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些人一看到題目中「銀河戰艦」四個字,就覺得心裡一緊呢?很正常,「銀河戰艦」的說法,褒貶只在一瞬之間,打得好是誇獎,打不過是調侃。如果有人覺得心裡一緊,那麼他實際上對於TES沒有信心。以TES的人員配置來看,這支隊伍確實稱得上「銀河戰艦」。但這個四個字到底是褒義貶義,還是要看TES未來的表現。
TES的轉會操作
要評判一支戰隊在轉會期操作的好壞,不是看它引入了什麼大牌選手,而是看引入的選手對於解決戰隊固有問題是否有幫助。
S10世界賽TES未出局的時候,我寫了篇文章,題目是《為什麼TES是四強中最危險的》。說句實話,還好TES真的輸了,幻象破滅後能看清一些東西,不然有些人肯定要提前過年。選手心態和粉絲心態互相呼應,更容易忽略銀河戰艦的固有問題。從TES建隊之初直到現在,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太依賴選手個人能力,而其他方面的能力在強隊中並不出色。沒打硬仗之前這個問題很難暴露,就算暴露了也未必會被在意,而是很容易被解釋成其他原因。不必為TES在S10的出局感到可惜,因為他們當時的水準上限就是四強。那麼針對TES的這個問題,他們在轉會期有什麼應對嗎?
TES在轉會期給出的核心答案是引入輔助Zhuo和教練戰馬。坦言講,不管Zhuo的表現如何,未來是否有極大進步,他作為輔助很難對TES解決固有問題提供幫助。他的進步和成長局限於個體,而且作為新人,他很難對其他隊員的打法造成影響,更多的是適應。真正有望對TES有提升作用的,可能是教練戰馬。但具體如何,還要看以後的情況,目前難下判斷。只能說TES在轉會期的操作不差,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TES首秀
很顯然,TES的首秀表現不太讓人滿意。
首先是第一局的BP思路,實在有點奇怪。在新賽季新版本中很多打法和套路完全不成熟,上路用卡爾瑪對抗劍魔的戰術並不高明。卡爾瑪是一個相對冒險的選擇,如果非選不可,那麼應該放在賽季末尾,等戰隊摸清版本方向之後在進行,況且369的卡爾瑪只有基礎操作沒有思路。用常規英雄對位劍魔才是比較合理的思路,這是大概率選擇,特別在賽季初期。偶爾玩一些騷東西,這是戰馬一直以來的習慣,而且他對於某些戰術過度自信,這些在他效力FPX時期就可看出。他對於TES在團隊聯動方面的幫助,目前還沒有明顯體現,需要時間。
TES首秀的重點之二在於輔助Zhuo的表現。輔助問題是TES之前的老問題之一,但不算最核心問題。冬季德杯之後,Zhuo被稱為「齒輪哥」。所謂「齒輪齒輪」,正好能看出大家對於TES的期待,這支隊伍缺少團隊意義上的聯動,大家想著Zhuo能讓TES運轉起來。作為輔助新人,Zhuo在TES首秀中的操作很是一般,他太年輕了,太低估了高壓團戰中的細節處理,勇猛過甚,思考不足,需要時間和比賽來「餵養」。
TES首秀的重點之三是團戰表現。前面說過,戰馬第一局選卡爾瑪不只是自己愛玩騷的,其實也是為了配合TES的團隊特性,那就是放大他們的對線壓制力。TES打得是個人對線,SN打得是團戰處理,兩隊在BP時就有所偏重。TES以往贏下比賽的核心方法是,用個人能力和對線壓制來創造不小的局面優勢,然後憑藉團戰把優勢變成勝勢。這個過程中,TES其他方面的平庸就容易被隱藏,甚至是TES團戰處理的不足。TES的團戰協作是有問題的,有時候大家狀態在線知道怎麼打,有時候卻又是各打各的,那種團隊聯動性不強,或者說不穩定。如果是和LPL下遊隊伍比賽,那麼TES的團戰問題不容易暴露,如果和SN團戰強隊比較,TES的團戰問題立馬暴露。而且就算TES隊員的狀態調整到比較好的情況,其團戰能力也只是勉強追上SN。銀河戰艦的選手都想carry,那麼誰來付出呢?選手心裡山的坎兒便成了團戰處理上的坎兒。
二者的根本差別是,TES更依賴選手個人操作和狀態來拉高團戰上限,SN更依賴優秀的團戰配合。一定層面來看,個人能力未必沒有成為TES限制自己的「絆腳石」。
我們不說TES走的路不對,因為這是既定事實,談對錯沒有意義。在當下的現實情況中,TES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是改變團戰處理思路,這非得隊員和教練一起真誠細心地嘗試,其他方面的不足會在這個過程中順便得到改善。這就是銀河戰艦TES在春季賽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