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北京站車站大樓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之一榜上有名。
1959年9月15日
《東方紅》鐘聲響徹北京上空
新建北京站正式開通運營
六十年來,北京站作為
祖國和首都的迎賓之門
向八方來客展示著鐵路形象
也見證了祖國和鐵路的發展變遷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聽一聽
這座歷久彌新的「中華第一站」的故事
1958-1959
誕生:譜寫建築史詩
▲1958年的北京站,今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
時間回到1958年,前門火車站(老北京站)猶如一位垂暮的老人支撐在正陽門的旁邊。這座使用了將近60年的老站,風貌及其設施設備已經十分陳舊落後。
當時的新中國一日千裡,首都北京日新月異,建設一座與大國首都地位相稱的新車站,向新中國成立10周年國慶大典獻禮,成為當務之急。
新北京站的建築設計,由鐵道部第三設計院和南京工學院完成。南京工學院接到任務後,立即成立小分隊北上進京,與建工部專家和技術人員日夜奮戰。
▲1959年新建北京站開通運營
新建北京站工程,自1959年1月20日開工,僅用七個月零20天即告竣工,創造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蹟。
▲周總理曾於1959年3月18日、9月7日兩次到北京站建設工地視察
之所以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以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密不可分。
▲周總理與建設人員親切交談
從設計圖紙、施工現場,周總理親自把關、多次視察和慰問,使工人們備受鼓舞、幹勁十足。周恩來總理在審定設計方案時,曾提出在主樓兩翼各增加一座角樓,設計人員採納了周總理的建議。
奇蹟的創造,更離不開全國各方馳援。施工人員緊張的時候,由呼和浩特局調進3000人,鄭州局調進1000人,天津鐵路工程學校、太原工學院的學生也加入了施工隊伍。2萬餘名工人、300多臺機械、200多輛汽車,為建成新北京站日夜奔忙。
建設物料來自於祖國的四面八方——山東萊陽的大理石,河北邯鄲的琉璃瓦、秦皇島的鋼化玻璃,廣州的白瓷磚,上海的宮燈、電鐘……專用鐵路鋪入建設工地,滿載材料的列車一列接一列駛來。
北京站中央大廳,是車站建築結構的核心。前面是三大琉璃拱窗,後面採用35×35米的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拉杆雙曲扁殼結構(俗稱「大薄殼」)。這樣的建築結構在我國建築史上尚屬首次應用。
▲毛主席來到售票大廳19號窗口與售票員賈根柱親切交談
1959年9月15日,新北京站開站當天,0時10分,毛主席親自來到北京站視察。
當時,陪同毛主席視察的建站指揮部指揮長李嶽林同志提出請毛主席題寫站名,主席欣然應允。他親筆為這座世界一流的新客站寫下了「北京站」三個倉勁有力的大字,至今依然熠熠生輝。這也是他唯一一次為火車站題名。
我們現在看來,1959年落成的北京站,當時就已成為現今高鐵站「上進下出」式設計理念的先行者。
▲寬敞明亮的高架檢票廳即今第8候車室(上)
▲候車大廳(左)和旅客餐廳(右)
上車旅客通過高架檢票廳進入站臺,下車旅客由出站地道離開車站。市郊客流地道、行李地道獨立設置,使市郊旅客、長途旅客流線分離,行李郵件與旅客進路分開,保障車站秩序井然。
車站的大廳中央內,有著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批自動扶梯。彼時的中國,還不具備製造這樣大型自動扶梯的條件。
上海電梯廠硬是在一無技術、二無資料的情況下,將上海百貨大樓的進口電梯全數分解、測繪、仿製,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在上海19家工廠的全力配合下完成了生產。
這四部自動扶梯的誕生,填補了我國工業領域的一項空白,令北京站成為中國工業發展從弱到強的見證者,更吸引了當時無數北京市民,前來車站體驗「坐電梯」的感覺。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1959年新落成的北京站,各項現代化的設備設施一應俱全。全國鐵路客運系統80%的新技術、新產品都率先在這裡得到了應用,使新北京站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一流客運站。
1959年國慶節期間,來自70多個國家的代表團數百人參觀北京站。越南國家主席胡志明在參觀後用中文為北京站題詞「走到共產主義」。
1959-2019
成長:始終與時俱進
北京站的經典也絕不囿於建築本身。它的人文底蘊、歷史積澱和發展變遷,是映襯中國社會發展史和中國鐵路建設史的一個縮影。
▲1979年,北京站發售全國第一張計算機軟紙客票。
▶1984年,北京站發售全國第一套彩圖站臺票。
▲1987年,北京站成為全國第一座無煙火車站。
在高鐵還沒有馳騁在祖國大江南北的年代,北京站開行過的諸多列車,都代表著中國鐵路的最高形象。
上世紀80年代,北京站開行的京滬13、21次直達特別快車是當時中國最高等級的旅客列車。
世紀之交,京-津雙層城際特快列車和神州號動車組,曾帶給旅客前所未有的乘車體驗。
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北京站的「朋友圈」越擴越大;從「八縱八橫」到「一帶一路」,北京站連接了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國家。
2007年,北京站邁入動車時代,在全國率先開行D字頭動車組列車。2008年更在全國首發臥鋪動車組,實現京滬間動車夕發朝至。
2017年12月31日,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開通,服務了58年的北京站為新時代京津冀協同發展再立新功。
2019年,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包括「綠巨人」在內,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家族陸續駛入北京站,充分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出行的嚮往。
2019 - 未來
展望:新時代迸發新活力
如今,北京站已經六十歲了,但各種現代化的服務設施伴隨科技發展不斷湧現,自助售取票、刷臉進站等現代化客運設施一應俱全,甲子老站正在實現「逆生長」。
北京站不只是一座建築,在這裡,一代又一代北京鐵路人堅守過、堅守著,並用新作為迎接新時代。
他們牢記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心
他們踐行著「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使命
他們為更好的「中國鐵路第一站」奮鬥著
一甲子,六十年
北京站滿載著
對明天的所有美好嚮往
不斷煥發著新的活力
她始終像一張名片
向世界展示著
更好的中國鐵路
更好的首都北京
和一個更好的中國!
點亮「在看」
讓《東方紅》鐘聲更悠揚地迴蕩
END
文字/吳 凡 丁 然 圖片/柴 宇
編輯/李施君 王玉成
原標題:《以60年後的眼光審視北京站,是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