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臺望遠鏡有望組團上天,太陽再也不下山!

2020-11-23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這幾日,連續的雨天,讓我們無緣和太陽見面。

連綿的雨,也讓地面觀測太陽的光學天文望遠鏡,只能關上天窗「休息」。有沒有辦法讓太陽天天見呢?為了能連續不斷地對太陽進行觀測,中國科學家正全力以赴推進太陽探測衛星計劃。根據計劃,我國第一顆太陽探測綜合衛星—ASO-S有望在2021年底前後射入軌道,以完整記錄太陽活動,觀測太陽的「一磁兩暴」。

ASO-S是什麼,它有些什麼秘密?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隨ASO-S衛星首席科學家甘為群研究員,走進位於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實驗室。

去太空,首次實現一星三「鏡」組合「飛天」

ASO-S(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是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簡稱,是我國太陽物理界在2011年自主提出的太陽空間探測衛星計劃,也是中國首顆太陽探測衛星。

△正在組裝的 ASO-S 太陽硬 X 射線成像儀工程樣機

甘為群介紹說,早在1976年,中國就嘗試製造第一顆太陽觀測衛星,由於種種原因,直到整整44年後的今天,中國仍沒有自己的太陽「專屬」探測衛星上天。「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先後發射了70多顆太陽探測相關衛星進入太空。中國的太陽物理研究位居世界第二,但用的都是『別人家』的數據。」甘為群說,讓中國自己的太陽衛星「飛天」迫在眉睫。

不過,讓太陽衛星上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學衛星研製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在我國剛剛起步,涉及人員眾多,需要相關各行業的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除了衛星上有效載荷研製,還需要運載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衛星系統、地面支撐系統、科學應用系統的配合,這些系統的高效運作顯然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和協調系統」。

甘為群研究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2017年底,中國科學院批覆ASO-S衛星正式工程立項,經過16個月努力,團隊攻克了項目中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2019年年中衛星順利由方案設計階段轉至工程初樣階段,方案階段表現和初樣階段進展被評為2019 年度「中國天文十大科技進展」之一。

「太陽上的物理現象十分豐富,其中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是太陽上兩類最劇烈的爆發現象,對地球空間環境的破壞性最大。現在一般認為,這兩種現象均是由太陽磁場引起的。」甘為群介紹說,ASO-S的科學目標,就是要觀測和研究太陽磁場、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三者之間的關係,簡稱「一磁兩暴」。

為實現這一目標,ASO-S上將搭載3個三臺望遠鏡:太陽全日面矢量磁像儀、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和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它們將分別用來觀測太陽磁場、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

科技感十足,91對「小細眼」去觀測X射線

在紫金山天文臺實驗室,現代快報記者見到了太陽硬 X 射線成像儀的工程樣機,這臺樣機主要是用來驗證「望遠鏡」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性能。

△ASO-S 太陽硬 X 射線成像儀工程樣機上的91對光柵寬窄不同

和光學望遠鏡不同,實驗臺上的太陽硬 X 射線成像儀主體部分是一個長達1米多的方形鈦合金框架,框架上有一個個的圓孔。這些圓孔都是用來接光柵的,上面一共有91對互相呼應的光柵,它們相當於是望遠鏡的鏡頭。「這個鏡頭設計的主要難點在光柵的製作和對應光柵之間的準直校調」。負責這臺儀器研製的張哲副研究員介紹,91對光柵寬窄不同,最窄的僅有18微米(1微米為1毫米的千分之一),裝配時必須要確保兩個光柵在一米多的距離上對準對齊,還不能受環境變化,否則就無法成像;此外,該儀器的光柵厚度有要求,製作難度大,每個光柵都是由數十層疊加而成,其中最窄的1對光柵光成本就在百萬人民幣量級。

△ASO-S 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準直器(原理樣機)

記者了解到,每對光柵後端還將安裝量能器,相當於相機的感光元件,然後連接電控箱,將採集到的數據傳到星上計算機。為了確定X射線源的位置,框架後端還安裝了可見光相機,通過拍攝太陽來定位。

△ASO-S 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量能器(工程樣機)

