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五歲前怕生很正常

2021-01-11 寶寶知道

很多時候如果寶寶不願意與小朋友玩耍,家長都會認為孩子內向不合群。但實際上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並不一定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孩子5歲以前,主要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與家外環境接觸相對較少。他們對自己小世界中的一切習以為常,有自己特定的節奏和習慣。這一點家長一定要心中有數,沒有必要逼著孩子非得與小朋友們玩兒到一起。

那麼究竟在哪些情況下,家長應該順其自然,不打擾孩子呢?

情況1:孩子正專注於某事

當寶寶正處在一個完整的工作周期裡,不希望受到打擾,不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一律不歡迎!

比如孩子在玩玩具或者塗鴉,ta與學習材料會持續互動,直到盡興才會結束整個周期。在此期間,寶寶會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這種狀態下,孩子的探索目標非常明確,學習能力也很強,是一種很寶貴的狀態。

家長如果觀察到孩子正沉浸於自己的世界,玩得不亦樂乎,就儘量不要打擾孩子。不要給他添衣、餵食或者特意走過去問孩子在做什麼。這樣的幹擾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不利於今後學習習慣的培養。

情況2:孩子之間不熟悉

還有如果孩子之間彼此不熟悉,剛開始在一起玩時會表現出防範和排斥的狀態——孩子不知道對方是否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孩子們彼此之間需要一個試探的過程,熟悉過後自然會放開。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不要急於一時,給孩子們一點兒彼此熟悉的時間。你可以簡單地幫他們做一個引薦,開個好頭兒,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他們自己解決。孩子之間熟悉的過程是他們使用人際交往技巧、積累人際交往經驗的重要來源,家長的介入反而會讓孩子錯失這樣的機會,變得越來越被動。

情況3:孩子性格內向怕生

如果孩子性格確實比較內向、怕生,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時總是站在一邊,融不進去,家長就要做出行動引導孩子進行融入群體。

生活中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孩子們之間的群體活動,或者自己為孩子創造一些這樣的聚會,讓孩子長期處在社交的氛圍中,即使不主動參與,也能在耳濡目染中吸收各種各樣的信息。孩子積累的經驗越多,就越知道如何去與人交流,膽子也會大起來,在群體的活動中很快就能融入進去了。

還有一種寶寶,在家鬧騰在外安靜。大家也都會說,這是因為寶寶「怕生」,其實並不全是這樣,這種表現,更是寶寶諸多「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

孩子在外的表現與親身經歷息息相關,人只有在熟悉的環境和場景中才能放得開。如果孩子在一個場景中既沒有熟悉的人,也沒有熟悉的物,那麼在ta腦海中也就沒有過相關的經驗可供借鑑,孩子便會顯得束手束腳。不是因為孩子怕生或膽小,而是因為ta擔心出錯,擔心被人家笑話。

不僅僅是孩子,大人遇到這樣的情況也難以應對自如。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增加孩子的人際交往經驗,讓孩子的腦子裡「有貨」。那麼要想增加孩子的社交經驗,爸爸媽媽們可以嘗試哪些方法呢?

能出門就別關在家裡

最佳的方式就是體驗,通過親身體驗將自己的所觀所想所做儲存為經驗,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孩子在以後任何場景中再遇到類似的問題,都能調出相關應對經驗,不至於束手無策,顯得唯唯諾諾。

所以父母或者看護人平時要多帶孩子出門,即使是在小區裡也要多出去轉轉,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是非常多元的,就算沒有結識新的小朋友,孩子也能夠通過觀察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而模仿學習。生活體驗的關鍵在於給孩子機會,圈養在家只是保障了孩子的安全,但卻抹殺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聯絡周圍同齡孩子的家庭

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可以多為孩子創造一些結識朋友的機會。

比如,同一個小區裡的小朋友,家長可以與他們的父母約定好每個星期的某個時間一起帶孩子出來玩。讓孩子們在一起,將模仿的行為轉化為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另外,早教班或興趣班也可以適當參加一兩個,即學東西,也學溝通。

