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是美國萬聖節,在這個相當於中國鬼節的日子裡,美國AMC電視網(流媒體平臺shudder)算是給全美觀眾送上一份萬聖節大禮,除了在當地時間10月31日播出《鬼作秀》第一季大結局,同時官方宣布續訂第二季。
《鬼作秀》(Creepshow)在中國並不算一個出名的IP,但在美國,它的地位類似上世紀80年代中國螢屏上的《聊齋》電視劇,只要片頭曲一起,許多中國80後的「童年陰影」便也瞬間再現。
1982年和1987年,「鬼作秀」系列最出名的兩部電影《鬼作秀》及《鬼作秀2》在美國上映,由著名的恐怖小說作家史蒂芬·金擔任編劇,現代恐怖電影之父喬治·A·羅梅羅擔任導演,如此強強聯手的陣容,奠定了該系列電影在好萊塢恐怖題材影史上的顯赫地位。
《鬼作秀》系列電影涵蓋諸多恐怖元素,以分段的形式講述多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故事。因為出現了不少高能刺激的恐怖場面,該片一度成為了美國觀眾的童年陰影。
正因此,自1980年代之後,多部影視劇作都被冠上「Creepshow」的名號,此外還有電子遊戲,不過跟拍之作大多良莠不齊,直到今年AMC號稱官方重啟的劇版《鬼作秀》。
在重啟的劇版《鬼作秀》裡充滿了懷舊元素,沿用了老版的敘事結構,並且在此基礎之上加以創新,依舊有著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效果。
劇版《鬼作秀》每一集包含兩個獨立的故事(因此第一季大結局雖為第6集,但官方標註為第12集,實際為12個鬼故事),這些恐怖故事大概只有20分鐘左右,可謂短小精悍。不妨以第一季首集故事為例,讀者能更直觀感受它與電影版的相似性。
《鬼作秀》總是在營造一種鬼在暗中觀察的感覺,以此烘託陰森恐怖的氣氛。而部分劇情背景通過漫畫來展現,這種串聯切入的形式比較獨特。
《鬼作秀》的第一個故事比較中規中矩,並沒有什麼出乎意料的地方,但驚悚效果和恐怖氣氛還是有的。
一場強風暴即將來襲,小鎮上大部分居民都撤離了,但負責留守的醫生、警察還在,此外還有便利店女老闆等少數人。突然,一個年輕人慌慌張張走進便利店。驚悚的故事由此展開。不做過度劇透,總之最後大家發現,年輕人的父親在妻子去世後,以酒消愁,隨後他漸漸上癮,甚至到了天天都喝的地步,並且因此丟掉了工作。他曾向其子承諾過戒酒,然而結果卻是兒子每晚都要買一箱啤酒給父親。接著,他開始坐在家中的沙發上,邊喝酒邊看電視,還把窗簾都拉上了。最終父親的形象類似DC漫畫裡的沼澤怪物——裹在床單裡,皮膚上沾滿不明液體(這也像是在向電影版致敬)……
《鬼作秀》與《聊齋》很像的地方在於,它試圖寓教於「恐」,這個故事我總結下來,大概就是勸人不要酗酒。
網上許多人喜歡第二個故事,它僅僅以小女孩的玩具屋模型為主要場景,通過幾個玩偶位置的移動和姿態的變化,就能營造出緊張逼真的效果。結尾處的留白恰到好處,讓觀者不禁疑惑:小女孩是否真的擺脫掉了這場噩夢?玩具屋的詭異事件會不會再次上演?
今年,大多數在美播出或上映的恐怖、驚悚題材影視劇,均草草收場,比如毀了前作口碑的《小丑回魂2》等。正因此,劇版《鬼作秀》能在奉為經典的電影版面前,除了打出懷舊牌,同時添加一些新鮮看點,已經十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