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遊俠兒!哪些最能打的虎賁將士、羽林子弟、神策鐵騎呢?

2021-01-11 太史叨叨令

多年以來,對於古詩中多見的「并州遊俠兒」一詞頗為不解,因為現在的太原人個個都是一臉的誠信樣,和腳底下的黃土一樣讓人看著那麼踏實。這「遊俠兒」大約相當於後來的江湖草莽,喜歡以武犯禁的那種好漢。在戎昱的詩《出軍》中就這樣寫道:

「龍繞旌竿獸滿旗,

翻營乍似雪中移。

中軍一隊三千騎,

儘是并州遊俠兒。」

除了詩裡寫的那種叱吒風雲的豪邁之勢,單從詩人對於「并州遊俠兒」的另眼相看也讓人看得血脈賁張,守衛中軍的必定是虎豹熊貔一樣的戰士,而這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戰士就是一幫來自并州的精壯後生!

再往前看上五六百年,曹植的《白馬篇》裡也寫道:「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他對這些「遊俠兒」 的馬上功夫是這樣描述的:「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這手絕活比起金庸先生手下的大俠們那也是不遑多讓。一句話: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更讓人盪氣迴腸的是最後一句:「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原來「視死如歸」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在這裡,當事人就是當年活躍在幽并之地的這些「遊俠兒」!

對於遊俠的定義,百度如此解釋:「中國古代活躍在今天河北、山西、遼寧一代邊疆地區的遊俠義士,以扶危解難、報效國家為己任,統稱為遊俠兒。」

曹植的詩對遊俠兒絲毫不吝讚美之辭,人家個個本事高強人又義氣還能以國家為重,這樣的人還真是寥若晨星,好好誇誇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細想一下,當年的并州北抵強胡,是華夏農耕文化圈的北緣,地處北地通往中原的要衝,一直以來就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發生衝撞最多的地區,由此而孕育出一批批像侯嬴像朱亥像豫讓像程嬰像公孫杵臼一樣的俠客來。他們正像李白寫的那樣,「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何況連李白這樣的讀書人都有記載說他——「少任俠,手刃數人。」

宋詞裡說「並刀如水」啊!既有這麼豪氣幹雲的人,又造得出這麼酣暢淋漓的兵器,那太原不出遊俠兒,似乎也是不合情理的事。

李世民當年在太原當公子哥的時候,那也是寶馬輕裘,仗義疏財,如韋應物詩中所描寫:「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看看現在的太原人似乎和「遊俠兒」不怎麼搭界了。社會的發展,歷史的進步,是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但是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句老話叫做:「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難道真是黃沙吹老了歲月,也風化了我們的壯士胸懷嗎?

有這樣一種解釋,「唐代以後,遊俠兒這一群體因為其好武的形象與儒家正統思想不符,所以多被古代文人墨客所貶低。其以武犯禁的行為方式也和封建國家的建國體制衝突,所以受到了政府的嚴厲打擊,唐及唐以後已經銷聲匿跡。」

其實這只是一個外因,太原經濟的發達、文明的進化也許才是內因所在,所以到王昌齡寫《塞上曲》的時候,似乎已經有了一些諷刺的成分:「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教化的作用是明顯的,到明萬曆時期,《太原府志·風俗》引《太原圖經》稱太原民風「敦厚不華,勤儉好學。」「遊俠兒」似乎已經成了文物。

但是山西人太原人的血性真的就消磨了嗎?也不是,大敵當前的時候,并州的熱血男兒慷慨悲歌赴國難,縱死猶聞俠骨香。日本人打到山西還就真打不動了,到了也沒能從太行山上跨過去。

長城上的曉月反照著磚石上清冷的血跡,忻口的山谷至今還迴蕩著壯士捐軀的殺聲,太原城頭上,青紗帳裡,黃河邊上,抗日決死,不平日寇誓不還家,那股血性仍然在大地上奔流洶湧。

