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編輯部 白熊 常笑健康
前段時間,湖南長沙某家母嬰用品店的櫥窗上出現了一則特別的廣告——只需花費699元購買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產品,就能解鎖孩子在求知慾、記憶力、計算能力、閱讀能力、抗壓能力等領域的天賦,幫助家長「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助力成才。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聽起來頗具吸引力,從線下的月子中心、母嬰用品店、早教機構,到各種線上平臺繁盛不息。其提供的檢測產品價格可謂琳琅滿目,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
諸如「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廣告語引得眾多家長心動不已,想知道孩子是否具有天才的潛質。
然而,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真的如此神乎其神嗎?這種基因檢測又有著怎樣深遠的影響?
何為兒童天賦基因檢測
了解基因和基因檢測
人類有23對染色體,其中帶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段則是基因。根據最新研究,每個人大約擁有2-2.5萬個基因,含有約31.6億個鹼基對,如同神秘莫測的生命密碼。
目前,科學界對於基因的研究熱度不減,已完成了遺傳圖譜和物理圖譜的繪製,但對於功能基因組學的研究還處於初始階段。可以說,人類對於基因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至於基因檢測,目前主要應用於疾病診斷和預防,比如產前篩查,主要面向孕婦腹中的胎兒,利用外周血來檢測其游離DNA,篩查胎兒是否存在先天性疾病,如唐氏症候群等。
此外,還有藥物代謝基因和腫瘤易感基因檢測,常用於乳腺癌、結腸癌等疾病的診治。
基因攜帶著人類生存繁衍與進化發展的關鍵信息,而基因檢測不僅幫助人類認識自身,也能夠合理地規避未知的風險,是一項造福於全人類的科學技術。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流行
在基因檢測領域,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最早出現於2008年的美國,主要通過基因分型技術將與天賦有關聯的基因進行分型,再將結果與大數據和文獻研究進行匹配,考察其基因位點是否一致,以此評估受測試者的天賦潛能。
其具體檢測方法也很簡單,只需以一個基因檢測採樣盒提取口腔黏膜細胞或指尖血,把樣本寄回檢測中心,等待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收到完整的天賦基因檢測報告。
國內市場上流行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種類繁多,其中有些價格頗為高昂。
以濟南某家基因檢測公司為例,其推出的檢測項目包含特長類、體育類、情商類、智商類四大項,體育類項目可檢測孩子的空間能力、無氧運動能力等,智商類項目中可以檢測孩子的操作智商、邏輯智商等。
這樣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如果四項全做需要15800元,四個小項每項4800元,價格著實不菲。
孩子的成長培養是每個家庭最為看重的核心問題,家長們都指望著孩子可以出類拔萃,而這種號稱能夠「精準預言」孩子天賦特長的基因檢測手段,更是直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痛點,讓不少家庭紛紛排隊買單,想要一窺孩子的「天賦奧秘」來進行「因材施教」。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看起來籠罩在科學的光環之下,又直指孩子未來的命門,但如果細心推敲,就會發現在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科學表象下,潛藏著主觀臆斷和譁眾取寵的傾向,天賦基因檢測無異於一場「電子算命」。
天賦基因檢測具有科學局限性
關於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中國科學院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曾長青曾經表示,用幾個位點來判斷「天賦」這一宏大的命題,無異於電子算命。這在根本上指明了天賦基因檢測的科學局限性。
天賦屬於一種複雜性狀
從天賦自身來看,天賦基因本身指的是特別複雜的基因,也被稱為複雜性狀,性質完全不同的天賦,也會涉及大量不同的基因和分子機制。如果進行天賦基因檢測,需要同時研究很多具有同樣天賦的個體,目前尚未形成此類大數據的儲備,因此只測出基因位點無法推論天賦。
比如,「輔機動蛋白3」基因常被用來檢測運動天賦,這種基因的R型變異可能讓人體生成一種存在於快肌纖維中的蛋白質,因此被檢測有R型變異的人會被稱為有運動天賦。
然而,運動表現至少受到200個基因的共同影響,一個人是否會成為運動健將和是否攜帶該變異並無直接聯繫。
如果以天賦基因檢測的方法來推斷,具有「輔機動蛋白3」基因R型變異的孩子就會被視為未來的運動健兒,而這一推斷並無確切的科學根據。
再如音樂領域中的「絕對音感」,不需要基準音就可以分辨一個聲音的具體音高,在貝多芬、莫扎特等音樂大家之中流行,這也是一種由於先天基因而導致的性狀,儘管萬裡挑一,但只憑藉絕對音感就妄斷孩子具有成為音樂家的天賦,未免有偷換概念之嫌。
檢測結果分析存在主觀臆測
從檢測方法來看,片面地通過幾個或幾十個相關基因位點檢測,來確定孩子天賦的做法具有局限性,因為基因檢測需要大量臨床樣本,且需要證實和證偽。
目前尋找天賦基因所用的關聯分析和統計方法,主要依賴於統計概率學,而不是系統完善的基因研究。
任何一項基因檢測,其科學性都是建立在大規模流行病調查以及循證研究數據上的,而天賦基因檢測的結果,缺少完備的分析方法和參照數據,更多的是一種基於文獻的主觀推斷,缺少科學論證和數據支持。
此外,人體目前已知或者被命名的基因位點總數將近6000多萬個,但基因檢測公司通常使用的晶片篩查方式最多也只能檢測到100萬個位點左右,因此根本無法準確描述基因位點與天賦的關係。
後天環境培養至關重要
