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歷史上的寒潮知多少 近年來寒潮時間有推遲傾向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迎接2021年元旦之際,寒潮忽降上海,人們在天寒地凍中跨年。寒潮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和霜凍。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都有哪些特點?對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讓我們借氣象、報刊等歷史資料,梳理和盤點那些年上海出現過的寒潮。

百年前的寒潮曾出現在3月中旬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秋是季風的轉變期,多低溫陰雨天氣。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籠罩下,多東南風,暖熱溼潤。而冬季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寒冷乾燥。冬季氣象特徵主要有低溫、大風、濃霧。而冬季風強盛的年份,強寒潮侵襲,上海氣溫也就持續走低。

按《上海氣象志》記載,1990年之前,上海日最低氣溫在0℃及以下的天數,年均42.9天。其中以1月為最多,年均15.8天;其次是2月、12月,分別為11.2天和10.8天,3月、11月為1-3天,4月偶見。

低溫日數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民國22年(1933年)的60年間,明顯偏多,年均47天。民國23年(1934年)至1990年相對偏少,年均38天,但年際變化大,最多年為70天(1944年至1945年度)、69天(1967年至1968年度),最少年為19天(1989年至1990年度)。

通常意義上講的「寒潮」,也就是-5℃及以下的嚴寒日數,在1990年之前,上海年均為5.5天。一般出現在12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1月為最多,平均2.9天。清光緒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1893年1月19日)最低氣溫為-12.1℃,為歷史最低紀錄。寒潮出現最早的初日為11月26日(1922年),最晚終日為3月17日(1895年)。也就是說,100多年前,我們通常所說的本該春暖花開之日卻出現了冰凍嚴寒。

據統計,各年代間嚴寒日數差異較大,20世紀最多,年均9.7天。其中20世紀70至80年代最少,年均只有2至3天。尤以80年代的10年間,有3年未出現嚴寒日數,氣溫明顯偏高,為上海歷史上罕見的暖冬時期。

近年來寒潮時間有推遲傾向

相關研究也表明,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國各類寒潮的發生頻次呈減少趨勢,且強度有所減弱。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上海的氣溫同樣出現了明顯的升高趨勢。

根據比冬季常年氣溫高1℃的暖冬標準,上海按1971年-2000年的冬季氣溫平均值統計,從1989年冬季到2003年冬季,持續出現了15個暖冬。

據《上海氣象志》或歷年《上海年鑑》記載,1988年-2008年間,上海寒潮最早出現在1995年11月6日至8日,最晚為1998年3月18日至20日。日平均溫度在48小時內最大降溫幅度為14.1℃,分別出現在1990年和2005年,說明晚秋和早春的寒潮強度強。上海最近一次力度較強的寒潮出現在2016年1月。

另外,從統計可看出,上海這20年的前十年寒潮發生了34次,且在11月發生了7次;後十年為29次,而在11月僅發生了3次。首次寒潮的平均出現日期前十年為11月24日,後十年為12月16日。可見,進入21世紀,寒潮發生的頻次有減少趨勢,開始的時間有推遲的傾向。

大多數情況下,寒潮會帶來一波明顯的雨雪過程。但由於上海的地理位置,降雪並不是上海冬日必備的景致,但是它們的光顧都被記錄下來。據清光緒九年(1883年)至民國30年(1941年)、1951年至1990年徐家匯和龍華站的觀測資料統計,上海初雪最早始於11月2日(1895年),終雪最晚出現在4月24日(1980年)。

隨著全球氣溫轉暖,進入21世紀,上海有多個冬季無降雪記錄。距今最近的幾次明顯大雪天氣分別是2008年和2018年。

「氣象志」裡記錄的寒潮

方志等各類史料對異常氣候以及造成的影響和災害,多有記載。上海地區相關資料中有關寒潮、大雪及低溫造成的嚴重後果的內容也有不少。歷史上的這些寒潮,你經歷過嗎?

