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自古以來就被中華民族賦予了特殊的含義,被稱為「百兵之王」

2021-01-10 琉璃歷史說

「百金戰袍雕鶻盤,三尺劍鋒霜雪寒」,劍這種兵器自古以來就被中華民族賦予了特殊的含義,被稱為「百兵之王」。自先秦以來,劍就被作為一種重要的兵器而運用到戰爭之中,並作為一種重要武器而大量裝備。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劍似乎自漢代以後就逐漸離開了金戈鐵馬的戰場,取而代之的則是以環首刀為代表的單手刀,如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唐刀」也是由其發展而來,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

▲唐刀與漢劍,兩種當下最火爆的華夏短兵

其實,在唐朝滅亡後到元朝建立前這一段時間,曾經隱退戰場的劍再次回歸了戰場,並成為了各政權麾下將帥士卒們的重要武器,甚至就連遼、夏、金這些少數民族政權,也會用劍武裝軍隊,其中西夏更是以「夏國劍」聞名四海。在影視作品中,遊牧民族所經常使用的彎刀和衙役官差所攜帶的牛尾大片刀,前者要到南宋時期才出現,後者則要等到清代末期了。

▲在影視作品中經常登場的馬刀和牛尾刀其實在兩宋時期的中國還不甚流行

劍在兩宋時期的「復興」,究其原因,與兩宋時期的戰場形勢是分不開的。經過了中唐以來中原王朝的持續衰落,關乎騎兵這一重要兵種強弱的主要產馬區——隴右地區已被異族侵佔,中原地區喪失了獲得足夠戰馬的渠道,騎兵也隨之衰落了。

▲隴右地區亡於異族,使中原王朝喪失了建立強大騎兵的物質保障

騎兵的衰落,導致與騎兵有關的武器在軍隊中的裝備也隨之減少,反之步戰武器則逐漸增加。刺擊類兵器因此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劍因此重新成為了軍隊中的重要武器。

▲一把現存的宋代鐵劍

劍在兩宋時期復興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重甲時代」的來臨。隋唐以來,中原王朝的各種先進技術隨著與周邊民族的交流不斷向外傳播。在統治者的支持甚至鼓勵下,中原周邊各少數民族的手工業水平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宋代重甲

手工業發展的一大表現就是冶金業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武器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鋼鐵兵器、甲冑的裝備越來越多。與兩漢時期相比,因為周邊民族冶金水平低下所以漢朝軍隊可以「以一當三」甚至「以一當五」的時代,可以說有了天壤之別。

▲唐朝以後,中原周邊的少數民族相繼裝備更精良的裝備

通過對現存的遼代冶鐵遺址的考察,可以發現遼朝的冶鐵工藝相當成熟,遼朝工匠已經掌握了建設煉鐵高爐的技術。並且,根據對殘留下來的鐵渣的分析,遼朝工匠會對生鐵「炒煉」以進行二次加工,可見此時遼朝工匠可能已經掌握了「炒鋼」的技術。大量出土的遼代農具和鐵製品,也間接說明了遼代冶鐵業的發達。

▲遼代冶鐵爐遺蹟

面對越來越多的甲冑之士,持刀揮砍往往難以對其造成什麼傷害,唯有刺擊甲冑的縫隙方能對其造成傷害。因此,雙面開刃、相對輕靈而適合刺擊的劍,重新進入軍隊的裝備序列也就不難理解了。在長兵器無用武之地的甲士混戰中,劍這種輕便靈活並且能直擊要害的武器,往往會獲得歡迎。其原理,類似於板甲興起後刺劍在歐洲的勃興。

▲宋代持劍天王像

根據宋代兵書《武經總要》的記載,北宋時「近邊臣乞制厚脊短身劍,軍頗便其用」。因為混戰中,長度過長的劍反而不善於靈活使用,長度較短才能靈活使用,擁有較厚的劍脊則是有利於增強劍的強度使其不易折斷。可惜因為蒙元入主中原後,大量銷毀漢人兵器,導致這種劍存世極少,對了解這種厚脊短身劍的真容有了一定困難。

