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佛家講「因果通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對於我們世間人來講,任何人都有「隔陰之謎」,好奇自己的前世之事,但又無從得知。
關於「前世今生之迷」,佛在《佛說見正經》中曾講到過。當時,佛陀和眾弟子在大樹下休息,有一位比丘就想到了一個問題,既然人有來世,那為什麼死去的人回來以後也不說呢,就想問問佛陀。不過他還沒開口,佛陀已經知道了他的問題。
佛陀對眾弟子開示道:你們看我們乘涼的這棵樹,最開始就是一顆種子,在地、水、火、風因緣和合的作用下,種子便開始發芽,從而芽生莖,莖生葉,葉生花,花結果,經過了地、水、火、風的四大因緣,種子已經不是原來的種子,但又不離原來的種子。你們說,樹還能變回種子嗎。眾弟子回答:不能。
佛陀繼續開示:人的生死亦是如此,無明愚痴為本,人的愚痴是一種表現形式,本性是「無明」,這就如同樹的種子,能長成大樹。人有身體,就有老死,死後神識隨業流轉,無論投生到哪一道,再受形體,就會生起新的六根,沾染新習氣,加上外界境遇的變化,都和前世不同,這就像樹木不能變回原來的種子一樣。
眾弟子聽後,又向佛陀請示:我見過不少人去世,為何人去世後,他的「識神」不回來向親人報告呢。佛陀說到:識神是沒有形象的,若身作福,識神則會隨福業流轉,若無身,無法與人溝通。
再者,得人身也不是容易的事,佛經云:「人身難得,如盲龜浮木。」今生受持五戒十善,來世方能在得人身。再得人身之後,識神會產生六種隔礙,第一、住在中陰身。第二、入胞胎內。第三、出胎劇痛,忘失所有。第四、呱呱墜地,有新的見聞。第五、出生後貪食,忘失舊識。第六、受到新事物薰染。
識神因這六種障礙,原來的所有記憶都不復存在。人生生死,轉世輪迴,就如同種子長成樹,礦石煉成鐵,無法回到原來。佛對弟子們繼續說到:人的「神識」隨人的善惡,具備選擇性。隨惡而惡,隨善而善,就如柴的燃燒,會生出火焰的形狀,將柴澆溼,火焰形狀就幻滅了。
聽了佛陀的開示,就能明白,沒有清淨的修行功夫,想知道前世今生,就如沒有眼睛想要看東西、暗夜裡穿針、水中求火,是不可能的。為了自己能夠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要精進修行,依佛陀的教導,消滅貪、嗔、痴。只有這樣,才能會獲得真正的自由,來去自如。
宇宙間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有各自的因緣,因緣時機成熟,必然果報現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就沒有什麼可以貪念、執著的了,無論是好是壞,都是自己造成的。種善因,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