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飢餓,讓天下的人,都吃飽飯。」電影《袁隆平》的這句臺詞,成為了袁隆平一生的初心寫照,而他的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成功的背後,是多麼艱辛的一段創新奮鬥的風雨歷程。
2020年9月4日,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滿懷深情地前去看望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已90歲高齡的袁隆平清瘦幹練、精神矍鑠。一落座,袁隆平就向省委書記、省長報喜:「今年我們超級雜交稻攻關又取得了重大突破,畝產量有望達到3000斤。過去是夢想,如今馬上就要變成現實,我們的幹勁也更足了!」
9月4日下午,省委書記杜家毫,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來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看望袁隆平院士。圖/羅新國
如果說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等優秀的愛國科學家帶給中國的是國家主權的安全,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帶給中國的是絕對的糧食安全。事實表明,正是袁隆平和他的團隊,不僅讓中國徹底擺脫了「饑荒之國」的命運,而且也極大滿足了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需要。
官方數據顯示
中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5年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是13277億斤,人均佔有量是472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特別是稻穀、小麥這兩大口糧,人均佔有量超過200公斤。
但是另一組令人驚心的數字是,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高達16億噸,其中可食用部分達到13億噸。據人民日報報導,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這個數字接近中國糧食總產量的6%。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儘管口糧能確保自給,但糧食生產面臨成本攀升、資源約束、剛性需求大等問題。
懷化鶴城區,水稻收割。
特別是,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化的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糧食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加之蝗蟲災害、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卻愈發嚴峻。
在《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中,多國限制甚至停止糧食出口,糧食全球供應鏈受到較大衝擊,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陷入被動,將至少有25國,8.2億人左右遭遇饑荒風險。
因此,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和開拓意識。
某食堂午餐時間,大家有序排隊按量取餐。
今天是9月7日,也是袁隆平院士的公曆90歲生日!
讓我們共同祝福他老人家生日快樂!更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時代號召!
來源:紅網
編輯:宋芳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