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瑩瑩:以模擬提案為媒,為青年參與鄉村治理獻良策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鄉村振興需要青年、年輕人不願回到農村、想進村「兩委」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卻選不上……作為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齊賢街道辦事處幹部,於瑩瑩發現,這些問題是當前鄉村治理人才隊伍建設中不可避免的難題。

2019年,以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徵集活動為契機,她和4名年輕同事一起做了不少調研。

結果顯示,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齊賢街道119名村「兩委」幹部中,80後村幹部僅11人,佔比9.2%,85後低至4人,僅佔比3%。

為充分了解當前青年在鄉村治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和訴求,於瑩瑩邀請街道20多名年輕幹部面對面座談。

一名村幹部在座談中向她吐露心聲,自己既負責村裡的黨務、出納、婦聯工作,還要在周末投入很大精力到本村鄉村旅遊企業的管理和運營中,基本上每個周末都在加班,妥妥的「5+2,白+黑」。

還有一名90後青年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大到徵地拆遷、信訪維穩,小到村民辦理醫保、修建房屋等各項工作都必須全力以赴,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都很大。

也有很多人在座談中向於瑩瑩「吐槽」,日常工作中,大量時間要應付上級各類考核、督察、會議、調研等,而走訪村民、了解村情、排解民憂這些工作被擠佔,「多為老百姓辦點實事」往往力不從心。

「年輕人認為村幹部崗位看著太辛苦、缺少獲得感,想幹又選不上。」於瑩瑩解釋,即使對於願意擔任村幹部的青年來講,在村級組織換屆過程中,村民對參選年輕人「不認識、不了解、不願選」的「三不」問題成為最大的「絆腳石」。「鄉村是一個熟人社會,不少青年發現年輕人很難被選上,因此就打消了當村幹部的念頭。」

優秀青年在鄉村基層治理中參與度不高、不斷流出已成為影響基層治理成效、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瓶頸。

面對這些問題,於瑩瑩和小夥伴們都感到焦慮,卻又沒有合適的渠道去反映。得知2019年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徵集活動的訊息後,大家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機會。

為了把調研搞得更紮實、形成建設性意見,在調研過程中,於瑩瑩邀請了一名擔任村「兩委」幹部的青年,和一名工作表現優秀但還未入選村「兩委」的青年,一起開展工作。他們與區裡綜合部門的同事一起探討其他地區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還請來紹興市委黨校的楊宏翔老師擔任指導老師。

儘管工作比較繁忙,他們還是前後花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與街道幹部、村幹部溝通交流,請教相關專家,電話訪談在外優秀青年,並與返鄉團員青年暢聊,找尋問題並打磨建議。

針對大家的反饋和實際存在的問題,團隊從「制度激勵,突破入職難」「長效培養,化解留不住」「情感召喚,提振使命感」三個方面給出建議。

「從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勵層面鼓勵優秀青年回歸鄉村治理很有必要。」於瑩瑩解釋,針對年輕人在村裡「沒有根基」「人頭不熟」,村民對參選年輕人「不認識、不了解、不願選」的「三不」問題,如果能夠從制度層面對年輕人給予一定支持,比如規定村「兩委」至少有一名35歲以下成員,對優秀青年投身鄉村治理會有積極的影響。

不少本地考出去的大學生,畢業後更願意選擇到杭州、上海等城市發展,即便回到當地,也會選擇到城區單位工作,有些青年即使到了鄉村工作崗位也幹不長久。

怎麼留住這些青年人才?於瑩瑩在模擬提案中提到,要關注青年需求,構建青年村幹部的成長藍圖。「不但要有集中培訓、『傳幫帶』,日常的競賽、嘉獎,還要讓待遇跟上來,保障青年生活需要,為村幹部繳納社保,適當鼓勵青年村幹部發展副業,為其長期紮根農村工作提供可能。」

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團隊還認為,日常對青年開展熱愛家鄉、奉獻家鄉、建設家鄉的使命感教育也不可或缺。同時,對於新任村幹部的心理調試也要隨時跟上。

