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算命:故弄玄虛的消費欺詐

2021-01-09 檢察日報

  

  劉俊海

  

  劉鵬飛

  

  陳耀東

  門診問題:

  如何看待網絡算命行為?怎樣加強對網絡算命的監管?

  門診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長 劉俊海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 劉鵬飛

  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 陳耀東

  專家觀點:

  ◇「算命大師」通過大數據整合,給顧客算命獲利,對消費者構成消費欺詐。消費者有權要求算命店鋪退錢,如果詐騙金額達到一定數額還可能構成詐騙罪。

  ◇算命店鋪通過算命盈利,實際上是宣傳封建迷信的行為。對傳播宣揚封建迷信的單位,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可處以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網際網路平臺要自覺抵制封建迷信,對進駐網店加強資格審查和日常監管。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聯合出手,抵制封建迷信,違法必究。

  算命還能網購?最近,封建迷信搭上網絡快車,一些算命店鋪號稱「先算基本情況,後算未來態勢」,做起了在線卜卦、AI看相的生意,「如果基本情況算得不對,可以退款。算事業、子女、財運、婚姻、健康等」。網友趨之若鶩,有些店鋪月銷量竟然超過8000單。

  對此,受訪專家指出,算命店鋪用算命盈利的行為,實際上是宣傳封建迷信。「算命大師」通過整合大數據,給顧客算命獲利,對消費者構成消費欺詐。

  構成消費欺詐

  「我最近工作壓力大,晚上總是做夢。」重慶市南岸區的羅女士說,她在淘寶網上花了260元算了一次命,但所謂的大師不但沒有給自己指點迷津,反而讓自己產生了種種質疑。「當我追問時,沒想到大師把我拉黑了。」羅女士說。

  在一些電商平臺,記者輸入「算命」這一關鍵詞,搜索結果顯示,出現了許多與算命相關的店鋪,表面上看,這些店鋪大都是賣一些與「算命」「周易」等相關的書籍,進去後發現卻是在做算命的生意。

  「真大師平臺,每位大師都有多年的經驗,可以先算前事」「客人覺得不準,即可退款」。記者發現大多數店鋪也都有類似的承諾。而算命的收費也根據顧客不同的需求有所不同,價格大都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也有一些「個人全項分析測算」價格高達1200元。

  這些「算命大師」真的通曉前世今生,可以預測未來嗎?

  瀋陽的劉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最近在淘寶找了一家銷量比較高的算命店鋪,「因為最近運氣不太好,所以想看看以後的財運如何。」在提出測算內容後,「算命大師」和劉女士互加了微信。「整個算命過程都是通過微信完成的,大師要了我的生辰八字,然後給我推測未來運勢。」

  然而,「算命大師」並沒有給劉女士明確的答覆。「大師跟我說我是1990年出生的,屬於金命,給我介紹了金命人的命格。感覺說得太泛泛了。」劉女士說,大師說的內容適用於所有金命人,並沒有針對她個人的情況詳細測算,最終也沒有說明劉女士的財運到底如何。

  因為感覺算得不準,劉女士之後拉黑了「算命大師」的微信。但算得不準為何不申請退款呢?「畢竟給了自己的生辰八字,有些害怕,也就幾十塊錢,損失就損失了吧。」劉女士說。

  另據媒體報導,所謂的「先算前事」也是巧用障眼法的勾當。在加上顧客微信後,「算命大師」會根據其朋友圈的內容和用戶註冊時的暱稱、帳號等個人信息來推測顧客的年齡、職業等,再以算命的方式回復顧客,以此獲取顧客的信任。

  「『算命大師』通過大數據整合,給顧客算命獲利,對消費者構成消費欺詐。」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算命大師」利用顧客對不確定命運的擔憂,虛構假象來掙錢,並以此為核心商業模式長期從事此類營生,就是詐騙。「遇到此類詐騙,消費者有權要求算命店鋪退錢,如果『算命大師』詐騙金額達到一定程度還可能構成詐騙罪,要負刑事責任。」

  而顧客不經意間洩露給「算命大師」的個人信息,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耀東認為,可能會涉及民事侵權。「收集使用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內容要合法,程序要正當,應當徵得被收集人的同意。」陳耀東說。

  涉嫌宣揚封建迷信 消費者可舉報

  針對網絡算命,記者採訪了淘寶工作人員,對方回應,算命店鋪大都在經營過程中引導消費者前往微信、QQ等社交平臺上進行算命活動,及時發現此類店鋪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消費者發現此類店鋪,可以舉報,同時也要注意留存證據,比如與店鋪客服的聊天記錄等。」淘寶工作人員稱。