孩子的成長受後天環境的影響非常明顯,無法直接以基因定論。人的成長是一個由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過程,環境可以改變基因的表達,而基因可以影響人體對環境的反應,這也就是先天與後天的經典議題。
在關於天賦的檢測中,智商檢測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據美國教授詹姆斯·弗林研究發現,從1909年到2013年,人類的平均智商增加了29個點。也就是說,如果與生活在1909年的人相比,現今社會的人類都具有「高智商天賦」,而這種描述人們越來越聰明的現象,被稱為弗林效應。
弗林認為,在短短一百年時間內,人類基因庫不可能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那麼這種神奇的智商增長,幾乎可以完全歸因於更好的教育,或者更加充足的營養等外界環境因素。
國外一項數十萬人規模的研究也佐證了這一觀點,科學家確定了許多可能影響智力的基因,然而將所有相關基因效應結合起來,對智商的影響也只有4%。另有研究表明,相比於基因遺傳,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期待,以及與之伴隨的心理暗示,對孩子的學習效果和智商提升影響更加明顯。
也就是說,就算測量出孩子是一個「天賦異稟」的人中龍鳳,只從科學角度分析,基因對於其智力發展的影響也微乎其微,更加重要的是後天環境的培養。
一個孩子最終能否成才,其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同樣重要,而如果僅因天賦基因檢測,就主觀地斷定一個孩子「聰明」或「不聰明」並區別對待,會造成潛在的社會問題。
天賦基因檢測導致不良社會影響
造成「貼標籤」的心理困境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一方面誇大了單個因素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另一方面給孩子和家長造成心理壓力,也存在誤導兒童教育的可能性。其顯而易見的影響,莫過於給孩子貼上了一個個無形而沉重的標籤。
尚在成長發育期的孩子,如果被貼上標籤,其成長的多種可能性就會被削減甚至剝奪,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表現出對天文的強烈興趣,而家長卻在天賦基因檢測後送孩子去學習舞蹈,理由很簡單粗暴——根據基因位點說明,學習芭蕾更有可能「成才」。
可想而知,所謂的「定向培養」將多姿多彩的個體成長簡化成一個完成目標的過程,然而這也就失去了教育和培養的意義。
在個體成長的語境中,人不是一件絕對精密的機器,沒法按照既定程序和軌道去執行「完美的一生」,成才是一種選擇,但成人是一種必要,在標籤下無法自由喘息的成長,無助於自我的形成。
另外,天賦基因檢測會給家長和孩子造成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虛浮的光環帶來的是愈發升高的期待和近乎苛刻的培養路線,然而更加荒唐的是,這些造成問題的根源,本就沒有科學依據,而家長的良苦用心也就成了作繭自縛,孩子也會承受無端的壓力。
市場亂象惡化基因檢測名聲
在個體成長的視角之外,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也造成了市場上的亂象,各種商業機構抓住家長的焦慮感,大肆吹噓基因與天賦的關聯性、誇大產品功能並從中牟利,讓基因檢測這一整體領域的嚴肅研究被汙名化。
目前衛計委對基因檢測的醫療機構提出了規定,市場上的第三方基因檢測機構須具備基因擴增實驗室的資質,然而市場上提供基因檢測的公司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公司本身並不具備檢測能力,只是負責吸引客戶,讓消費者寄送樣品到能做檢測的機構,賺取高額市場推廣費用。
這樣受到資本驅動而急功近利的商業行為,伴隨近期各種兒童天賦基因檢測項目被曝光叫停,實際上也在消費和透支著公眾對於基因檢測的好感和信任。
網絡上流傳的關於基因檢測的負面評價,很大程度上與各類商家「娛樂至死」的誇張宣傳相關,天賦基因檢測被塑造成一個參透命運的「神話」,也引發公眾的質疑與反感。
作為新興事物,基因檢測仍有一段非常漫長的路程要走,而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無疑帶有炒作概念、冒名科學的營銷傾向,這在無形之間增加了基因檢測整體領域的輿論壓力。
如何看待兒童天賦基因檢測
基因技術具有造福全人類的深遠意義,這一點毋庸置疑,如遺傳病的診斷、腫瘤易感基因的檢測和藥物靶點基因檢測,這些科學研究的發展和應用,讓人類更好地認知自我,並且有效地防範潛在的健康風險。
然而,對於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等明顯具有炒作噱頭的產品項目,則應謹慎對待,不可盲目輕信。
現階段涉及到「天賦」的基因檢測,只是一種娛樂向的「高科技算命」,披著科學的外衣但不具備科學之實,也不可用於指導兒童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中國家長似乎很害怕「走彎路」和「犯錯誤」,從孩子一出生起,就送到各種早教班和興趣班,隨著年紀的增長,再接受科學、藝術、體育的全面訓練,想讓孩子成為人上之人,這種急切的拳拳之心,為人父母或許都能感同身受。
但是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完美和絕對正確的教育,而天才也沒有辦法批量複製生產,甲之蜜糖可能是乙之砒霜,成才之路需要更多的耐心、陪伴和愛,而不是狂熱的天賦崇拜,更不可依賴於披著科學外衣的甜美妄言。
人最神奇的密碼不只是基因,也在於成長中蝴蝶效應般的不確定性,在於沒有標準答案和提前劇透的精彩人生。
所以,與其迷信一紙「天賦」基因檢測,不如鼓勵孩子踏實進取,過自己喜歡的現在和未來。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單憑對於基因位點的描述,難以推論基因與天賦的關聯,目前天賦基因檢測的研究遠未成熟,並可能存在倫理困境並導致社會問題。
究其本源,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是一種高科技算命,不能用於指導兒童教育。
成才沒有捷徑,人生也無需劇本。
原標題:《如同「高科技算命」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