於瑩瑩坦言,當團隊將給出的建議反饋給青年村幹部時,引起很大的反響,大家都很贊成,這讓她當時覺得,「做這個模擬提案還蠻有意義的」。

讓於瑩瑩和團隊成員既意外又欣喜的是,在大家努力下形成的這份《關於鼓勵優秀青年進入村幹部隊伍的建議》,最終獲評「最佳模擬政協提案」。

「查公示結果那天,打開連結時手在發抖,很緊張。」於瑩瑩說,作為最基層的工作人員,大家所反映的問題能夠一步步傳達上去,並且得到認可,說明活動本身是很公平、公開的,同時也為基層青年發聲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我為改革獻一策」年度提案「拍了拍」你,邀你點讚!
    「我為改革獻一策」提案展示    這其中,有北京冬奧會場館賽後利用模式推廣的規劃創新類提案,有關於規範管理老年代步車的管理創新類提案,還有打造政務服務「自助辦」一刻鐘生活服務圈的技術創新類提案……  40個創新提案為首都改革發展獻計獻策,是青年公務先鋒,獻策首都發展的生動實踐,請為您心中最佳「我為改革獻一策」創新提案點讚吧!
  • 日照市五蓮縣汪塘門前河治理為美麗鄉村增輝添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3日訊 日照市五蓮縣把汪塘、門前河整治作為打通水生態建設「最後一公裡」的有力抓手,寓治於綠、寓建於美,真正將門前河和汪塘打造成村莊的「生態明珠」,形成了「汪塘清、溝渠通、水源活、生態好」的局面,為美麗鄉村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
  • 中國鄉村治理四十年變遷與經驗
    [5]通過實施政經分開,徹底解決了人民公社體制這一歷史包袱,明確了基層以「鄉政村治」為基本架構的鄉村關係,為全面探索和實施村民自治制度祛除了體制障礙,為鄉村治理制度化建設創造了空間。但是,此時的村民委員會建設主要是指令性的,並沒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和規則對這一制度落地進行規範,即鄉村治理制度化建設的規範性不足。
  • 舞陽縣臺僑界開展「我為家鄉發展諫良策」徵文活動
    為發揮舞陽縣臺僑界人才、智力、技術、資金、市場等獨特優勢,展示臺僑界人士不忘鄉梓的家國情懷,挖掘潛力,凝聚合力,助推新時代舞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近日,舞陽縣在涉臺涉僑領域啟動「我為家鄉發展諫良策」主題徵文活動。徵文活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激發臺僑界人士關注家鄉發展,踴躍參政議政的積極性。
  • 沙堆鎮全力推進「三基四化」專項治理 以「紅色引擎」推動鄉村振興
    近年來,沙堆鎮黨委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一主線,主動對標《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農村「三基四化」專項治理要求,以梅閣村整治為樣本,推動全鎮構建四位一體的基層治理格局,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優勢,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轉化為基層治理的領導力。
  • 湖北房縣「三官巡村」破除鄉村治理「頑疾」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羅丹、王峻皓)8月13日,筆者從十堰市委組織部獲悉,今年以來,十堰市房縣加強黨建引領,以「鄉官、村官、警官」為主體,創新「三官巡村」工作制度,定期走訪群眾,上門解決困難、處理糾紛,及時化解苗頭性問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幫大哥」築牢鄉村社會治理基石
    「群眾組織在社會治理中蘊藏著磅礴力量,我們緊密結合社會治理工作實際,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化解繁雜瑣碎的民間糾紛矛盾,築牢了農村這一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保定市政協副主席、望都縣委書記朱子強說。
  • 平原:構築「一星四化」鄉村治理模式
    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在培訓班上作了題為《「三務三資」陽光報告會「曬」出鄉村善治新氣象》的發言,分享了平原縣在鄉村治理方面的經驗做法。此前的12月18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六部門在全國確定了115個縣(市、區)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平原縣名列其中。
  • 「一星四化」鄉村治理的平原探索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鄉村治理是基層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必須立足新時代鄉村的新變化新形勢新要求,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為關鍵,以制度為保障,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到鄉村治理的各領域全過程。平原縣結合實際對鄉村治理進行了大膽探索,初步構建了「一星四化」鄉村治理模式。
  • 培養鄉賢青年力量 助力澄城鄉村振興——澄城縣召開2020高素質農民...
