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免費師範生政策已實施7年。這項政策為緩解農村教師師資隊伍緊缺、提升農村教師師資隊伍水平、提升農村中小學辦學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何讓這項政策繼續落實好,上周我們以《免費師範畢業生,你們還好嗎》為題,刊載了北京師範大學課題組對「2011—2013屆免費師範畢業生發展情況的調查分析」上篇,分析現狀,找尋問題,本期繼續刊載這篇調研報告的下篇,針對免費師範生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具體難點提出解決之道與具體建議。
——編 者
堅定從教志願
把好入口關,建立退出機制
免費師範畢業生招生主要方式是提前批次招生,考生報考盲目性比較大。教育部2012年出臺的《關於完善和推進師範生免費教育的意見》中表示,適當增加部屬師範大學免費師範畢業生自主招生人數,自主招生人數不超過年度免費師範畢業生招生計劃的10%。
建議在免費師範畢業生的招生階段,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認真調研師資實際需求,科學設定每年的招生數量和學科專業人數,確保招收到真正想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各高校可建立「免費師範畢業生從教志願綜合測評體系」,採取先測評再面試等方式招生,也可以嘗試在大一學期結束後、選拔有志於去教育落後地區任教的學生,給予免費政策。
教育部在2012年發布文件指出,部屬師範大學要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和師範生免費教育相關政策,制定在校期間免費師範畢業生進入、退出和轉專業的具體辦法。但截止到目前,還沒有出臺具體的實施辦法,出口還不夠暢通,操作不夠規範公開透明。
建議儘快出臺免費師範生退出的具體辦法。高等師範學校在培養免費師範畢業生一段時間後,應該進行一次基礎調查與考核,對於確實不適合或不願意從教的學生,可以允許他們在退還已享受的補助後,退出免費師範生行列。營造積極向上的競爭環境,建立免費師範生良性流動循環體制。
加強實踐教學
完善本碩一貫制培養模式
在培養方面,重點探索「整體設計、分段考核、連續培養」的本科碩士一貫制模式,打破目前本科培養、教育碩士培養相互割裂的局面。在課程結構上,開設模塊化、選擇性和實踐性強的教師教育課程。構建課程結構合理、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加強職業信念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融入師範生培養全過程。鼓勵將教書育人楷模、一線優秀教師請進課堂等方式,豐富師德教育的內涵與形式。
同時,突出實踐導向的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改革。目前我們的大學、研究生教育與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結合不夠緊密,應建立規範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踐教學貫穿培養全過程,分段設定目標,確保實踐成效。
探索建立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的協同培養新機制。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程資源、教學團隊、實踐基地、教學研究及培養質量評價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協同,建立穩定的教育實踐基地、教育實踐經費保障機制,切實保障師範生到中小學教育實踐不少於1個學期。實行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師範生的「雙導師制」。建設教育實踐管理信息系統平臺,探索教育實踐現場指導與遠程指導相結合的新模式。充分發揮利用第二課堂作用,在師範生群體內開展教學技能大賽、未來教師大賽等形式多樣的教師技能教育,切實提高師範生教育教學水平。
暢通就業渠道
建立「跨省就業」機制,縮短服務年限
2011年《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免費師範畢業生就業相關政策的通知》,規定了可以跨省就業的三種情況:志願到中西部邊遠貧困和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任教的;在學期間父母戶口遷移至省(市、區)外的;已婚需要遷移至配偶所在地中小學任教的。
據大部分免費師範生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門規定,跨省就業為特殊情況,需培養學校、就業省份教育行政部門同意,生源省教育廳批准。在已經出臺政策的省份中,雖沒有明文禁止跨省就業,但多數省份以「人才過剩」為由拒絕接收外省生源,也有少部分省份以「需要高層次教師」為由拒絕放人。跨省就業手續的審批周期太長,程序比較繁瑣,客觀上使學生的求職成本增加。因此,建議建立「西部省際跨省就業」機制,簡化審批程序,允許免費師範畢業生跨省就業,保證免費師範畢業生的崗位工作落到實處。
目前,各省市對跨省就業、民辦學校任教、支教農村、公招考試等重點環節限制比較多,導致相同專業不同省區畢業生的就業層次、就業選擇和就業時間差異較大。建議應放寬政策限制,放開到西部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民辦學校任教的政策,同時禁止免費師範畢業生參照公招考試方能聘用的地方性政策,確保國家政策的統一實施。
按照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原則,建議對於免費師範畢業生服務年限予以調整。《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規定,畢業生必須從事中小學教育10年以上。目前,各省份規定的服務期不盡相同,如北京市實行5年服務期制度。新加坡對享受新加坡政府獎學金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在當地服務的年限規定,是3至5年。臺灣地區公費生取得教師證書後,其最低服務年限以在校受領公費之年數為準,一般為4至5年。從國內外經驗、優秀教師的養成、師範生的自身發展等方面考慮,師範生的服務期以5年左右為宜。
同時,服務期制度應有助於調動師範生的積極性、有助於形成開放競爭的人事制度。根據調查,我們了解到5年左右也是一個教師專業發展成熟的關鍵期,大部分學生5年後,還是選擇願意繼續留在教育領域工作。
提高地位待遇
增加農村教師工資和津貼
免費師範畢業生一致認為,提高工資水平是有效的激勵措施。中國教師的工資制度還不成熟,一方面教師工資增長不是市場化自然遞增,而是依託政策脈衝式增長;另一方面,教師工資存在嚴重的地區差異、城鄉差異。發達與欠發達、老少邊窮島地區,在人均年績效工資上差異較大,不利於激勵教師到欠發達地區和老少邊窮島地區任教,更不利於教育的均衡發展。建議建立專項補貼措施,鼓勵免費師範畢業生到農村和邊遠地區工作。
國際上已經有對於偏遠地區農村教師的特別政策。一是提供獎金和補償金,例如澳大利亞的邊遠農村學校教師獎勵計劃。二是增加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或者省級財政統籌教師工資,保證財力薄弱地區的教師工資和獎金,例如日本、韓國的教師工資主要由國家和省級負擔。三是為赴困難地區和困難學校任教的教師提供特別的專業發展機會,例如澳大利亞為去艱苦地區的師範生提供高額培訓經費。四是打破過去單一的工資序列,根據教師短缺的類型、根據市場需求調節不同地區不同學科的基本工資,例如瑞典實行的薄弱地區「教師個別化工資制度」。
根據管理學研究,報酬獎勵要超過原收入的1/4才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建議對免費師範畢業生設立專項的農村從教獎勵計劃。凡在農村學校服務兩年期滿後,仍志願留在農村學校尤其是邊遠地區學校工作的免費師範畢業生,要按一定標準提供獎勵津貼,獎勵性津貼不低於當月工資收入的20%,並在繼續教育、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社會保險等方面優先考慮。
《 人民日報 》( 2015年02月12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