  淘寶工作人員還表示,根據淘寶規則,目前對於算命類軟體等違反公序良俗、宣揚封建迷信類的商品及服務,平臺會進行管控,一旦發現將根據情節嚴重情況進行扣分等處理。當扣分達到一定程度,也會有對應的處罰,包括商品連結下架、店鋪關閉等處理。

  記者查閱相關法律法規時發現,《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製作、複製、查閱和傳播宣揚封建迷信。

  「算命店鋪用算命盈利的行為,實際上是宣傳封建迷信的行為。」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鵬飛表示,根據規定,對傳播宣揚封建迷信的單位,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可處以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如果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除此之外,劉鵬飛進一步表示,電商平臺也有責任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證網絡安全、穩定運行,防範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有效應對網絡安全事件,保障電子商務交易安全。

  平臺要加強審查 相關部門要強化執法

  受訪專家表示,網絡算命熱銷折射出的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現代人的精神迷失。他們在遇到挫折時,想通過「命運」來尋求一種精神慰藉,這給了故弄玄虛的「算命大師」招搖撞騙的空間。同時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網絡算命大都無本萬利,具有入行門檻低、投入成本低、營業收入高的特點,也讓不少人動起了歪心思。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劉俊海認為,消費者一定要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科學理性消費,遠離封建迷信;網際網路平臺要自覺抵制封建迷信,對進駐網店加強資格審查和日常監管。他同時建議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聯合出手,抵制封建迷信,違法必究。

  網絡算命遊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在法律邊緣試探,而且對此類行為的監管,目前還存在薄弱環節。劉鵬飛建議,加強相關法律的明確規定,從相關行為的性質認定、判斷標準、處罰方法、執法部門等方面作出更加明確具體的可操作性規定。

