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回望過去的黑色三月,當新冠病毒瘋狂吞噬歐洲之際,與其接壤的俄羅斯早已採取了一系列鐵腕防疫行動,甚至一度給外界樹立起將疫情嚴嚴實實擋在國門之外的硬核形象。
然而,從3月底起,看似躲過一劫的俄羅斯卻開始追隨其他歐洲國家的腳步,確診人數迅速攀升。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俄羅斯累計確診病例21102萬例,當天新增病例2774例,創下迄今為止最高單日增幅記錄。其中,首都莫斯科是重災區,累計確診超過11500例。
要知道,3月2日,俄羅斯才出現首例確診病例,比美國和西歐國家都晚得多,足以說明在防止新冠病毒傳播初期,最先作出反應的俄羅斯採取的防疫措施產生一定效果。
那麼,嚴密防守個把月之後,為何俄羅斯疫情反而更嚴重?是誰撕開了俄羅斯強力防控下疫情的破口?讓該國防疫最終功虧一簣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1、 俄羅斯硬核防疫行動上線
當疫情在歐洲呈現蔓延之勢時,人口超過1.4億的東歐國家俄羅斯確診人數相對較少,據統計,3月2日,俄羅斯本土才檢測到第一個新冠病毒陽性感染病例。而同一天,義大利累計確診人數2036例,西班牙確診124例,法國確診130例。
可以說,歐洲疫情爆發之際,比起西歐國家,俄羅斯防疫形勢絕對佔優勢。不禁令人沉思,為何當時席捲歐洲的新冠病毒沒能在俄羅斯找到傳播的機會?這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
首先,得益於俄羅斯早期硬核的防疫措施。事實上,與西歐國家疫情爆發時漫不經心的態度相比,俄羅斯在新冠病毒突現苗頭之際就已謹慎看待。早在2月3日,俄羅斯總理米舒斯金就對外公開表示,新冠病毒已經被列入特別危險疾病清單,這樣一來,該國就可以將染病的外國人驅逐出境,並採取隔離檢疫等特殊措施。與日本免費治療在本國確診的外國患者溫和措施相比,俄羅斯直接驅逐患者可謂十分彪悍。
對外方面,疫情之初,俄羅斯就想方設法切斷與疫情國家的交通聯繫,減少人員往來,以切斷傳染源。例如,2月份,俄羅斯就已宣布關閉遠東地區中俄邊境口岸,暫停向亞洲最大經濟體的公民發放電子籤證;隨後也限制了伊朗和韓國等疫情重災區的公民入境等等。
對內方面,俄羅斯加強檢測並嚴格管控居民的外出,違反隔離措施者可被判5年監禁等等;甚至莫斯科為了嚴格執行居家隔離,還啟動了人臉識別技術,被監控攝像頭拍攝到違反規定的外出者,將會面臨"驅逐出境且5年內不能再進入俄羅斯"的懲罰。
其次,得益於俄羅斯地廣人稀的防疫優勢。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擁有170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但與橫跨歐亞大陸龐大的國境線相比,俄羅斯的人口卻僅有1.44億人,也就是說,俄羅斯平均每平方公裡只有9個人左右,真正的地廣人稀。其中,俄羅斯全國12%的人口主要集中兩個城市,一個莫斯科,一個是聖彼得堡。
總體來看,俄羅斯國內人口分布密度相對不大,這直接扼殺了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
根據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是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例如,伊朗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原因之一,便有該國人員聚集的宗教活動極易混入疑似或輕症患者,進而演變成一個巨大的傳染源。
再如,擁有13.24億人口和298萬平方公裡國土的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這一劣勢也將成為新冠病毒爆發的溫床。就連世衛組織都曾發出警告:"人類在這場新冠疫情的對抗中能否取得勝利,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印度未來的抗疫能力。"
2、俄羅斯疫情爆發之謎揭秘
可以說,俄羅斯在新冠病毒爆發初期,採取了一系列的積極防控措施,使得該國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還獲得外界的肯定和稱讚。然而,病毒的擴散不分國界和種族,它的入侵可謂防不勝防。
