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17日搭專機抵臺。有臺灣媒體報導,克拉奇此行並不會與臺方舉行經濟對話,理由是「臺灣宣傳過於高調」。蔡英文辦公室立即予以澄清指出,這不是事實。
但究竟什麼「不是事實」,蔡辦倒並未說明。是指民進黨當局太高調使得所謂「臺美經濟對話」破局「不是事實」,還是指取消「臺美經濟對話」「不是事實」?不過,「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與行政機構都已間接證實,這次克拉奇來訪,行程中的確沒有「臺美經濟對話」這個項目。
臺灣行政機構說向來尊重訪客的行程規劃;蕭美琴則說,會和克拉奇交換意見,「以有助後續的準備與安排。」簡單講,就是這次沒有臺美的經濟對話。
民進黨當局從9月初就開始戮力宣傳,指克拉奇是自1979年後美方訪臺層級最高的國務院官員。綠媒更大肆報導指出,克拉奇此行是為了要推進「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的進程云云,讓臺灣民眾高度期待;而綠媒的這些資訊來自何處?不問可知。
將克拉奇的來訪與臺美經貿談判連結,似有為民進黨當局「洗白」的用意。因為之前突然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後,引爆民怨沸騰,民進黨就是以「交換臺美洽談貿易協議」為理由,要求臺灣民眾多體諒。
可惜克拉奇的來訪,不但沒有要和民進黨當局舉行經貿對話會議,甚至相關拜會行程還必須以閉門方式舉行,如此低調保密,簡直就像不欲人知。
坊間盛傳,上次美國衛生部長阿扎訪臺後,未幾,美豬就開放了,這次來訪的是次卿,層級更高,民進黨當局恐怕會送出更大的禮。此說雖有幾分反諷意味,但既然沒有所謂「臺美經濟對話」,也不觸及經貿議題,大家當然要問:那麼,這次克拉奇到底是來做什麼的?
綜合臺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