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二次元文化,貓次元文化也已經大行其道。在敏銳的捕捉到這一波年輕人的愛好特徵後,頭條系產品又打算用貓臉貼紙來俘獲他們。
3月28日,36氪獲悉,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短視頻和火山小視頻分別上線了貓臉貼紙。這也是全網首次有產品針對寵物推出的特效貼紙。
以抖音為例,貓臉貼紙主要分為愚蠢的人類、格格頭、刁民、兇狠貓、墨鏡貓、小皇冠、天使惡魔、小獅子八款。尤其是愚蠢的人類與刁民這兩款,與熱門網際網路語言的契合度很高。在尬舞機功能後,貓臉貼紙或許又將成為抖音小姐姐們的心頭好。
貓臉貼紙的使用方法,與普通人臉貼紙一樣,選取使用特定的貼紙特效後,將貓放在鏡頭裡,系統就會自動識別貓臉,並匹配相應的效果。產品還特別設計了主人和貓的互動同框貼紙,當人臉和貓臉同時出現在屏幕時,兩者會同時出現互動特效。
雖然抖音上已經有很多類型的貼紙,但將人臉貼紙應用到動物上,還是需要解決一些問題。頭條方面一位開發人士表示:「比如貓不同於人更好動,在不同動作下貼紙能夠仍然良好的貼合貓咪?再比如不同種類的貓面部特徵存在顯著差異,貼紙就需要能夠對不同種類的貓都能做出準確識別,並對應優化效果。」
另外,頭條方面還向36氪表示,未來還會針對更多不同的場景,開發針對性的貼紙特效等產品,幫助用戶更好的記錄美好生活。
時下,短視頻成為年親人表達自己的重要載體。而推出貓臉貼紙,也與年輕一代中盛行的貓咪文化息息相關。
在朋友圈中,能夠看到同事經常曬出的愛貓照片、購置的新貓窩以及愛貓結交的新朋友。同時,相關的社交帳號以及聊天表情包中的貓文化也越來越多。
這是因為隨著「一人經濟」的流行,以及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年輕人中越來越盛行貓次元文化、甚至形成一種「貓型社會」。這種社會表現為生活小康後所形成的一種與貓性情相似的社會。人們的行為特徵向貓靠攏,面對壓力,不再熱衷於競爭,開始追求舒適、個性、宅和不喜爭鬥。
據粗略估算,截止至2018年初,中國吸貓人群規模接近5000萬,消費者規模接近 3000萬。問卷調查顯示,吸貓用戶的消費者轉化率為65%。來自統計局的數據,貓咪的線下消費規模約為500億元,呈增長趨勢。線上消費正在萌芽,雖說經濟規模無法與前者相比,但已經步入爆發的前夜。
吸貓儼然成為一種時尚。同時在這群貓星人的推動下,貓次元經濟也日漸流行,比如雲吸貓、雲養貓等等。在流量與商業化方面,微信、微博與淘寶已經取得很多成果。
以微信為例,微信是雲養貓商業化程度較高的平臺之一,主要體現在公眾號、表情包和小程序等三個領域。
其中,2017年微信公眾號上與貓有關的熱門文章超過33萬篇,總閱讀數超過 11.5億。流量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其中「回憶專用小馬甲」和「大愛貓咪控」這兩個公眾號,市值分別為2.35億和2.25億;微信傳播指數WCI排名前20的貓咪公眾號,預估總市值超過10億元。
另外,在「2017淘寶時代寶貝」中,擼貓神器上榜。淘寶上在這一年出現了1萬種擼貓神器,而貓奴們更是拍下近百億人民幣「吸貓神器」。其中,光「擼貓手套」一年就賣出25萬件。
貓次元經濟已經開始爆發其潛力,以抖音目前帶貨的能力,未來其也可能成為貓次元經濟的重要變現渠道。而抖音確實已經在這個方向上押注。
此前,抖音召開品牌升級發布會,產品負責人王曉蔚表示,抖音今年將向全球招募合作夥伴推出基於「衣、食、住、行」的DOU計劃,具體將會在寵物等能體現美好生活的垂直領域投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