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中旬,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70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公司未經許可與這家中國電信巨頭進行商業往來。
從那時起,美國公司就爭先恐後地想要弄清它們究竟要在多大限度上遵守法律禁令。從谷歌、微軟到高通、英特爾,這一連串美國供應商暴露出華為乃至中國對美國技術的依賴性。
所以當美國總統川普於上周末在日本大阪的G20峰會表示他將放鬆對華為的禁令時,可想而知華為深圳總部裡的人們都鬆了一口氣。不過,美國公司也同樣在祈求好運,盼望善變的川普這次會言而有信。
這是因為對美國技術公司而言,放寬針對華為的貿易禁令除了能恢復美企重要的收入來源,還可能會使華為不再有足夠的動力為旗下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推出其具有專利的鴻蒙作業系統,並減緩自主研發半導體零部件的步伐,
這樣說可能有違人們的直覺,但美國可能得放鬆禁令,而不是全力出擊試圖打垮潛在的挑戰者,才能延續它在軟硬體領域相對中國的領先優勢。
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兔子急了也咬人,何況華為不是兔子。
華為去年營收突破1000億美元,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這樣的全球化公司同處一個量級。即便遭受美國制裁的打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仍然表示預計今年與明年的營收將大體保持同等水平。
去年,華為在研發上投入了153億美元,僅次於亞馬遜、Alphabet和三星電子。其業務涵蓋了行動裝置、雲計算和智能城市管理等多個領域。華為通信網絡設備的市場份額冠居全球,它們對鋪設超高速5G網絡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5G網絡則將為自動駕駛汽車、虛擬實境以及智能城市等一切的一切提供動力。
在新加坡上周舉辦的「Innovfest Unbound」創新科技展上,作為主要贊助商之一,華為全天在自家展區展示各種技術。我路過時發現那裡被擠得水洩不通,大家都在聽華為演示員詳細講解其計算機視覺的準確度有多麼高。
美國5月中旬頒布的貿易禁令使華為感受到了生存壓力,因而準備加速推出自研作業系統。據《南華早報》報導,早在2012年美國司法部開始對華為展開調查時,華為就開始研發自己的作業系統了。目前華為之所以遲遲沒有推出這款作業系統,是因為與之配套的應用程式生態系統還不成熟,以及它與市場主流的安卓系統還不完全兼容。
這是一個典型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開發者不會為一個沒有市場的作業系統開發應用,同時華為也不會在沒有軟體生態系統的情況下推出作業系統。但在美國頒布禁令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華為手機掌門人餘承東表示,新的作業系統可能明年就會推出。
谷歌和微軟非常清楚華為作業系統背後的重大利害關係,哪怕它一開始再不成熟、不完整。華為內部人士表示,這兩家美國公司一直在積極幫助華為應對美國政府,因為它們無法承受失去華為的後果,而且一旦消費者轉而使用華為的作業系統,其他中國智慧型手機公司也會跟進,這個後果是谷歌和微軟更加不願看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擁有獨立的作業系統和生態系統的美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只有蘋果公司一家。
有報導稱,美國晶片公司英特爾、高通和賽靈思也在遊說美國政府,爭取解除針對華為的禁令,因為一旦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它們的收入將減少數十億美元。
所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若想在技術上維持優勢地位,最好的做法是確保不向華為和中國技術生態系統「斷供」,讓它們出於商業考慮找不到理由去生產較為落後的替代品。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中國企業繼續依賴美國技術,就無法完全實現自給自足,這樣一來美國技術便得以維持其全球領先地位。
不過,單憑這種商業考慮恐怕已不足以讓技術界回到禁令前的狀態。中國的主流觀點認為,美國之所以打壓華為是因為它意識到了美國企業已無法在5G領域和華為正面競爭。
如果中國企業不再確信未來一定能獲取美國技術來支持它們的手機、筆記本電腦、數據中心和超級計算機,它們會怎麼做呢?答案很簡單,它們會向自主研發投入更多資源,儘管單純從經濟角度來看這並不合算。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五月要呼籲中國科技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當時美國也用同樣的技術斷供手段來對付中國第二大通信設備製造商中興。對中國而言,龐大的國內市場是個有利因素,它能對本土自研技術產生足夠的需求。
截至目前,美國不是一次,而是兩次卡了中國的脖子,如今儘管它表示願意松鬆手,但仍然很難想像中國企業會甘心繼續聽憑美國擺布。
(觀察者網範莉譯自《南華早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