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很聰明。24歲應順天府鄉試就拿了個解元,因為要給母親服喪,耽誤了幾年不能考試,31歲一考就中了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本來乾隆三十三年他已經外放貴州都勻知府,乾隆愛其才華,捨不得他走,就把他留在身邊了。
他這輩子,除了做官,依我看真正幹的就倆件大事,一個是主持編了《四庫全書》,一個就是寫了一本《閱微草堂筆記》。
四庫全書太大,一般人一輩子也不一定有機會讀,不去管它,今天來說說《閱微草堂筆記》。簡單點說,這是一本筆記體小說,魯迅說它「尚質黜華,追蹤晉宋。」讀過幹寶《搜神記》的人,會覺得這個評價是精當的。
《閱微草堂筆記》是五種筆記小說的合集。有《灤陽消夏錄》六卷《如是我聞》四卷《槐西雜誌》四卷《姑妄聽之》四卷《灤陽續錄》六卷。一共有大約1200段故事。
幹聊沒意思,不如先看一段,體會一下啥是追蹤晉宋。
表伯王洪生家,有狐居倉中,不甚為崇;然小兒女或近倉遊戲,輒被瓦擊。一日。廚下得一小狐,眾欲捶殺以洩憤。洪生曰:「是挑釁也,人與妖鬥,寧有勝乎?」乃引至榻上,哺以果餌,親送至倉外。自是兒女輩往來其地,不復擊也。此不戰而屈人也。
故事很短,有個表伯叫王洪生,家裡的米倉裡住了個狐狸,不怎麼鬧事,不過家裡的小兒女在院子裡玩,每次接近穀倉,就有瓦片砸他們,說這一日,在廚房逮到一個小狐狸,不用問啊,肯定是那倉裡狐狸的崽子啊,那些被瓦片砸過的孩子就想弄死這小狐狸洩平時被瓦擊之憤。王洪生就說了:「你這是挑釁啊,你和狐狸鬥,能鬥得過它嗎?」不如這樣,他把小狐狸引到床上,餵它果子吃,吃飽了,還親自把它送回穀倉,從此以後,小孩再到穀倉邊玩,就沒有被瓦砸過。
這個是個狐怪的故事嗎?我看不是,我更覺得它像是一個寓言故事,因為「此不戰而屈人也。」分明是把狐狸當人看。
盛時彥為《姑妄言之》做跋,轉述過紀曉嵐對小說寫法的意見,其中主要是針對蒲松齡。他的意見主要是說:「蒲松齡寫《聊齋志異》至今風靡了百年,大家都覺得好,學他,但是蒲松齡那是才子之筆,不是著書的筆法,小說既然是述說見聞,就是要老實的敘事,又不是寫戲,可以隨意裝點。」紀曉嵐是反對蒲松齡那樣多用虛構想像和摹繪如生那樣的藝術手法的。
讀過《聊齋志異》的人,比較上邊那段,就知道和聊齋的意趣不同,不過以現代藝術的標準看,紀曉嵐的文學藝術性反而不如蒲松齡。
紀曉嵐雖然寫鬼神妖怪之事,但是他不是要渲染神怪,或者宣傳迷信。他是借寫鬼怪故事來反映世態人情和世道人心。關鍵是他能做到寫的機智有趣。
再來看一段:
交河有書生,日暮獨步田野間。遙見似有女子,遁入林田,疑蕩婦之赴幽期者。逼往視之,寂無所睹。疑其竄伏深叢,不復追跡。歸而大發寒熱,且做譫語曰:「我餓鬼也,以君有祿像,不敢觸忤,故潛匿草間。不虞互相顧盼,任步相尋。既爾有情,便當從君索食,乞會薄奠,即從此辭。」其家為具紙錢餚酒,霍然而愈。
有個交河的書生,天快黑了,獨自一個人在田野間走,像這個天都晚了,你就趕緊回家吧,忽然他瞧見遠遠的有個小媳婦,鑽林子裡去了,他想,別是蕩婦約會野漢子去了吧,我得去瞧瞧。於是他就追啊,追近了一看,啥也沒有。小媳婦藏起來了?反正也沒影兒了,他就回家了。
到了家可不得了了,發燒,渾身打冷戰,嘴裡還說呢:「我是餓鬼,今天看見你,覺得你有當官的像,不敢招惹你,我就趕緊躲到草裡邊了,像那樣你就別追了,誰知道你還奔我來了,既然你對我這麼有情,那我就得找你討頓飯吃了,吃了我就走。」他們家人燒紙,祭了酒食。他的病馬上好了。
如果你讀了這個故事,你怎麼想?反正我的想法是好奇害死貓,沒事別瞎看熱鬧。晚上早點回家,咱們看看紀曉嵐為啥寫這個故事,他怎麼想,因為這個故事還有下面幾句:蘇進士語年曰:此君本無邪心,以偶爾多事,遂為此鬼所乘,小人之於君子,恆伺隙而中之也。言動不可不慎也。
這幾句話,就洩露了紀曉嵐寫鬼故事是假,他不過是借其事,講他的道理,君子無邪心,但是總往小人跟前湊,早晚會被小人所算計。他寫的是鬼故事,但是說的是人間的理。
除了很大一部分鬼怪的故事以外,還有一些故事其實可以當「史」來看,只要你具備看書的眼光。
也舉個例子。
餘官兵部時,有一吏嘗為狐所媚,形銷骨立,乞張真人符治之。忽聞簷際人語曰:「君為吏,非理取財,當嬰刑戮。我夙生曾受君再生恩,故以色相蠱惑,攝君精氣,欲君以疾善終,今被驅遣,是君業重不可救也,宜努力積善,尚希冀萬一挽回而。」自是病癒。然竟不悔改。後果以盜用印信。私收馬稅伏誅。
兵部的一個小吏被狐狸纏上,去請了張真人的符來驅妖,臨走前,狐說了段話,意思就是說我前生你救過我,我今天知道你貪汙來救你,我沒別的辦法,只能令你精盡而亡,但那也算善終,總比被砍頭或者大卸八塊的好,你既然不領情,那麼你要積善做好事,不要貪了。也許可以保一命,狐走了之後,這個人病好了,但是繼續貪,終於因為盜用印信,私收馬稅被正法了。
這個故事不精彩,也不有趣,但是如果我們換個思維,就可以從這個故事中看到清朝的吏治的一角。錢鍾書先生,陳寅恪先生都曾經有過用小說,詩歌來解史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閱微草堂筆記》中還有很多,我們從中可以窺見清朝乾隆年間的世態民情種種。
《閱微草堂筆記》仔細讀,也可以算是清朝的一本百科全書似的的筆記,他寫這個小說,目的是要「寓勸誡,廣見聞,資考證,富娛樂。」雖然在書裡,他宣揚了「因果報應」的觀點,但目的卻是勸善,像著名作家孫犁所說:「因果報應,也不應該一律否定掉,他其實是人們對生活中很多事情的一種粗略的總結」(不是原話,大概意思)
所以,讀《閱微草堂筆記》要有一種智慧,就是要看出鬼怪故事背後的用意,如果能讀出樂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麼這本書不但可以教你做人,也可以教你閱世。