與地面儀器不同,衛星升空過程中會帶來震動、加速度、溫度、真空等變化,所以該望遠鏡不僅採用的是鈦合金框架,而且裝有多個熱控貼點,通過熱控設計可以將望遠鏡的前後端溫差控制在1度以內。該工程樣機還需要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ASO-S衛星系統經過各類環境模擬測試,最終上天的儀器將完全按初樣件複製。

據悉,太陽硬 X 射線成像儀是衛星上三臺儀器中尺寸最大的一臺,設計的衛星總重近1噸,三臺望遠鏡總重為 300多公斤。按照目前進展情況,該衛星可望按計劃在2021年底前後發射,衛星設計壽命不少於4年。

不怕陰雨天,衛星上看到的是「永不下山」的太陽

把望遠鏡送到太空去觀測不僅可以避免地球大氣層的影響,更主要地是拓展了觀測波段範圍,增加了觀測時間。ASO-S衛星擬採用高度為720公裡、周期約為90分鐘的太陽同步晨昏軌道。

甘為群研究員告訴記者,這樣的軌道設計可以保證幾乎不間斷的連續對太陽進行觀測,每年只有5月中旬到8月約2個半月的時間存在陰影,最長陰影時間約18分鐘。通俗的說,就是只有這兩個多月期間,衛星每次繞地球一圈的90分鐘時間內,會有幾分鐘(最長18分鐘)無法觀測太陽。

「我們這顆太陽探測衛星發射成功後,預計每天將發送大約500GB的數據至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ASO-S地面支撐系統,數據經過簡單處理後被傳送至紫金山天文臺的ASO-S科學應用系統,數據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及時地變成科學級數據,存儲在ASO-S資料庫,連同數據分析軟體,都會適時公布在ASO-S網站上,供國內外用戶使用。前期我們已經在國際上開展了宣傳,我們希望利用ASO-S數據開展太陽物理前沿研究的人越多越好」。甘為群研究員表示,ASO-S數據秉承共享理念,不設門檻,普通公眾也可以進入網站查看數據,同時還會基於ASO-S觀測設有專門的科普欄目。

太陽有暴脾氣?提前預報災害

在太陽系裡,太陽是「內心戲」很足的星球,會耍脾氣,會「打噴嚏」,爆發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

別看太陽只是打個「噴嚏」而已,卻會引發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在人類歷史的記載中,對地球造成影響最大的太陽耀斑事件是發生在1859年的卡林頓事件,使電報系統都著了火,整個地球包括赤道地區都看到了極光。這次事件如果發生在今天,將會重創各種現代化系統,大量的設施設備將會癱瘓或損壞,至少造成數萬億美元的損失,而恢復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此外,太陽耀斑也會對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和空間站的太空人形成巨大威脅,不過由於地球磁場的保護,地球上的生命並不會受到太陽耀斑的嚴重威脅,但會嚴重影響供水、供電、能源(輸油管道)、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

甘為群研究員表示,作為我國第一顆太陽探測綜合衛星,我們對ASO-S衛星的科學成果充滿期待,弄清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三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將為嚴重影響人類生存環境的空間天氣提供預報的物理基礎。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際上的空間天氣預報水平相當於上世紀60、70年代的天氣預報水平,我們也期待通過ASO-S的成功發射和運行,空間天氣預報能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應對太陽爆發對地球產生的災害,造福全人類。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許軍 胡玉梅 /文 顧煒/攝