▲《武經總要》中描繪的劍

好在這種厚脊、短身劍在宋朝的大敵遼朝的墓葬中也有發現,在霍林郭勒遼墓出土的一件遼代鐵劍就是類似形制。其劍尖為三角形,橫剖面為菱形,劍身寬3釐米,厚1.2釐米,全長53釐米。遼聖宗時,聖宗命漢人劉遂教授駐紮在幽州的神武軍士兵劍法,可見為了應對宋軍的劍士,遼軍也有樣學樣,培養自己的劍士軍隊。

▲現存的遼代鐵劍

因為劍在唐末以來的地位上升,很多有志於軍旅的兵將甚至文人都爭相學習劍術,並以高超的劍術揚名立萬。如北宋初年的大將王彥升就以劍術揚名,也因其劍術高超,獲得了一個「王劍兒」的稱號。真宗時,代州有一名叫李光輔的進士善於劍術,宋真宗還對其予以表彰。

▲宋代繪畫《朝元仙仗圖》中描繪的宋劍

因為劍術在步戰中的優勢,劍術高超的人往往能夠「以一當十」。北宋武將桑懌善於用劍,早年桑懌在郟城的時候,遇到郟城縣尉緝拿強盜的隊伍,桑懌與其同行。結果到了強盜的巢穴時,縣尉退縮了,桑懌便一人拔劍衝進賊巢,殺死數個強盜後,剩下的強盜就全部投降了。將這些強盜送往官府後,桑懌聽聞附近還有強盜,便一人去追繳,結果幾番下來,臨近州縣的強盜一掃而光,桑懌也因功被升為郟城尉。

▲現存的宋代隨葬品劍

當然,宋代的劍除了用作實戰兵器,有時還被拿來作為表演的道具來威懾敵軍。宋太宗親徵北漢時,宋軍很快就打到了北漢國都太原城下並開始了圍攻。宋太宗挑選了數百精兵,教授他們劍舞,在太原城下表演,城中的北漢人看到宋軍劍舞,無不膽戰心驚。所謂劍舞就是繼承自唐代的「飛劍術」,具體表現為將劍擲向高空,再以各種姿勢接劍,在旁人看來驚險無比。圍攻太原時,恰逢遼朝使節前來,這番表演讓遼朝使節也目瞪口呆。

▲攻城與劍舞表演,在宋軍的雙重打擊下太原最終被攻克

隨著蒙元王朝的建立,劍在軍事上的發展又再次陷入了低潮。一方面因為蒙元以強大的騎兵集團獲得天下,適合步戰的劍對於蒙古人來說泛用性不強,所以裝備量很小(一些劍術高超的蒙古勇士但是樂於在步戰時使用劍作為武器,但是數量較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一種新的既適合刺擊又適合劈砍的武器已經出現了,這就是在明、清兩代將近五百年的時間裡一直作為軍隊中重要兵器的雁翎刀。「大將南徵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這首明朝嘉靖皇帝寫給重臣毛伯溫的詩讓很多了解的或者不了解的人,都知道了雁翎刀的威名。

▲現存的館藏雁翎刀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託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

