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離去的2020年給人的記憶深刻,全新的2021年令人充滿期待。按照民間的說法,未來的辛丑年無春是寡婦年,「寡婦趕牛,六人分餅」,這是什麼意思呢?
為了從根本上把問題解釋清楚,我們需要分別說說「寡婦年」的來歷和「六人分餅」的緣起。
寡婦年的由來,與我國現行採用的農曆曆法有關。現行的農曆是一種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的陰陽合曆,其中既有陽曆的成分,也有陰曆的內容。現行的農曆曆法自民國時期的1929年開始採用,每年由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負責計算和編制。一方面根據月亮的盈虧周期確定月份,另一方面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把大月的天數確定為30天,把小月的天數確定為29天,年長為354天或355天。不過,這一結果每年都會比月亮實際盈虧的周期要少10多天。
為了調整兩者之間的時間差,避免經年後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現行農曆曆法在編制時採取了19年加7閏的辦法。也就是在19年中設12個平年、7個閏年。7個閏年每年增加一個閏月,變為13月,年長也變成383天或384天,這樣的年份會在年初和年末分別趕上兩個公曆年的「立春」節氣。而沒有閏月的12個平年,有時候就會全年的日子都出現在兩個公曆年的「立春」之間,兩頭不見春,從而成為民間所說的無春寡婦年。
而「六人分餅」的緣起與幹支紀日有關。幹支紀日源自商朝,儘管民國時期我國已經採用了公曆曆法,但幹支紀年和幹支紀日也同時被沿用到了現行的農曆中。幹支紀日屬於「地道」五行,是我國漢族民間使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幹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記錄日序的方法。在具體使用上,用幹支兩兩相匹配成六十組,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天為一周,循環記錄日序,其中就包括丙申日。
囿於「丙」與「餅」諧音,又有說法是,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因此,在民間便把農曆年正月首個丙申日出現在初幾,說成是幾人分餅。而未來的辛丑牛年正月的首個丙申日出現在公曆的2月17日、正月初六,所以說無春的辛丑年是「寡婦趕牛,六人分餅」。
與「六人分餅」相類似的說法,在未來的辛丑牛年還有「二龍治水」、「四馬馱谷」、「九屠共豬」、「十一牛耕田」和「十二虎爭肉」,究其原因也分別是因為公曆的2月13日、農曆正月初二是壬辰日,「辰」指「龍」。公曆的2月15日、農曆正月初四是甲午日,「午」指「馬」。公曆的2月20日、農曆的正月初九是己亥日,「亥」指「豬」。公曆的2月22日、農曆的正月十一是辛丑日,「醜」指「牛」。公曆的2月23日、農曆的正月十二是壬寅日,「寅」指「虎」。
民間類似「六人分餅」的說法多多,也往往會被人用於聯想年景和農業收成。不過,那都是過去科技並不發達時的民間「老黃曆」了。現代農業,農民可以倚仗現代的科技知識和現代的科技手段助力農業生產,更容易趨利避害奪得豐收。
未來的辛丑年是牛年,牛年「牛」運勢,牛年運勢「牛」。願未來的辛丑牛年,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稱心如願,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