3月末,俄羅斯的防疫形勢卻徒然升溫,據統計,3月27日,俄羅斯確診病例突破1千例,達1036例,全俄88個聯邦主體中的58個都已有感染者出現。
更令人警惕的是,此後俄羅斯的疫情一天比一天嚴峻,新增確診數持續上漲,而且看不到減緩的趨勢。畢竟,俄羅斯預警防控措施啟動如此之早,對待疫情的態度如此強硬,那麼俄羅斯的疫情為何會突然惡化?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
(1) 關鍵原因:錯過對歐洲防範的黃金時間點
需要一提的是,3月2日俄羅斯莫斯科確診的首例病例,曾在2月份前往義大利度假。隨後,越來越多確診的俄羅斯人出現一個共性,之前都曾去過義大利。
回顧時間線,義大利疫情是從2月21日開始爆發,到了3月10日採取封城鎖國措施時候,該國疫情已經極其嚴峻,並被視為歐洲的風暴中心。
可是,俄羅斯的反應卻慢了一拍,3月16日才開始限制往來歐盟、義大利、西班牙的航班,但是莫斯科飛往歐洲各國首都的航班依然不受影響;直到3月27日,俄羅斯才宣布暫停所有國際航班。
據了解,俄羅斯人口較為稠密的西部地區,緊鄰其他歐洲國家,因而俄歐雙方人員來往非常頻繁,經濟關係密切。況且俄羅斯也不希望因為疫情影響了經濟,所以歐洲諸國爆發疫情的時候,俄羅斯沒有第一時間採取行動。
據俄媒數據統計,3月下旬有超過100萬人從歐洲各國——主要是義大利、法國、英國和西班牙,回到俄羅斯。俄羅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扎哈羅娃還曾公開指責這些因為疫情從西歐逃回國的俄羅斯富人。
報導稱,這100萬人從國外回到俄羅斯,他們當中很多人只是居家隔離,沒有進行核酸檢測,這導致了全俄如今確診病例60%都是境外輸入型病例。同時,莫斯科作為俄羅斯最重要的國際航線交通樞紐,成為重災區就在所難免了。明確地說,錯過了對歐洲防範的黃金時期,正是導致俄羅斯疫情大規模爆發的關鍵原因。
(2) 重要原因:病毒檢測能力不足限制確診病例
一方面,俄羅斯新冠病毒檢測手續太過複雜。疫情之初,該國所有檢測樣本都需要經過位於新西伯利亞州的俄羅斯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二次檢測,而新西伯利亞距離莫斯科超過3300公裡,這也大大延長了病毒檢測結果傳送時間。沒及時得到檢測結果的潛在病毒攜帶者也開始鬆懈下來,毫無防備出門亂晃。
另一方面,俄羅斯新冠病毒檢測具備高門檻。根據俄羅斯官方此前公布的標準,疑似患者進行新冠病毒檢測需要滿足一系列嚴格條件,包括前往海外、與前往海外人員有過密切接觸、65歲以上出現疑似症狀等。沒有前往海外、沒有與歸國人員密切接觸,但有疑似症狀的年輕患者則無法接受檢測。甚至俄羅斯其他地方發燒到38.5度才允許檢測,這也讓不少無症狀患者成為感染源頭。
也就是說,此前俄羅斯病毒檢測的高門檻和複雜手續限制了確診病例數量,也為後續疫情爆發埋下了重重隱患。但是隨著近期大量新研發的71萬套檢測試劑全部下發到全俄各地,直接縮短了該國患者病毒檢測時間,這也是當下俄羅斯確診病例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
俄羅斯傳染病學家馬雷舍夫3月27日預測,如果之前俄羅斯感染人數是"算術級"增長,那麼未來可能會出現"幾何級"增長。
(3)其他原因:慷慨對外援助提前透支防疫家底
與此同時,俄羅斯大規模的對外援助減少了國內相關物資的儲備,也給俄羅斯近期的疫情防控造成了困難。此前,在中國面臨突發狀況的考驗之際,俄羅斯第一時間致電錶達慰問,並率先開展對華物資援助,據不完全統計,2月5日至9日,俄羅斯滿載防疫物資的3架飛機便陸續抵華,這幾批數以噸計的醫療物資有效緩解了當時中國在醫療防護用品上的缺口。
隨後,在確診病例已達數千的情況下,3月下旬開始,俄羅斯仍派出總計11架飛機對塞爾維亞進行人員、物資、設備的全方位援助。同一時期,俄羅斯先後派出的15架飛機支援深陷疫情旋渦中的義大利,而且由于波蘭禁止俄方使用領空,俄飛機不得不繞行3000公裡,為義大利送去醫療專家和物資。有聲音指出,向多國提供大規模、全方位援助帶來的自身消耗,使俄羅斯的防疫力量在自身疫情惡化後顯得捉襟見肘。
更遺憾的是,由於全球多數國家防疫形勢始終未能迎來拐點,接受俄羅斯援助的國家只有中國有能力投桃報李。據央視新聞報導,4月2日,中國援助俄羅斯的一批25.5噸抗疫物資已順利抵達了莫斯科,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外科手套、體溫計、鞋套等物資。這些物資運輸箱上寫著一句寄語"病毒必將被擊敗,勝利屬於我們!"