  「媒體也要加強對封建迷信騙局典型案例的宣傳,讓群眾對利用封建迷信詐騙的行為有更直觀的認識,了解相關防範常識。」劉鵬飛說。

相關焦點

  • 算命還能網購?專家:傳播迷信違法 涉事店鋪構成消費欺詐
    對此,受訪專家指出,算命店鋪用算命盈利的行為,實際上是宣傳封建迷信。「算命大師」通過整合大數據,給顧客算命獲利,對消費者構成消費欺詐。  網絡算命構成消費欺詐  「我最近工作壓力大,晚上總是做夢。」
  • 「網絡算命」暗藏騙財陷阱
    網上算命、在線佔卜,你體驗過嗎?可以預知前程、趨吉避兇、消災解難,如此神乎其神竟然有的還不收錢?這種網上算命還有人信?實際上不僅有人信,這一行還挺火的。那麼,這種網上算命靠譜嗎?免費算命藏著哪些騙局?本期e查到底將為您一一揭曉。「算命先生」搭上網絡快車有的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寄希望於「算命」改變命運。
  • 「淨網2019」網絡算命,故弄玄虛的詐騙!
    算命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現象在中國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每個時代的大部分人都有過算命的經歷網絡的發展極大拓展了算命的活動空間使得算命這種現象網絡的土壤裡空前繁榮也正因為有些有心人看到了網絡算命的需求很大,認為其間有利可圖,可以從中賺大錢、幹大事,於是網絡算命騙子誕生了,從而就有了各樣千奇百怪的算命騙局和方法。
  • 網絡算命騙得2400餘萬,「逆天改命」哪有終南捷徑
    人們對未知都有一種恐懼,尤其是當自己一時陷入困境的時候,更會想著把虛無縹緲的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再加上好奇心作怪,和對終南捷徑的無限嚮往,大抵構成在科學發達、資訊便捷的今天,算命行業依然未消,甚至能乘上「網際網路+」浩蕩東風,與時俱進地將「卦攤」擺上網絡的基礎邏輯。換而言之,「網絡算命」本身就遊走在法律的邊緣。
  • 網絡算命亟需嚴管-網絡|算命|亟需|原創-鹿科技
    近日,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發展,八字、佔星、紫微鬥數、塔羅牌等算命方式通過新渠道發展業務,與街頭擺攤的算命先生廉價且鬼鬼祟祟的形象不同,這些網際網路「算命人士」涵蓋男女老少各色人群.他們以老師自稱,公然在社交網絡上拉客,所謂諮詢費動輒千元起步.由於都是私下交易,他們沒有被納入監管,也不用納稅,而痴迷這種網絡算命的消費人群,即便是發覺自己被當成了韭菜
  • 網絡「佔卜」,是「算命」還是「算錢」?
    搭上網際網路快車的佔卜術在網絡上搜索關鍵詞「佔卜」「算命」,各式各樣的佔卜廣告會映入眼帘。塔羅牌佔卜、星盤卜卦、紫微鬥數……種類繁多的佔卜術搭上了網際網路快車,由線下轉戰線上,不僅存在於網店、手機軟體以及社交媒體,在多個視頻、直播平臺也有體量龐大的相關視頻獲得了超百萬次的播放量。
  • 圖說時事"網絡算命"消費陷阱:算不來命,算沒了錢
    算不來命,算沒了錢    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發展,讓八字、佔星、紫微鬥數、塔羅牌等算命方式通過新形式呈現給網友記者近日採訪發現,「網絡算命」要價頗高,還有價值不菲的所謂消災物品(11月12日《工人日報》)。  令人遺憾的是,既是封建糟粕也是消費陷阱的網絡算命,如今正披著「娛樂項目」「流行文化」的外衣招搖過市。由於「網絡算命」這類「服務產品」,本身就是不被法律承認的,那麼有關的交易就很難得到有效的規範,由此引發的糾紛也很難得到及時的維權救濟。花幾萬塊在網上算命,不僅改變不了命運,錢也打了水漂。
  • 網絡算命亟需嚴管
    近日,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發展,八字、佔星、紫微鬥數、塔羅牌等算命方式通過新渠道發展業務,與街頭擺攤的算命先生廉價且鬼鬼祟祟的形象不同,這些網際網路「算命人士」涵蓋男女老少各色人群.他們以老師自稱,公然在社交網絡上拉客,所謂諮詢費動輒千元起步.由於都是私下交易,他們沒有被納入監管,也不用納稅,而痴迷這種網絡算命的消費人群,即便是發覺自己被當成了韭菜
  • 【網絡闢謠】線上「佔卜」「算命」,靠譜嗎?
    【網絡闢謠】線上「佔卜」「算命」,靠譜嗎?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形式不同,但網絡佔卜與傳統算命並無本質不同,只不過藉助包裝和營銷,網絡上的佔卜術會顯得更加神秘和「高大上」,藉助網際網路算命也更加方便快捷。幾張塔羅牌真的能預測未來嗎?「佔卜都帶有較強的模糊性,並不是精準的測算,實際上只是用相對模糊的語言換取受眾的認可。」
  • 西安寶安紫韻小區戶型圖未標出煙道位置 業主質疑:存在消費欺詐
    業主王女士覺得開發商存在消費欺詐。「無論是我買房的時候,還是籤合同的時候,開發商以及銷售人員自始至終沒告訴我臥室走道這有一個煙道。」對於業主質疑,在售樓及籤合同時,銷售方所出具的宣傳冊及合同中的戶型圖均未顯示該煙道,存在消費欺詐。售樓方解釋到:「圖紙上戶型圖僅供參考,主要體現房屋的主體牆面,像煙道這種細微的結構在戶型圖中不屬於必須呈現的。」針對王女士質疑,消費欺詐一事,多方表示將會積極和業主協調解決。