相關焦點

  • 民俗專家:粽子戰國時被賦予道德含義,晉代時正式定為端午食品
    民俗專家表示,粽子戰國時被賦予道德含義,晉代時正式定為端午食品,它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粽子初名「筒粽」,用竹筒裝黏米,以草木灰汁煮熟,色、香、味別具特色,且能清熱降火,調理胃腸,是一種時令食品。粽子的出現,標誌著歲序轉入夏季,是一年生活轉折點的信號,最初並無特殊紀念意義。
  • 《玄天之劍》 將「兵魂」烙上星座的印記
    久遊網2011年度大作《玄天之劍》即將揭開帷幕,在早前公布的一則視頻中我們已對此款新作窺測到一二,其「兵魂」系統不僅酷炫多變、眼花繚亂,更是戰鬥中不可缺少的好夥伴。我們首先來回顧下精彩視頻:視頻>>> 在視頻中不難發現,兵魂形態各異,千姿百態,但同時其實也暗嵌不同的性格特徵,在星座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也來為各個星座盤點一下他們的專屬兵魂吧。天蠍:神秘幽影蛛天蠍,一個別具一格的星座,恩怨分明,冷靜決絕,謹慎敏銳,卻又魅力無窮,如此迷人的星座搭配兵魂「幽影蛛」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 腳底長痣的特殊含義
    在相學裡對腳掌有痣之人,常會給予極高的稱許,並能位居極品之貴。歷史的書籍裡,對此曾有許多記載,也可說明其應驗的準確度。所以,當您發覺你的腳底板有痣時,那您可要好好珍惜,因為那是富貴雙全之表徵。  那麼腳底長痣又有著什麼樣的含義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山海經》記載的這種花,被稱為是「百草之王」,如今已經滅絕了
    《山海經》記載的這種花,被稱為是「百草之王」,如今已經滅絕了山海經這本書可以稱為是上古時期的百科全書了,因為書中記載了非常多的事物,這本書中就有很多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東西,特別是那些野獸,雖然說其中一部分的野獸已經被專家們證實還存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但是山海經之中也記載了很多的花花草草
  • 色彩賦予的含義與配色
    千萬年來的生活實踐,每種色彩這一物理學上的光波賦予了特別的象徵意義。色彩所形成的含義各有不同: 紅色——熱烈、喜慶、激情、闢邪、危險、速度、歡樂 橙色——溫暖、事物、友好、財富、警告、豐收 黃色——豔麗、單純、光明、溫和、活潑 綠色——生命、安全、年輕、和平、新鮮、醒目 青色——信任、朝氣
  • 道教伏魔神器桃木劍,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
    影視劇中,道士右手持桃木劍,左手握三清鈴,腳踏禹步,口念道家神咒,顯得威風凜凜而又充滿宗教神秘感。桃木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鎮宅、納福、闢邪、招財等多重作用,所以桃木劍不僅道士用,普通人家中也有不少懸掛者。為何桃木劍會有如此神奇的功能?首先要從它的原材料——桃木開始解讀。桃木,又被稱為「仙木」、「降龍木」,為五木之精,自古以來便有「鎮宅闢邪、驅邪納福」之說。
  • 《流星蝴蝶劍OL》全職業特點解析
    《流星蝴蝶劍OL》作為一款東方功夫武俠網遊,其全職業DPS輸出理念不僅讓人眼前一亮,也讓更多武俠愛好者們對於各職業的特有武功絕學好奇不已。行走江湖,沒有一身好武功,既不能自保更不能行俠仗義。因此,無論你選擇的是何職業,首先便要了解《流星蝴蝶劍OL》中六大職業的特點。 為了迎接12月16日「不刪檔開放內測」,《流星蝴蝶劍OL》項目團隊精心打造的最新視頻也已曝光!
  • 為什麼木星被稱為行星之王?
    其中有一個神秘的行星,被稱為行星之王,那就是木星。那麼為什麼木星被稱為行星之王呢?木星在太陽系中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其實我國在古代就發現了木星,稱為「歲星」,它繞著太陽公轉一周為12年,我國曆法中的地之也是12年,代表12生肖生命的輪迴。木星就像掛在天上的一個時鐘,古人通過它那規律的運行記載天幹地之。小編真的很詫異,古人沒有望遠鏡,是怎麼發現木星並利用她的周期就行曆法演算的?
  • 有何特殊含義?
    有何特殊含義?關關注軍事史的朋友們,對07式禮服不會陌生。其實,07式禮服是非常常見的。在每一年的上將軍銜授銜儀式上,都能看到身穿禮服的將軍。大家可能好奇,禮服上的「黃繩子」,究竟什麼來頭?又有什麼含義?
  • 九九重陽節的特殊含義 重陽節的有什麼寓意
    九九重陽節的特殊含義 重陽節的有什麼寓意時間:2018-10-17 12: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九九重陽節的特殊含義 重陽節的有什麼寓意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