相關焦點

  • 生肖虎,「三臺」星飛臨,告別之前厄運纏身,2021開始「轉運」!
    導讀:生肖虎,「三臺「星飛臨,告別之前厄運纏身,2021開始「轉運」!屬虎人勇敢機智,能力充沛,責任心強,做事踏實,是個成大事之人。前段時間,屬虎人性格強勢得罪小人,運勢不佳。在這一年只要細心,注意行為,知足,這一年就相當安全了。一年不會有煩惱了。
  • 黃昏時分,西方天空,三顆行星將低空匯聚
    如果將2021年1月11日與2021年1月9日北美洲的上空做對比的話,我們將看到運行速度較快的水星將在1月9日從土星的南部經過,進而在1月11日途徑木星。而在1月10日水星、木星與土星的距離則將達到最小值。為了使你有更大的機率觀察到這三顆星,你可以找一塊空曠地帶。這三顆行星會在夜晚來臨時緊隨太陽在地平線落下,所以你必須在日落後45分鐘前開始尋找它們。
  • 2021年3月26日,究竟會發生什麼?為什麼不能抬頭看太陽?
    太陽是我們每天抬頭都會看見的天體,人們應該為此感到慶幸,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生命也不可能會誕生,就是這顆強大的天體,其實在某些情況下對人類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比如我們在用眼睛直直看向太陽的時候,眼睛會出現非常明顯的不適感。
  • 沒有望遠鏡,真的無法看見水星嗎?
    由於水星和地球的軌道差異很大,水星與太陽的距離從來沒有超過28°。不像其他行星,水星在夜空中從不會出現在離地平線很遠的地方。這是因為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這本身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是地球比水星要遠得多!當水星到太陽的遠日點時,它離太陽的距離實際上是7000萬公裡,也就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47%。這意味著即使在理想情況下,從地球上看去,水星與太陽的距離只有28°。
  • 半人馬座驚現擁有三個「太陽」的行星
    原標題:半人馬座驚現擁有三個「太陽」的行星   新華社柏林7月7日電 (記者郭洋)科幻小說《三體》讓很多人對三恆星系統及其行星上的生存環境著迷。歐洲南方天文臺7日說,天文學家在半人馬座發現一顆擁有三個「太陽」的行星,一個現實版的「三體世界」。
  • 太陽下山,月亮升起
    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世界每個人都在講述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太陽下山西邊,太陽溫和從容正在下山;東邊,月亮悄無聲息漸漸升高。萬物和諧,歲月靜美。我看到了這景象。沒有太陽,就沒有月亮;沒有落下,就沒有升起;沒有好,就沒有壞;沒有美,就沒有醜;沒有善,就沒有惡。而且,宇宙是一體的:沒有對立,只有統一;沒有彼此,只有一體。
  • 天眼與天馬「組團」成功 中國射電觀測有望達到新水平
    據國家天文臺官網消息,1月24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與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天馬望遠鏡首次成功實現聯合觀測,獲得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幹涉條紋。
  • 張憶東:2021年A股不是熊市 港股有望走牛 把握三條主線
    「中國2021年經濟增速前高后低,剔除基數效應的幻覺,亮點仍在結構性變化。」根據興業證券宏觀團隊預測,2021年1-4季度GDP增速分別是19.1%、8.2%、6.6%、5.5%,貌似大起大伏,主要是基數效應。
  • 「鳥瞰」太陽 揭秘磁場
    吉爾伯特說:「但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是11年,觀察太陽兩極不斷變化的磁場或能為我們提供答案。」 NASA稱,「太陽軌道飛行器」設計壽命為7年,與太陽赤道的軌道傾角將達到24度,延長壽命3年後傾角將達到33度。探測器最接近太陽時,兩者之間的距離將不到4200萬公裡。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周歲紀念 - 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哈勃天文萬望遠鏡(Hubble)30年前的4月25日誕生。作為天文望遠鏡家族的老前輩,哈勃的生日可以算重要日子。它給自己的慶生禮物是發回一組璀璨的星圖,再次證明:寶刀不老。這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附近一處星雲,離地球大約16.3萬光年。
  • 上海天馬望遠鏡通過總體驗收 綜合性能位列世界前三