據《上海氣象志》記載:清光緒十八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二月十四日(1893年1月),大雪奇寒,最低氣溫有13天在-5℃以下。黃浦江、吳淞江及澱泖等江湖河港皆冰,累日不開,經旬不解,人行冰上。當年1月共有9個雪日,十二月十二日(1月29日)徐家匯最大積雪深度為29釐米,均為上海歷史之最。

民國20年(1931年)1月,最低氣溫有8天在-5℃以下,1月10日最低氣溫-11.6℃,為歷史第二低紀錄。從1月9日起,滬上水陸交通均受影響,內河凍結,河輪停航,自來水管凍結滴水不流,火車因寒冷,燃煤火力不足,車速降低。又因冰凍,原定由青島開來上海的21艘商船全被冰凍阻住,航輪業損失巨大。

1977年1月31日,雪後奇寒,市區(龍華站)最低氣溫為-10.1℃,上海縣為-11.0℃,是1949年後之最低紀錄。

1991年12月26日晚到27日,受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影響,全市普降大雪,市區積雪最大深度為5釐米,郊區的金山縣最大積雪深10釐米,28日、29日平均氣溫均低至-4.8℃,29日市區最低氣溫降至-8℃,積雪成冰5天未化,是1913年以來同期少見現象。

按照《上海年鑑(2009)》的氣象記錄,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上海市遭受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襲擊,平均氣溫和平均最高氣溫分別比常年同期偏低2.6℃和3.9℃,為近30年來最低值。雨雪持續時間為1964年以後最長,累積雨雪量114毫米,為1901年以後歷史同期最多,積雪深度達22釐米-23釐米,為上海近136年來第二極值。

《上海年鑑(2017)》記載,2016年1月,「世紀大寒潮」侵襲東亞地區。在上海,寒潮期間,申城出現連續70小時維持0℃以下的情景。2016年1月24日上午9點,徐家匯站的最低氣溫下降到-7.2℃。

預報寒潮該關注什麼

從寒潮的定義可知,寒潮過程的發生完全由溫度決定。寒潮能導致河港封凍、交通中斷、自來水管爆裂、牲畜和早春晚秋植物受凍,但另一方面,低溫也較利於農作物滅蟲安全越冬。對於市民來說,及時添加衣物,保暖抗寒,為暴露在外的家用管道採取保溫措施,都是必需的。

在預報寒潮時,氣象部門都要關注冷空氣到來前的溫度回升和西伯利亞地區冷空氣堆積的強度。對於強寒潮來說,氣象部門更要關注貝加爾湖地區的新鮮冷空氣的補充疊加,在小槽東移型和橫槽轉豎型的形勢下爆發南下,在春秋季節容易造成上海地區的強烈降溫和大風天氣,在隆冬季節不僅造成上海地區的強烈降溫和大風天氣,還會造成上海地區的降水(雪)和低溫冰凍。