  • 中華法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法文化雖遇百折而不撓,勇克時艱,代有興革,形成了內涵豐富、特點鮮明、影響深廣的中華法文化體系,並因其連續性、特殊性、包容性,成為世界法文化史上最為絢麗的一章。中華法文化在形成與發展的漫長歲月中,表現出深厚的物質基礎、強大的動力資源、堅韌的韌性性格,所有這些可歸結為一個基因,那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 《七劍》七劍介紹:七把劍分別代表不同含義
    此七劍是晦明禪師在天山上,經過七個不同劍的境界,分別代表不同含義。晦明大師棄塵世而深居天山顛峰,數十年成鑄劍宗師,鑄成七把寶劍。七劍乃莫問,遊龍,青幹,競星,日月,舍神,天瀑。此七把劍代表晦明大師在天山上經過的七個不同劍的境界,分別有不同的含義。莫問劍使用者:傅青主。
  • 世人只知道亞瑟王的石中劍,卻不知跟隨他徵戰的,是誓約勝利之劍
    今天,給大家講講亞瑟王的故事。騎士王,又叫亞瑟王,其本身,是歐洲中世紀傳說中的人物。他的本名叫亞瑟·潘德拉貢,現今人們對他所認知的,大都是通過凱爾特神話和中世紀的野史文獻。其本人,是並未真實的存在。現世關於亞瑟王的傳說、石中劍、圓桌騎士團、梅林等,更是出自於一本奇幻小說中。有學者和歷史學家等,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挖掘。他們認為,亞瑟王的原型,是五世紀中葉不列顛人的著名領袖。
  • 泰拉瑞亞1.4最終之劍怎麼合成-1.4天頂劍最新合成攻略
    泰拉瑞亞1.4最終之劍怎麼合成  最終之劍就是指zenith這把武器,這是一把戰士武器,暫時還沒有官方翻譯,但是玩家一般都稱作天頂劍或最終之劍。  作為遊戲內的終極武器,最終之劍的合成方法也非常特殊,不是使用普通的材料合成,而是需要用十把成型武器來進行合成。  這十把武器分別是銅短劍、無頭騎士劍、波湧之刃、彩虹喵之刃、狂星之怒、種子彎刀、附魔劍、星怒、養蜂人和泰拉刃。  其中在1.4版本剛更新的時候,是不需要養蜂人的,該武器是在1.4.0.3補丁更新後才加入合成列表的。
  • 江山社稷中的社稷,皇天后土中的后土,具體含義可有幾人知?
    江山社稷中的社稷,皇天后土中的后土,具體含義可有幾人知?在上一篇圖文中,老龍曾經對大家有過提示,湯在推翻夏的統治建立商朝後,實行「屋夏社」(另外單獨發文),那麼本篇圖文《江山社稷中的社稷,皇天后土中的后土,什麼含義又有幾人知?》
  • 兵家四大門派之「兵技巧家」與「兵陰陽家」兩派首席掌門人
    ,《漢書》將兵法家分為四大流派,即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技巧家、兵權謀家。看來,後世將伍子胥奉為奇門遁甲之術的宗師,也是有一定淵源的。 總之,伍子胥不僅是個軍事家,且身兼兵技巧與兵陰陽之能,可以說是兩派首席掌門人了。於是,在吳王闔閭的支持下,伍子胥很快打造出了一支擁有三萬兵力的水陸兩棲作戰部隊。這是由於吳國地處江河縱橫的水網地區,百姓習水性、擅舟楫,精於水鬥,往若飄風,去則難從,所以吳國的水軍,天下聞名。
  • 獅子座憑什麼被稱為星座之王?
    Music: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 -獅子座憑什麼被稱為星座之王- 1、獅子是百獸之王,而獅子座也將這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就是天生的王者。
  • 金光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劍無極
    人氣王,當仁不讓而今天這位主角人物只要一出場就令人期待無比,伴之激動人心的BGM節奏與不可或缺的武戲情節,以及被官方一再確認為不倒的「人氣王」,沒錯,他就是風間烈 A.K.A 劍無極,同時也被道友眾戲稱為「史家第四子」或者
  • 每日兵器:戲說劍史▏寶劍變遷你知道嗎?
    (上圖為《刀兵相見》一書中收錄的清代龍泉劍)在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之後,乾隆期是國家較為平和繁榮的時期,滿族執政者逐漸接受漢文化和藝術,除治國之外主要精力均投入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和手工工藝活動。(上圖為國家博物館所藏,五代王處直墓出土彩繪石雕柱劍武士像)(上圖為刀友皇甫江先生研磨的刃部嵌鋼的劍,明清刀劍放棄漢唐宋以來的包鋼法,轉用較簡單的刃部嵌精鋼法)從刀劍的傳說來看,鐵劍的製作技術大致成熟於春秋戰國時期,但是鋼鐵刀劍的巔峰期和大規模裝備軍隊是在漢代,漢代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裡的一道分水嶺,也是武器刀劍的一道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