黃沙能吹老歲月,但風沙卻揮不去印在歷史上的血痕。千百年了,「并州遊俠兒」像是一幅巖畫,穿越歲月,栩栩如生。

相關焦點

  • 并州遊俠兒
    這「遊俠兒」大約相當於後來的江湖草莽,喜歡以武犯禁的那種好漢。在戎昱的詩《出軍》中就這樣寫道:  「龍繞旌竿獸滿旗,  翻營乍似雪中移。  中軍一隊三千騎,  儘是并州遊俠兒。」  除了詩裡寫的那種叱吒風雲的豪邁之勢,單從詩人對於「并州遊俠兒」的另眼相看也讓人看得血脈賁張,守衛中軍的必定是虎豹熊貔一樣的戰士,而這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戰士就是一幫來自并州的後生!  再往前看上五六百年,曹植的《白馬篇》裡也寫道:「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他對這些「遊俠兒」的馬上功夫是這樣描述的:「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 中軍一隊三千騎,儘是并州遊俠兒,「并州遊俠」究竟是什麼角色?
    中軍一隊三千騎,儘是并州遊俠兒,這是唐朝詩人戎昱的《出軍》詩,他現存的詩篇中,大多以寫邊塞戎馬為主,意境上悲氣縱橫。但他作為荊州人,屬於當時南方地帶,詩中提到「并州遊俠兒」是軍中主力,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什麼是「并州遊俠兒」?俠,融合了奉天行道、善德仁勇、守德仗義、禮智忠信等多重要素。
  • 網紅歌曲《并州遊俠兒》邀你譜曲
    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人生匆匆如夢一場唯獨真情叫人難忘也曾生死相許 望穿秋水 神傷飄落驚鴻也曾兒女情長 登高遠望 茱萸插遍舊夢徜徉晉水源流汾水曲 陌陌荷花稻飄香遠望水上西山掛綠屏 婉若遊龍落晉陽龍城公子多遊俠遠徵天涯豪氣貫長虹策馬黃河白雲間 更盡一杯戀故園
  • 幽并遊俠兒
    《白馬篇》是樂府歌辭,又作《遊俠篇》,大概是因為這首詩的內容是寫邊塞遊俠的緣故。詩中塑造了一個武藝精熟的愛國壯士的形象,歌頌了他的為國獻身,誓死如歸的高尚精神,寄託了詩人為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詩一開頭就使人感到氣勢不凡。「白馬」「金羈」,色彩鮮明。
  • 《雪中悍刀行》最深的兄弟情:木劍遊俠兒,不練劍了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其中的一個小人物--木劍遊俠兒溫華!溫華與徐鳳年相逢於微末,那是徐鳳年第一次江湖遊歷,他們因為偷地瓜鬥智鬥勇,相識且相交。隨後溫華又同徐鳳年和老黃一起,在江湖中晃蕩了近一年時間,偷雞摸狗,調戲婦女,雖然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江湖戰績,但他們一起摸爬滾打,倒是互相看對了眼,結為兄弟。
  • 白馬飾金羈幽并遊俠兒
    幽并遊俠兒[4]。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5]。宿昔秉良弓[6],橫矢何參差[7]。控弦破左的[8], 右發摧月支[9]。仰手接飛猱[10],俯身散馬蹄[11]。狡捷過猴猿[12],勇剽若豹螭[13]。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14],厲馬登高堤[15]。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16]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17]?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18],不得中顧私。
  • 這首《白馬篇》是一篇小型敘事詩,陳述了一個遊俠兒的英雄故事
    這首《白馬篇》是一篇小型敘事詩,陳述了一個遊俠兒的英雄故事。詩人熱烈地讚頌了遊俠兒英勇善戰,精忠報國的英雄行徑。作品的旨意,正如郭茂倩《樂府詩集》早已指出的那樣:「言人當立功立事,盡力為國,不可念私也。」本詩儘管篇幅不長,卻多方面地塑造出了一個血肉豐滿的英雄形象。詩篇開首兩句,分外引人注目,如奇峰崛起,警策不俗。「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 曹植最熱血的一首詩,寫出了軍人的偉大,最後一句流芳千古
    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 作為西漢古惑仔,遊俠何德何能讓史書為其立傳?曹植詩中給出答案
    西漢的著名大俠《史記》和《漢書》中甚至有專門的《遊俠篇》來表述他們。那麼,他們到底有何德何能竟讓史書都專門為其立傳呢?秦漢之交,魯國有個著名的俠士名叫朱家,他樂善好施,救活了很多的人,豪傑之士數以百計,平民百姓更是無數。他從不誇耀自己的行為,只是這樣默默無聞地做著。
  • 月圓之夜:玩法和爽快度則在劇情背後撐起了月圓之夜能打的一面
    全成就通關,菜刀萬歲,體感遊俠最強,每回合清空一次牌庫配合閃避+禁魔,爆發高也挺安全,就是對卡組要求高戰士最安逸,簡單無腦的狂戰流或者雷刃流,拿到羅生門之後基本無敵修女不太喜歡,看臉,還很拖,當然臉好沒話說,永遠我的回合女巫爆發高但是前期太艱難,容易夭折,初始卡配置太不人性化了魔術師玩法很多,
  • 鎮魂街:虎賁雙雄不敵項崑崙,危機來襲,曹焱兵再現兄弟守護靈
    惹來群英殿的討伐,火將軍之名可不是隨便吹噓出來的,身為霸王的項崑崙也要衝在最前面。曹焱兵與項崑崙的對陣更是悽慘的可憐,雖然曹焱兵為罕見的武神軀,但他還沒有把武神軀的力量發揮到極致,至今也只能召喚虎賁雙雄罷了。
  • 在《雪中悍刀行》中,北莽騎兵為什麼一定先要消滅北涼三十萬鐵騎
    但是,讓人奇怪的是,北莽百萬騎兵不去攻打離陽王朝防守更加薄弱的兩遼防線,反而前來攻打有三十萬鐵騎的北涼防線,這就讓很多讀者不明白了,北莽騎兵為什麼一定先要消滅北涼三十萬鐵騎呢?對此,筆者分析如下:第一,北莽騎兵這是為了免除後顧之憂。大家都知道,《雪中悍刀行》中介紹了,北涼鐵騎甲天下。以北涼騎兵的戰鬥力,能夠掃平中原六國,自然也能消滅北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