  • 網絡算命,你試過嗎?
    提到算命,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騙子。他們利用人們遭遇迷茫時的心理,通過含糊其辭的說法,讓被害者上當受騙。「我最近工作壓力大,晚上總是做夢。前幾天聽同事說,淘寶上也能算命。然後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搜了一下,沒想到還挺多的。」
  • 躥紅的網絡算命是高效智商篩選器
    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發展,讓八字、佔星、紫微鬥數、塔羅牌等算命方式通過新形式呈現給網友,甚至一些微商還以此作為引流的手段。但記者近日採訪發現,「網絡算命」要價頗高,還有價值不菲的所謂消災物品。不管是傳統算命還是網絡算命,其本質玩法都是一樣的,即「文字話術」「概率遊戲」和「心理陷阱」。算命先生慣常裝神弄鬼、語焉不詳、模稜兩可,其給出的「明確預測」很少,但總歸也有一半蒙對的概率。換而言之,他們至少有50%的概率猜對,但凡職業生涯夠長,久而久之、日積月累,很容易就成了「神準」「非常靈」的大師了。
  • 電腦「算命」背後的「坑」這麼大
    微信「算命」預測「過去與現在」市民的個人信息被盜「一款手機遊戲,輸入您自己的名字,您可以「預測」「過去和現在」,但是垃圾郵件不斷出現。這是偶然的「收穫」嗎?」一位女士抱怨,她的經歷的是微信時光中非常受歡迎的佔卜遊戲。只要輸入真實的個人信息,就可以「算命」。用戶還可以與其他朋友共享測試結果,並提醒其他朋友參加此遊戲。另一位先生也有同樣的經歷。
  • (生活觀察)透視線上佔卜的亂象|網絡詐騙|算命|透視|塔羅牌佔卜|...
    (小標題)搭上網際網路快車的佔卜術在網絡上搜索關鍵詞「佔卜」「算命」,各式各樣的線上佔卜廣告會映入眼帘。塔羅牌佔卜、星盤卜卦、紫微鬥數……種類繁多的佔卜術搭上了網際網路快車,由線下轉戰線上,不僅存在於網店、手機軟體以及社交媒體,在多個視頻、直播平臺也有體量龐大的相關視頻獲得了超百萬次的播放量。
  • 該給網絡算命算一算「法律命」
    一些微商還把網絡算命作為引流的手段。據媒體報導,「網絡算命」要價頗高,還有價值不菲的「消災物品」,網友要當心被「割韭菜」。(11月12日《工人日報》)網際網路的發展,給算命行業提供了新的「機遇」,現在,形形色色的「算命大師」也上網玩起了高科技、智能化,靠遠程諮詢、軟體看相等手段替人求財問媒、祈福消災。
  • 躥紅的網絡算命是更高效的智商篩選器
    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發展,讓八字、佔星、紫微鬥數、塔羅牌等算命方式通過新形式呈現給網友,甚至一些微商還以此作為引流的手段。但記者近日採訪發現,「網絡算命」要價頗高,還有價值不菲的所謂消災物品。某算命App諮詢模式當中,線上的算命先生按照等級制度,等級最低的90分鐘收費達到1200元,等級最高的90分鐘收費高達1萬元。(新華社)對未來與未知的恐懼,從來是人性深處最隱秘的弱點。正因為此,算命預測之術自古有之、興盛不絕。不管是傳統算命還是網絡算命,其本質玩法都是一樣的,也即「文字話術」「概率遊戲」和「心理陷阱」。
  • 算命人故弄玄虛憑姓名預測前程
    而旁邊正坐著一名中年男子,對圍觀人群故弄玄虛地講述著。「五行信息和數理,搭配不好會害你。」不僅給個人起名測名、改名。還可以給企業、公司、招牌起個好名字,而展板下方也醒目地寫著諮詢電話與地址。這人很神秘地給路人發名片,自稱「多年師從名家,藉由名山大川得到啟發,潛心研究姓名,而自成一家」。「我的學說不是迷信,而是正宗的『姓名學』,和醫學、法學一樣的系統科學。」
  • 網絡算命大肆收割是危險的「技術賦能」
    黎青/繪  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發展,讓八字、佔星、紫微鬥數、塔羅牌等算命方式通過新形式呈現給網友記者發現,某算命App諮詢模式當中,線上的算命先生按照等級制度排序,等級最高的「侯」先生90分鐘收費高達1萬元。(11月12日《工人日報》)  算命之術,歷來鼓吹「信則靈」,換個說法,這實則就是「願者上鉤」。會去算命的人,更可能相信「算命」,這在邏輯上是必然的。而隨著「網絡算命」的興起,算命這一古老的行業,也發生了某些顯著的變化。
  • 破解「網絡算命」騙局
    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發展,讓八字、佔星、紫微鬥數、塔羅牌等算命方式,穿上「新衣」呈現給網友,甚至一些微商還以此作為引流的手段。但「網絡算命」要價頗高,許多網絡算命者「算命」的同時,也在算計著別人口袋裡的錢財,有價值不菲的所謂消災物品被作為商品在網上售賣,因此有不少希望能夠通過網絡算出自己前程的網友被「割韭菜」收了「智商稅」。
  • 網絡佔卜「預知未來」,套路還是騙局?
    塔羅牌佔卜、星盤卜卦、紫微鬥數……在網際網路上檢索關鍵詞「佔卜」「算命」,各式各樣的線上佔卜廣告映入眼帘。記者調查發現,線上佔卜不僅讓沉迷其間的年輕人日益缺乏直面困境的勇氣,其本身更是魚龍混雜、亂象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