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非常多的女孩的名字裡都有「子」字,比如「和子「、」美子「、」久子「、」智子「……
可以說帶「子」字的名字是日本女孩的專屬,我們要是在國內聽見某某的名字裡帶「子」,一準會認為她是個日本人。實際上日本老一輩女性中確實名字裡帶」子「的比例非常高,高到1920年至1950年這30年間,每年的最受歡迎女孩名字TOP10裡全是帶」子「的名字,一直到1970年,帶」子「的名字都屬絕對性的大多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和子「這個名字甚至是連續23年蟬聯了日本國內最流行名字的榜首,其流行程度可見一斑。
但是這也僅限於老一輩的名字裡存在的現象。現如今日本女孩的名字五花八門,叫什麼的都有,帶」子「的名字已經不怎麼常見了,對現在的女孩來說,帶」子「的名字有種古老的氣息,缺乏新意,就比如我們現代人的名字裡帶」娘「一樣。
那日本女孩名字裡的」子「是怎麼沒有了的呢?還別說,日本真有人分析過原因。這個人叫金原克範,是個作家,曾經發表過名叫《名字裡帶」子「的女孩都非常聰明》的文章。據他分析,這一變化比較顯著在發生在1954年至1964年間,而這10年剛好是日本電視,廣播,漫畫,雜誌等媒體普及的時間,時間線恰好重合,這說明它們之間一定有關聯。
為此,金原克範特意分析了登上過日本紅白歌會(相當於我們的春晚)的女明星的名字與當年新生兒名字之間的關聯性,得到的結果是紅白歌會女名星中名字帶」子「人數的佔比下降程度,與5年後新生兒名字帶」子「人數的佔比下降程度同步。按而言之,新生兒名字帶」子「人數的佔比會在5年內追平紅白歌會女明星名字中帶」子「的比例變化。
此外還有一份對媽媽們的社會調查顯示,長期長時間收看電視節目的媽媽會傾向於給孩子取不帶」子「的名字。
由此可見,帶」子「名字的消失,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名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