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整形是大家常做的整形手術,但也有不少仙女因為各種問題鼻部需要進行修復。今天濟南海峽整形醫師為大家盤點一下鼻修復中常遇到的問題,避免多次修復。
各種情況應對的修複方案
1、出現攣縮
攣縮症狀就是鼻子整形手術後發生炎症,沒能夠及時治療,因此鼻子內出現組織變硬出現攣縮症狀,造成鼻組織收縮鼻子變短。
這種情況需要先治療炎症,取出假體,再進行鼻修復。尤其鼻尖的修復最關鍵,鼻尖不應該用假體支持,而最好是用自體軟骨來搭建。
2、出現假體透光
這種常見於矽膠假體,矽膠與組織相結合併不是很牢固,而且易透光。一般都是因為皮膚組織發生變化,皮膚組織越來越薄,從而導致假體透光。
解決方法:一般需要通過手術將假體取出,根據具體情況對假體所在的層次、位置等稍加調整,或者是根據需要植入新的假體或者自體軟骨。建議用膨體,因為膨體與組織的相容性非常好,而且不易透光,很安全牢固。
3、隆鼻材料外露
材料外露一般常見於L型假體,另外肋軟骨也有可能外露,主要是材料放置位置不對,植入材料的尺寸不對,加上自身皮膚組織發生變化等原因造成。
解決方案:需要通過手術取出,然後根據需要再次植入隆鼻材料(假體或者自體軟骨)。切忌不能是一片式,也就是榫卯結構,重建鼻尖軟骨橋架,這樣才會更穩定更自然。
4、鼻梁歪斜
造成歪斜的原因,一方面是求美者自身條件所致,如天生鼻中隔歪曲、鼻小柱歪斜等,導致軟骨或植入的假體材料不穩定。另外就是醫生手術操作不當所導致,比如假體植入層次不對,沒有準確置入鼻骨和骨膜之間,假體活動易造成偏移;或者骨膜或皮膚的剝離太少、太窄、假體(隆鼻材料)也容易變形或變歪。
修複方式:
①修復時將假體植入骨膜下
②採用非開放型的手術方式
③經驗豐富的醫師才能實現
5、鼻頭歪斜
修複方式:
①首選要取出之前的假體
②剝離出新假體植入的空間
③打磨假體,並充分固定
6、假體移動
鼻子的上1/3是鼻骨,側面連接兩側鼻軟骨,連接處有一重要肌肉,該肌肉將鼻背筋膜下易於剝離的疏鬆結締組織,也就是常被放置假體的空間攔腰截斷,分為鼻背筋膜下淺層和深層。若在手術剝離過程中,沒有將該肌肉離斷,即剝離不徹底,那麼鼻假體將會被放置於鼻背筋膜淺層,也就是皮下,這將直接導致隆鼻後假體根部的遊移,也是導致術後鼻假體會動的重要原因。
另外,隆鼻過程中需要去除大部分疏鬆結締組織,但是骨膜表面仍會存留數量不等的纖維結締組織及脂肪細胞,如果把假體置於鼻背筋膜深層,即骨膜表面,術後該表面的細胞會有一定程度的增殖,這樣就在假體與骨膜之間形成一個「滑動層」,此層可理解為組織在炎症期會出現細胞增生,待炎症消除後組織恢復正常體積,而假體與組織間的空隙卻隨之增大,此空隙即為「滑動層」,該層組織的出現就成為了假體易於移動的另一大原因。
修複方式:
①先將鼻頭部分的假體去除
②利用自體組織及軟骨重塑鼻頭形狀
7、注射失敗
修複方式:
①通過手術將注射層次剝離開來
②使用專業器械清除乾淨
鼻修復材料怎麼選?
要看鼻部情況還有每個醫生的習慣,一般選擇全肋軟骨鼻修復或者半肋軟骨+膨體的組合形式。
一方面選擇自體肋軟骨排異性小且可取用的軟骨材料多,可以針對不同的鼻部問題做修復,而單純的假體隆鼻可對鼻部的基礎要求更高一些,所以一般採用全肋或者半肋+膨體的組合比較多。
在假體發生彎曲或嚴重影響美觀等情況下進行修整術需謹慎,如果既往進行軟骨植入後發生併發症,鼻中隔軟骨或耳軟骨將不能繼續使用,可使用耳屏軟骨、皮下脂肪或異源材料代替。如果所需量較大,亦可選擇肋軟骨。
鼻修復時間怎麼算?
鼻修復通常建議在術後1-2周或6個月後進行,最好是6個月以後,要在確認疤痕組織已經穩定,不會再繼續增生或者生長時才能進行。免得第一次手術的組織還沒恢復好,立馬又帶來第二次損傷。
但如果是3次以上的隆鼻修復,建議間隔2年以上的時間。等軟組織恢復的比較好了,軟骨也比較穩定了,有適當的皮膚量,做修復會比較容易一些。
壹點號海峽麗人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