寒潮天氣事件發生範圍、發生強度、發生頻次、發生時間以及空間分布,對本地區各類生產、農業布局、作物選育品種以及播種時間等都有影響。因此,準確預報寒潮天氣,對相關部門採取積極措施預防其危害、保障城市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系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三級調研員)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嗎?
    寒潮忽降上海,人們在天寒地凍中跨年。寒潮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和霜凍。那麼,你知道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都有哪些特點?尤以80年代的10年間,有3年未出現嚴寒日數,氣溫明顯偏高,為上海歷史上罕見的暖冬時期。近年來寒潮時間有推遲傾向相關研究也表明,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國各類寒潮的發生頻次呈減少趨勢,且強度有所減弱。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上海的氣溫同樣出現了明顯的升高趨勢。
  • 上海歷史上的寒潮:百年前出現在3月中旬,近20年共63次丨睡前分享
    迎接2021年元旦之際,寒潮忽降上海,人們在天寒地凍中跨年。寒潮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和霜凍。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都有哪些特點?對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讓我們借氣象、報刊等歷史資料,梳理和盤點那些年上海出現過的寒潮。百年前的寒潮曾出現在3月中旬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 「記憶」上海歷史上的寒潮有多厲害?一起來盤點
    2020年的跨年寒潮讓大家在一場天寒地凍中迎來了新年,以速凍模式開啟2021年。那上海歷史上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寒潮麼?裹緊羽絨服,跟著小布一起去感受那些年曾經出現的寒冷吧~寒潮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和霜凍。寒潮能導致河港封凍、交通中斷、自來水管爆裂、牲畜和早春晚秋植物受凍,但另一方面,低溫也較利於農作物滅蟲安全越冬。
  • 寒潮的原因,找到了!
    極地渦旋的作用▼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前年冬天美國人也被凍壞了。2019年1月,整片五大湖區的平均氣溫降至-34℃至-40℃,芝加哥附近的氣溫甚至一度降至-46℃,從五大湖區到新英格蘭無不受到這次超強寒潮的影響。
  • 霸王級寒潮來襲,氣象圖冷到發紫,這波寒潮為何來得又快又急?
    所以這次寒潮為什麼暴發得比較早,可能是由於今年中高緯度集聚的風區不斷向東亞南壓,導致冷空氣頻繁且活躍。今年的 " 霸王級 " 寒潮和 2016 年那次大寒潮相比有何特點?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這兩次寒潮,從強度、降溫幅度來看,兩者實際勢力基本相當,但這次寒潮和 2016 年那次強寒潮相比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 解讀今年首場寒潮三大特點 極端低溫令人矚目,今年還會有更大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解讀今年首場寒潮三大特點 極端低溫令人矚目,今年還會有更大的寒潮嗎 解讀今年首場寒潮三大特點,這一次的寒潮確實是不一樣,因為真的是太冷了。 有什麼不一樣的? 此次寒潮天氣具有影響範圍廣、華北黃淮低溫極端性顯著、大風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 寒潮來襲=-大=-風=-降溫 今年跨年有點兒冷
    一場即將速凍我國的跨年寒潮正在醞釀 預計12月28日至31日 將自北向南橫掃我國大部 帶來「速凍式」降溫和混合式雨雪屆時 25個省會級城市氣溫都將創今冬新低 中東部將迎近8年來最冷跨年日氣象專家判定它是 今冬以來影響我國的最強寒潮過程 大風!降溫!
  • 寒潮天裡空腹狂奔有風險,上海一男子昏倒在地鐵站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寒潮天裡空腹狂奔有風險
  • 數據揭秘「速凍」寒潮
    2020年12月,受兩輪大範圍寒潮影響,12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新年伊始,冷空氣組團又來影響我國,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寒潮預警。這波寒潮到底有多冷?是真的比往年冷還是感覺冷?來,大數據為你送上數據解讀!有圖有真相!
  • ...迎來寒潮橙色預警它是三級寒潮預警中的第幾級 螞蟻莊園今日...