3、俄羅斯經濟振興路崎嶇
新冠病毒襲擊之下,俄羅斯經濟也將承受不小壓力。受制於美歐國家限制經濟的負面措施的影響,近年來俄羅斯經濟增長一直在放緩,2019年該國GDP增速已經降至1.3%,比2018年下滑1個百分點,該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幾乎陷入停滯。
因內需疲軟,俄羅斯經濟發展受到明顯制約。對此,今年初俄羅斯提出經濟復甦計劃,將啟動新的投資周期,致力於創造就業崗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發展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只為力爭經濟持續增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然而,俄羅斯防疫形勢日趨嚴峻,這一計劃將不可避免被打亂,內需不振問題恐怕也會更加嚴重。目前,俄羅斯已經實施了一個月的隔離措施,根據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的信用卡交易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該國居民消費平均下滑23%。
其中,在某些領域的交易陷入停滯,比如珠寶、服飾、旅遊、航空、美發等,這些領域的消費下滑幅度幾近90%。俄羅斯審計院院長庫德林表示,如果隔離措施期限繼續延長,俄羅斯經濟可能萎縮5%;期間,俄羅斯失業人數也將由250萬人上升至800萬人。
外需方面,由於全球能源需求下降讓國際油價持續低迷,WTI原油主力合約一度跌破20美元/桶,創2002年以來新低。這意味著作為全球主要的產油國之一,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收入將大幅縮水,而極度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經濟也將受到重創。
與此同時,俄羅斯還是全球第一大小麥出口國,2019年度俄羅斯出口小麥超3500萬噸,總計出口各類穀物約4330萬噸。可是受疫情影響,今年前2個月,俄羅斯共出口367萬噸小麥及混合麥,出口量同比減少21.5%;小麥創匯7.91億美元,出口價值同比減少22.8%。
因此,為了提振滑向深淵的經濟,據俄媒報導,目前俄羅斯正計劃大幅提高刺激計劃規模,據悉,這一刺激方案的規模約為1萬億盧布(約合967億元人民幣)。不過,俄羅斯經濟學家提出,這個數字還不夠大,希望俄羅斯最新一輪經濟刺激的撥款規模可以提升到該國GDP的10%。
根據俄聯邦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俄羅斯的名義GDP為109.36萬億盧布,按平均匯率折算接近1.7萬億美元(約合11萬億元人民幣),這個預期中龐大的援助數字也足以說明未來俄羅斯經濟增長或相對悲觀。
儘管仍有俄羅斯經濟學家認為,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最穩定的經濟體之一。比如,該國物價穩定,長期通脹率為3%左右;國家預算有盈餘,截至3月 20 日,俄羅斯儲備金規模為5512億美元;國家福利基金也在增長,俄羅斯還計劃在五年內增加650億美元改善社會福利計劃等等。但是疫情爆發導致俄羅斯內需不振,外需疲軟,疊加國際油價大跌的影響,肉眼可見,俄羅斯經濟振興之路依然漫長而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