動他人收穫幸福今天早上8點,舊鼓樓大街南口的小丑鮮花店裡,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給客戶預定的花束噴水、打包,給需要水養的繡球花覆上脫脂棉。每到節日,鮮花訂單就會激增。開業11年,小丑鮮花店為數千對情侶送去了鮮花和祝福,而店主宋非凡也因鮮花收穫了自己的事業、愛情和家庭。他的工作與眾不同——他是「小丑」。
宋非凡是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想開家花店的。逛王府井時,他發現路邊有很多賣花姑娘,雖然吆喝得起勁兒,但買花的人很少,有人甚至厭煩她們。買花送花本是浪漫的事兒,怎麼落得這般境地?宋非凡想到,若扮成小丑的模樣,用滑稽逗人的方式來銷售鮮花,一定特別吸睛。好的想法和創意有了,但第一次賣花卻舉步維艱。懷裡抱上三束花,性格外向的宋非凡連門都不敢出了。他非常害羞,翻來覆去地照鏡子:「這副模樣人家能接受嗎?」。唉,可再不出門,天都黑了,花都要蔫了。一咬牙,宋非凡直奔北京後海酒吧街。看到宋非凡的小丑打扮,不少路人好奇圍觀。知道他是賣花的,有位小夥子說:「今天是我女朋友生日,您給她送束花吧。」女孩眼中流露出的驚喜和感動,宋非凡至今都記得。
小丑送花讓宋非凡取得事業成功,他更盼望自己的金玉良緣早日到來。沒想到,鮮花給他帶來了好運。宋非凡和一家花藝學校接洽,聘請了一名專業插花師,沒想到湖北姑娘何子霞不僅成了他事業上的伴侶,並和他攜手組建了小家。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葉曉彥 張驍 王琪鵬 文並圖 李環宇 張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