    近日我國迎來寒潮橙色預警它是三級寒潮預警中的第幾級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1月3日時間:2021-01-03 21: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近日我國迎來寒潮橙色預警它是三級寒潮預警中的第幾級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1月3日 近日我國迎來寒潮橙色預警,它是三級寒潮預警中的第幾級?
  • 寒潮藍色預警!多地降溫超10℃ 寒潮藍色預警是什麼意思
    在1月6日至8日迎來了2021年首個寒潮預警,而寒潮過去沒有多久,又即將迎來再一個寒潮藍色預警,那麼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一起來了解下寒潮藍色預警是什麼意思!  寒潮藍色預警!多地降溫超10℃  1月14日至17日寒潮天氣將影響我國大部地區,新疆北部、西北地區東部及中東部大部地區先後有4~6級風,陣風7~8級,日平均或最低氣溫下降6~10℃;  其中新疆北部、內蒙古中西部、甘肅北部、寧夏中北部、陝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東北地區東南部以及雲南東部、貴州南部和江南西南部等地降溫幅度可達
  • 山東省氣候中心專家權威解讀此次寒潮
    不少地方前不久「歲末寒潮」的雪還沒融化,新一輪強寒潮又來襲。那今年究竟是不是傳說中最冷的冬季?兩次寒潮有什麼不同?寒潮頻發和全球變暖是否矛盾?對此,記者專訪了山東省氣候中心氣候變化評估室高級工程師曹潔,權威解釋近期山東寒潮天氣情況。
  • 「霸王級」寒潮!成都出現第二低溫記錄 會打破歷史同期紀錄嗎?
    「霸王級」寒潮!成都出現第二低溫記錄 會打破歷史同期紀錄嗎? 2021-01-13 11:38:56 來源:成都商報-紅星新聞 去年12月28日,中央氣象臺將寒潮預警升級為最高級別橙色,當時,四川省氣候中心就發出「跨年之問」:這次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全國範圍內的「霸王級」寒潮,是否會打破四川各地冬季最低氣溫的歷史同期紀錄呢?
  • 霸王級寒潮來襲!氣象圖冷到發紫 「冰凍模式」如何溫暖跨年?
    所以這次寒潮為什麼暴發得比較早,可能是由於今年中高緯度集聚的風區不斷向東亞南壓,導致冷空氣頻繁且活躍。今年的「霸王級」寒潮和2016年那次大寒潮相比有何特點?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 這兩次寒潮,從強度、降溫幅度來看,兩者實際勢力基本相當,但這次寒潮和2016年那次強寒潮相比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 寒潮橙色預警信號代表的意思 寒潮橙色預警是幾級預警螞蟻莊園[多圖]
    螞蟻莊園寒潮橙色預警代表了什麼意思?寒潮橙色預警信號是什麼?在2021年的第三天,大家很想要知道寒潮橙色預警的等級,這也是遊戲鳥小編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下面會為大家提供寒潮橙色預警題目的答案詳解。螞蟻莊園每日答案大全
  • 都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何寒潮還來得這麼兇猛?
    1月6日,我國已經進入此次寒潮過程中的核心降溫時段。這一天裡,不少人嚷嚷「凍哭」了。值得注意的是,預計6日晚到7日晨,全國會有15個省會級城市創下今冬氣溫新低,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即將拉開帷幕。近日,內蒙古部分地區最低氣溫跌至零下40攝氏度。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錫林浩特綜合維修段積極應對寒潮來襲,全力確保旅客出行。
  • 氣溫止步,滬寒潮應急供水保障預警仍二級!供水公司:未現大規模水管...
    供水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寒潮襲擊申城的2天多時間裡,上海供水水管未出現大規模爆裂和水錶凍壞,市民家庭停水情況。預計市民可以安全度過這波寒潮,放心用水。    據悉,城投水務供水公司制定的寒潮應急供水保障預案將上海寒潮應急供水保障分成三級:市氣象局發布24小時內最低氣溫至-7℃為一級,至-5℃為二級,至-3℃為三級,以一級預警為最高級別預警。
  • 大風低溫寒潮來襲,上海目前「兩藍一黃」預警高懸!
    大風低溫寒潮來襲,上海目前「兩藍一黃」預警高懸!
  • 上海寒潮中的溫暖 來自各行各業人員默默的付出
    剛剛跨進2021年沒幾天,上海就遭遇了史上少有的低溫寒潮。零下六七攝氏度的低溫,考驗著這座城市的「抗壓能力」,也襯託出這座城市的溫暖。這些溫暖,閃耀在一個個普通人辛勤工作的身影裡。還有,地鐵的建設者在寒夜裡趕著工;高架橋的維護工人冒著凜冽的寒風爬上高架橋墩排摸低溫帶來的安全隱患;更不用說120的醫護人員,忙碌穿梭在大街小巷;修路的「啄木鳥」忙著填平路上每一個可能積水成冰的凹陷……有溫度的城市並不只是一句口號,它是每一個勞動者點滴奮鬥匯聚成的暖流,在這個寒冬溫暖著每一個人。
  • 「霸王級」寒潮即將來襲!還有幾個壞...
    12月28日至31日  將會有今冬最強寒潮橫掃我國  中東部大部將出現入冬以來最冷天氣  25個省會級城市氣溫將創今冬新低  受寒潮影響,  今年全國大部地區都將在晴冷中跨年,  中東部大部都將迎近8年來最冷跨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