父母的每一份陪伴和付出,都是孩子未來勇敢跨出去的底氣和自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袋鼠媽媽有辦法)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現實生活中,孩子怕生這種情況挺多的,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怕生的問題?這一集我就給打大分析一下怕生的原因和解決的對策。這時有的孩子一看見客人過來摸他,就趕緊躲在媽媽的身後。第三種情況:就是還有的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願意叫人,嘴巴又甜、又懂禮貌,在看看自己的孩子就特別的鬱悶。這個時候有的家長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就忍不住開始責備孩子:你怎麼這麼膽小啊、怎麼這麼沒禮貌啊,小朋友要有禮貌,男孩子膽子要大一點,經常強迫孩子打招呼。上面這些現象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怕生。
  • 兩歲前 孩子容易怕生
    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不同,有的特別怕生,連親友的熱情互動都會嚇得嚎啕大哭,讓父母既尷尬又心疼。如何陪伴敏感孩子度過這段適應期呢?孩子對陌生人產生焦慮、警戒、不安等情緒反應,心理學上稱為陌生人焦慮,發生年齡與階段因人而異,平均從七八個月開始,持續時間不一,通常最慢2歲前結束,不見得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過程。從生理發展機制看,新生兒因視覺距離較短窄,直到1歲後才慢慢接近成年人視野寬度,對顏色和立體感要到七八個月以後才趨於成熟,能看清家長的面孔、表情與動作,結合聲音和面孔認人。
  • 孩子為什麼會怕生 孩子怕生怎麼辦
    原標題:孩子為什麼會怕生 孩子怕生怎麼辦   平時在家裡活蹦亂跳的孩子,一去到陌生、人多的環境就變得膽小怕事,不敢表現自己還愛哭鬧,而這就是孩子怕生的表現。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怕生呢?孩子怕生家長又應該怎麼辦呢?
  • 寶寶變得怕生怎麼辦?怕生很正常!
    「怕生」或者「羞怯」,在七八月齡的寶寶中很常見,是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一個固有階段。3月齡左右的寶寶,很自然地顯露出外向性,見到陌生人不會表現出害羞。大約在6月齡前,寶寶對陌生人都會表現得很友好,但是情況並不會一直如此。大約在6月齡後,寶寶對陌生人仍然會表現得友好,卻不再像之前那樣外向,見到陌生人,他們需要確保父母或者主要帶養人在身旁。
  • 孩子怕生怎麼辦,試試這些方法,孩子立馬變得活潑起來!
    其實,孩子怕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許多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種"孩子在家天大地大我最大,在外面就害怕的生人不敢打招呼"問題。具體原因也是因為以下所導致的:第一:潛意識引導孩子孩子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就認為自己是很怕生人的。在見到生人的時候都有一種本能的恐懼感,因為對於未知事物都處於一個防備狀態。
  • 你的孩子也怕生嗎?讓孩子融入群體前,父母需了解3件事
    最近正值幼兒園開學季,許多孩子將第一次離開父母,融入群體生活。你是否發現孩子面對新環境、面對人群,總是猶豫不安,回家哭喊不想上學?出現以上狀況的話,孩子有可能是怕生性格!遇上這些狀況,父母該如何處理?
  • 孩子怕生不是「病」,「有病」的是家長對此的態度及方式
    現如今,糖豆怕生的情況已經基本不見了——能主動找小朋友玩兒了;遇到不常見的親朋故友也能打招呼了;就算在外出途中,也能快速與小朋友們打成一片……遇到陌生人或在陌生的環境中,小朋友感覺不舒服,從而謹慎一些,採取守勢,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一種表現。
  • 寶寶在家很活波在外很怕生,如何改善孩子怕生
    原標題:寶寶在家很活波在外很怕生,如何改善孩子怕生 女寶今年三歲半,在家裡話很多,也說的很清楚,在外面不喜歡說話,也不喜歡跟人打招呼。今天幼兒園面試,老師問啥也不說。幫幫我怎麼讓孩子在外人面前開朗些呢? 小問回答 寶媽你好! 怕生的表現,是孩子發育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怕生主要發生在8、9個月至1-2周歲之間,且一般在1周歲達到高峰,心理學稱為陌生人焦慮。
  • 孩子怕生怎麼辦:別給怕生孩子貼標籤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兒童心理>幼兒心理>正文孩子怕生怎麼辦:別給怕生孩子貼標籤 2012-11-23 15:10 來源:高分網
  • 0-3歲寶寶為什麼怕生呢?