    原標題:上海天馬望遠鏡通過總體驗收 綜合性能位列世界前三,大幅提升我國射電天文觀測能力  東方網10月28日消息:今天,正好是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天馬望遠鏡)落成5周年的日子。昨天,天馬望遠鏡接受了一次特殊「體檢」——項目總體驗收。
  • 卓越的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決了我們所不知道的類星體之謎
    隨著事件視界望遠鏡的問世,該望遠鏡是完成這項工作的最好的工具。圖註:地球半球之一對事件視界望遠鏡的成像功能做出貢獻的不同望遠鏡和望遠鏡陣列的視圖。 從2011年到2017年,尤其是2017年的數據,現在使我們能夠首次構造黑洞事件視界的圖像,並在遙遠的類星體3C 279中成像新穎的特徵。事件視界望遠鏡本身不是單個望遠鏡,也不是單個陣列的望遠鏡,而是由八個不同天文臺組成的集合。
  • 熬過2020的你對於2021年還有什麼盼頭?
    裝有7臺超強推力BE-4發動機的新格倫(New Glenn)火箭被NASA納入了合作清單,今年可能迎來新格倫的首次發射喲。要問新格倫有多強大?看下圖。。。跳票王JWST終於又要發射了圖源:NASA又到了大家望眼欲穿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發射預測時間,最初預計2007年發射但接連跳票14年的JWST在最新計劃中將於2021年10月31日發射升空。NASA將其看作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但JWST使用的直徑為6.5米的主鏡大約是哈勃望遠鏡面積的6.25倍,哈勃在它面前只是個小老弟。
  • 人造星座阻礙望遠鏡觀測 美國一天文臺或受損50%
    這些人造星座,會不會阻礙天文望遠鏡觀測自然宇宙的視線?當地時間3月5月,歐洲空間局(ESA)發布了一項調查研究,主要針對歐洲南方天文臺(ESO)下屬的光學和紅外望遠鏡所受的影響,也兼顧了一些其他天文臺。研究顯示,這些新發射衛星將使得天文觀測重點夜空中肉眼可見的衛星數量翻倍。被寄予厚望的寬視場巡天望遠鏡損失最大,例如美國的薇拉魯賓天文臺將受到最高50%的嚴重影響。
  • 【中國新聞網】紫金山天文臺:流星雨拉開2021年「天象劇場」大幕
    【中國新聞網】紫金山天文臺:流星雨拉開2021年「天象劇場」大幕 2021-01-03 中國新聞網 徐珊珊 【字體:大 中 小】
  • 盤點錢德拉望遠鏡10年照片:創造之柱孕育恆星
    1999年7月23日,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由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搭載升空。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是大型軌道天文臺計劃的第三顆衛星,目的是觀測天體的X射線輻射。其特點是兼具極高的空間解析度和光譜解析度,被認為是X射線天文學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空間望遠鏡,標誌著X射線天文學從測光時代進入了光譜時代。
  • 2021年上半年投資的三朵金花——2021年度策略展望
    當前就盈利的節奏和方向上,市場不存在分歧——2021Q1盈利見頂,Q2-Q4維持正增長。市場關鍵的分歧在於盈利修復的斜率上:當前對於2021年一季度的高斜率已有較為充分的預期,對於Q2季度的斜率放緩也有預期,而預期模糊地帶在於2021年下半年。
  • 2021年有「富貴相」的三個星座,有望成為富豪
    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2021年有「富貴相」,最有希望成為富豪的三個星座。第一名:金牛座2021年金牛座的守護神金星,多次順行到金牛座的財帛宮,除此之外,也多次順行到在雙魚座,而金星在雙魚座是旺勢,因此,金牛座的財運非常旺盛。
  • 牛牛牛,「三臺」「紫微」庇佑,2021開年行大運!
    導讀:牛牛牛,「三臺」「紫微」庇佑,2021開年行大運!屬牛人一輩子榮華富貴享用不盡,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特別關注。外向的性格也交了很多朋友。這樣長大後很容易適應社會。靠自己的智慧致富。天生對危險有著獨特的感知力,所以經常可以規避風險,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尤其是到了中年,身邊也會有貴人相助。
  • 2021年第一架運-20交付,未來運-20總產量有望超過300架
    2021年1月6日,中航西飛試飛站,伴隨著發動機的巨大轟鳴聲,一架運-20飛機騰空而起,衝上藍天,2021年首架運-20開飛。而在此之前的1月3日,元旦節假期還沒有結束,客戶接機人員就已經到達閻良。幾天來,交付單元的職工們和客戶一起,對飛機進行全方位的檢查,確認交接。也就是說,這次開飛的運-20,是今年的第一架轉場交付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