    鄉賢"是封建農耕文化的一種產物,原指民間基層本土、本鄉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深為當地民眾所尊重的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鄉賢"被賦予了新的定義。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鄉賢"是"作為鄉村傳統文化的守望者、新時代的道德模範和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
  • 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
    發言中,他們報實情、講真話、獻良策,彰顯了新時代全市政協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委員的忠誠擔當,切實做到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市政協副主席曲福配主持大會發言。【來源:本溪發布廳】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隋唐4》於瑩瑩偷師劉曉慶 純美武媚娘獲追捧
    網易娛樂4月21日報導  《隋唐英雄4》已在江蘇衛視圓滿落下帷幕,於瑩瑩成功飾演了「青春版」武媚娘,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武則天。她與前輩劉曉慶有不少對手戲,而劉曉慶塑造的武則天形象早已成為經典,於瑩瑩在「偷師」之餘,個人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可想而知。
  • 39秒|第六屆「模擬上合組織」青年會議在威海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3日訊 日前,由上合國家青年平臺和威海職業學院聯合舉辦的第六屆「模擬上合組織」青年會議在威海舉行。來自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和觀察國的18位大學生圍繞「上合組織成員國職業教育領域的挑戰與機遇」這一主題發表演講、提出倡議並進行表決。
  • 完善治理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各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推深做實密切聯繫群眾和服務群眾機制,積極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我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紮實推進平安安徽建設,奮力推動社會治安持續向好,為改革發展大局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全省公安機關發動「守護平安—2020秋季攻勢」,保持嚴打犯罪的高壓態勢,堅持以現行命案偵辦為牽引,持續加大命案積案攻堅力度,帶動打擊嚴重暴力犯罪量質並升,連續破獲多起命案積案,有力守護江淮平安。
  • 來看廟後的美麗鄉村
    連日來,廟後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將人居環境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理念貫徹落實到房前屋後和每條街道,全力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美麗鄉村建設打好基礎。下汪家夼村是廟後鎮美麗鄉村示範片區之一,村裡各項環境衛生治理工作都走在全鎮的前列,而近日,鎮黨委政府組織出去參觀學習後,下汪家夼村黨支部書記王義海還是感覺出了差距。
  • 孜孜不倦為少年 鄉村升起新希望——湖北省2019年度鄉村學校少年宮...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田小春  七月初,晴空燦爛,一股希望的熱流在五峰山村湧動。  「小朋友,這是什麼茶?」  「外形細秀均直顯露,色澤翠綠油潤,是五峰採花毛尖。」  成立兩年多來,長樂坪鎮中心學校鄉村少年宮立足本土文化,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結合學生興趣打造了制茶、茶藝、劉德培故事交流、經典誦讀、南曲、科技等10個活動室。  「鳳凰三點頭」「茶倒七分滿」「南曲三分曲、七分詞」……小學生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熟知度讓人驚喜,代表們頻頻點頭認可。
  • 打造有為水道 凝聚鄉村芳華
    這座公園位於丹灶沙水村東側的翰林湖,坐落在佛山市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上,是丹灶鎮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項目之一。 近年來,丹灶鎮以建設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為契機,以「兩個點線面」為思路,強化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上下同心全面推進,全鎮村居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走出一條文化相似、歷史相通、水道相連、規劃一致、人心凝聚、產業明確的鄉村振興道路。
  • 長沙十二時辰 IP 首發,12 大場景為城市閱居生活提案
    打造城市文化復興的創新樣本助力「精美長沙」建設該書店由長房集團投資建設,旨在傳承和發揚湖湘文化與精神,以書單為閱讀提案,探索和引領數字時代的城市閱居生活方式,打造城市文化復興的創新樣本,助力「精美長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