    0-3歲寶寶為什麼怕生呢?2009-12-31 09:16作者:佚名來源:出處:pcbaby錄入:yangjinglin1   收藏本文導讀:3個月大的小寶寶,親友來訪,多會手舞足蹈笑臉相迎。可是到了5-6個月以後,寶寶開始出現記憶儲存能力,不僅能區分親人和陌生人,而且對陌生人還會產生恐懼感和不安全感,於是會出現哭鬧、拒抱的怕生現象。  這種現象說明嬰兒的感知能力和識記能力在發展,是心理發展的一個正常過程,也是一種天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到了18個月以後,由於接觸陌生人的機會增多,「見多不怪」,寶寶會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感,怕生現象逐漸消失。
  • 孩子害羞怕生?可能是到了「認生期」,這樣做他會變得落落大方
    昨天,鄰居還跟我說起,家裡8個月大的孩子好像越來越害羞怕生了,除了家裡人,誰都不讓碰。前些天,帶娃走親戚,親戚看見孩子,誇孩子可愛,想要抱抱他,結果孩子又哭又鬧,弄得別人特別尷尬,最後只能遠遠地躲著他。這真的很奇怪,當初孩子滿月的時候,可是說誰抱都可以,親戚還誇他膽子大、性格好呢。現在怎麼變成了這樣,扭扭捏捏的......
  • 孩子怕生並非害羞?或者考慮「陌生人焦慮症」
    孩子過分怕生,父母應該在教育上注意這幾點: 1、切勿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 孩子怕生肯定有他們的原因,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就給孩子提上標籤
  • 孩子怕生怎麼辦?
    1、在有客人來之前,可以先提前告知孩子,將會有陌生人來,先給孩子心理準備,或者要去一個陌生環境之前,先對孩子描述那個環境是怎麼樣的,甚至可以提前帶孩子去陌生環境看看
  • 寶寶「怕生」也有規律?3歲前別說人家是膽小鬼,5種策略助社交
    專家:寶寶怕生是社會性發展的表現專家指出,孩子怕生是其社會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現,它是寶寶感知能力、辨別記憶能力、情緒發展能力以及人際關係獲得能力的綜合體現。孩子並不像成年人那樣擁有成熟的心智以及豐富的社會經驗,他需要慢慢去觀察和感受周圍的事物,而媽媽在身邊是最強大的保護,說明寶寶是有智慧的。
  • 父母的這3種做法,是導致孩子怕生的根本原因!
    許多人的孩子大概都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怕生。有的孩子即使在家裡調皮搗蛋,但是去了從家裡出去後依舊會表現的內向,躲在家長後面畏首畏腳,稍微遇到一點事兒就哭,著實令家長頭疼不已。出去轉帶孩子吧,愛哭;不帶吧,有要粘著去。那麼怎麼改變孩子膽小的這種情況呢?
  • 孩子突然開始怕生,媽媽不要急著責怪,自己先做好這三步
    孩子出生後,逐漸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並對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當嬰兒大約1歲半時,許多母親會發現這種情況。例如,當媽媽將孩子帶出去時,孩子通常會非常害怕面對陌生人,甚至在他們看到陌生人時會哭泣。許多媽媽對此無能為力,不理解為什麼孩子那麼內向?
  • 小寶寶為何怕生?
    小寶寶為何怕生?2009-11-30 09:29:18出處:39健康網育兒頻道作者:佚名  原來,3個月以內的嬰兒,雖能感知人臉的模樣,還能逐漸辨認出親近之人和陌生人,不過,卻無記憶保存能力,因此轉眼便忘。
  • 寶寶怕生怎麼辦?寶寶怕生的原因分析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寶寶怕生怎麼辦?有一種非常普遍的情形,是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把孩子所做的可笑的事向別人講述,或者讓孩子向人表演他以前的可笑動作,這些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以後孩子還怎麼敢在生人面前露面呢?   讓孩子明白,不被某些人喜歡和不喜歡某些人是很自然的,誰讓孩子明白,不被某些人喜歡和不喜歡某些人是很自然的,誰也不可能跟所有的人都相處得很好。
  • 農村老話:「女怕生在後,男怕生在前」,啥意思?有道理嗎?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其實是孔仲尼對自己的小要求,到了三十歲,要有自己的成就而且身體狀況最好 ,所謂四十不惑,就是不為無關的事影響。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要知道自然的法則和規律。總的來說孔夫子的話概括人的一生所要經歷的事情。
  • 內向和外向孩子都會有膽小和怕生的階段
    內向和外向孩子都會有膽小和怕生的階段。 第一個原因,膽小、怕生是因為孩子有物體永恆性。物體永恆性,指很多寶寶對於消失的東西,認為它永遠回不來,所有孩子會害怕膽小。比如,媽媽走了,他就認為媽媽回不來了,這尤其針對的是一歲以下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